我国省域空间单元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docx





《我国省域空间单元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省域空间单元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省域空间单元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卢阳春赵中匡摘要:传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融合开展,是促进我国制 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假设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必经 之路。本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生羟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 合开展指数,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高质量 融合开展对省域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及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说明:我 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开展对本域地区的经济增长效 应和邻域地区的空间外溢效应均表现为显著非线性特征,并具有明显 的行业异质性特征。关键词:产业高质量融合;经济增长;门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基金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工程“川甘
2、青滇连片特困藏区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调查及对策研究(15BMZ085);四川省软科学工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外溢及区域协调研究” (2022JDR0065)o中图分类号F127文章编号1673-0186 (2022) 004-0040-017 文献标识码AD0I 编码10. 19631/j. cnki. css. 2022. 004. 003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开展,新业态、新模式、新 技术层见叠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 务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开展,成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内 容。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界限”
3、逐渐模糊,呈现 互动融合开展趋势,但依然存在产业间协同性不强以及政策环境的制 并取对数进行标准化处理。所涉及解释变量共七个,其中核心解释变量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 造业高质量融合度(con),该指标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高 质量开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具客观性的极值炳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使用耦合协调模型确定融合水平。由于创新能力是助推经济增长的重 要引擎,而研发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创新能力的高低,基于 此,选取研发投入强度(rd)作为控制变量,用地区R当融合度介于 两门槛值之间时,其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的绝对 值较小;当融合度大于第二门槛值时,其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
4、响,且影响系数的绝对值较高,说明产业高质量融合到达一定程度后 产生正向经济效应,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第一,研发投入强度对经济增长的估计系 数显著为正,原因在于研发投入能够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及劳动生产 率为路径有效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第二,政府干预对经济增长的估计 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政府干预处于适当范围内,对经济增长具有良性 驱动作用;第三,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产 业结构服务化同样是经济增长的有效驱动力;第四,开放度的估计系 数显著为正,说明贸易活动能够以制度渠道为路径有效推动地区经济 增长。为进一步评估门槛回归模型的可靠性,采用基础回归模型对产业 高质
5、量融合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进行稳健性检验,并在模型中引入 产业高质量融合度的三次项和二次项以考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 高质量融合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回归结果见表4。Hausman检验结果说明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 设,即相比于随机效应,采用固定效应对模型进行估计更优。基于面 板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产业高质量融合度的三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显著为正,二次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高质量 融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表现为两端单调递 增、中间单调递减的“N”型关系,与门槛回归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 相似性。从控制变量来看,两种模型的回归结
6、果较为相似。2.分行业异质性检验此外,考虑到产业高质量融合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行业异质性,本 文采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不同细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 合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关系。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分别从批 发和零售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制造业 高质量融合,金融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出发进行门槛效应检验,回 归结果见表6。分行业三种面板的Hausman检验结果说明,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更 优。门槛与基础模型回归结果说明,在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 储和邮政业以及金融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一 定阶段均表现出先抑制、再促进的非线性关系。并且,不同细分生产 性
7、服务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差异性。在初 期负向影响阶段,批发和零售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对经济增长的负 向影响作用最大,其估计系数为-0.2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 及金融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作用最小,其估 计系数分别为-0.055和-0.038。在后期正向影响阶段,批发和零售 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作用最大,其估计系数 为0.706;金融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作用最 小,其估计系数为0.526。从产业高质量融合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拐点 来看,批发和零售业最早,在产业高质量融合度到达0.2517;其次为金融业,在产业高
8、质量融合度到达0.2724;最后为交通运输、仓储和 邮政业,在产业高质量融合度到达0.2873。四、产业高质量融合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基于相关文献综述和理论机制分析,探寻我国省域生产性服务业 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发现近年来我国 两产业高质量融合对邻域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趋势、关键问题及 宏观调控着力点。(一)模型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构建如下空间面板模型。其中P和人为空间自回归系数,ui为空间个体效应,i)it 为空间扰动项, it为随机扰动项,Wij为空间权重矩阵。(二)实证分析1 .空间关联显著性检验本文采用
9、莫兰指数(MoranI)对经济增长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度 空间关联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见表7。可以发现,我国省域经济 增长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度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可以采用空间 计量模型进行后续计量。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于空间面板模型的选择,首选进行LM检验(表8)。结果说明, 在三种空间权重下,LM (error)和robustLM (error)检验均显著 拒绝原假设,说明存在空间误差效应;LM (lag)和robustLM (lag) 检验只有在地理距离矩阵下robustLM (lag)显著性较低,其他均显 著拒绝原假设,说明存在空间滞后效应。因此,首选考虑囊括SAR和 SEM的S
10、DM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但仍须作进一步检验。针对SDM模型是否能退化为SAR模型和SEM模型做Wald检验和 LR检验(表9)。在三种空间权重下,Wald值和LR值均在1%水平下 显著,说明SDM模型更优。Hausman检验结果均为负,但由于本文所 用31省样本几乎为全部母体,采用固定效应对模型进行估计更优。3 .全国层面回归结果分析 三种空间权重下的空间个体固定效应SDM模型回归结果(表10)可知:第一,无论采用何种空间权重矩阵,经济增长空间溢出系数(P ) 显著为正,说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空间集聚效应;第二,在地理距离 矩阵下自然对数似然函数(Log-L)为632. 4056,拟合优度(R
11、2)为 0. 4016,说明在该空间权重下回归结果更优;第三,产业高质量融合 度的三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显著为正,二次项系数显著为负,与前 文结果一致;第四,产业高质量融合三次项和一次项的空间滞后项系 数显著为正,二次项系数的空间滞后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产业高质 量融合对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两端单调递增、中 间单调递减的“N”型关系。由于空间滞后项反应效应等因素影响,SDM模型回归结果不精确,进一步通过偏微分法对各变量进行效应分解(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和 总效应)27,具体结果见表11。从地理距离矩阵下SDM模型效应 分解结果可以看出:第一,产业高质量融合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
12、溢出效应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并且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可 能原因在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性服务业务从制造业价值链剥离过程 中,受到本域地区产业同质化集聚以及邻域地区比拟优势的影响,在 邻域地区形成集聚效应有效带动经济增长;第二,研发投入强度对经 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说明随着知识的载体在邻域间流动,发 生知识的外向传播,提升邻域创新水平,进而带动经济增长;第三, 政府干预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说明邻域地区之间制度的 差异性,存在一定行政壁垒,抑制邻域经济增长;第四,产业结构对 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说明产业结构服务化能够有效促进邻 域经济增长;第五,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溢
13、出效应显著为正, 说明FDI能够通过资本供给、技术溢出、优化市场结构等路径促进邻 域经济增长;第六,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说明开 放度高、进出口贸易活动兴旺地区通过对邻域输送要素和产品促进经 济增长。将邻近矩阵以及经济地理矩阵下的SDM模型效应分解结果作为 稳健性检验。两种矩阵下的产业高质量融合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 溢出效应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其结果与地理矩阵下的SDM模型 效应分解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4 .分行业异质性检验 考虑到产业高质量融合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行业异质性,采用地理距离矩阵下SDM模型研究不同细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 合对经济增长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14、的非线性影响关系(表12)。结果 说明:第一,不同细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对经济增长 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存在显著的“N”型非线性关系; 第二,从溢出效应来看,制造业与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 邮政业高质量融合对邻域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较大,原因可能在 于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属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更深,并 且跨区域流动性较强。五、结论及建议第一,从省级层面产业高质量融合的门槛效应可以看出,生产性 服务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对本域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表现为显著 非线性特征,随融合水平的提升呈现先降低后增长态势,同时经济增 长受本域地区研发投入强度、政府干预、产业结
15、构、开放度等因素不 同程度的影响。在研究期内各省域产业高质量融合水平呈现开展态势。 截至2022年,除海南、西藏、青海三省域以外,其余各省生产性服 务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水平跨越第二FE槛值,表现为显著正向经济 效应。因此,推进产业更高水平融合开展的同时需进一步补齐短板, 注重海南、西藏、青海三省域融合水平的提升。具体而言,尊重经济 开展的一般规律,欠兴旺地区不应盲目推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 动融合,应找准产业开展定位,遵循产业融合协同演进的开展脉络, 制定适宜本域产业特色的融合路径。加强技术创新的应用转化,推进 制造业向价值链上下端拓展,形成新业态、新模式。强化商业模式创 新,企业受到外部
16、技术创新的扩散影响,应积极创新出与新技术相适 应的商业模式,对新技术进行创新性使用,从而将技术投入转为经济 产出,将技术融合转为产业融合。第二,我国省域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以及经济增 长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通过适当放松地方政府管制、 加强区际联系,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高水平融合地区带动低水 平地区产业高质量融合开展。具体而言,根据地区产业开展的差异性, 建设多中心区域产业融合示范区,降低准入壁垒、扩展市场边界,奠 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外部环境基础,探索更适合本域 的产业融合新路径。多中心产业融合示范区的开展形成辐射效应,降 低行政壁垒和市场壁垒,促进邻
17、域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 合,打造产业融合开展新格局。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空间结构,推 动我国省域间区域经济均衡开展。东部地区集中生产资源培育先进制 造业及其配套生产性服务业,传统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布局,西部地区通过招商引资、投资等路径承接东部及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转 移,促进我国西部地区两产业高质量融合开展,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 展。第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对邻域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显著非线性特征,随融合水平的提升呈现“N 型态势,同时经济增长受邻域地区研发投入强度、政府干预、产业结 构、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应深化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加强生
18、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多层次、多方位的技术创新投入, 增强产业融合度低水平地区科技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化产业之间、地 区之间的开放合作,增强辐射能力和区域内联系网络,推进平台协同, 建设互联共通的要素交换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实现科技创新信息、 科技创新资源、科学创新技术的互联共享,增强技术创新在生产性服 务业与制造业间扩散的广度与深度。强化企业联系和开放合作,建设 商业模式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应用的互联共享,促 进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面临新技术时商业模式更新。参考文献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公报,2022 (16): 10-26.2关于推动先进制造
19、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开展的实施意见 J.资源再生,2022 (12): 46-49.3StephenS. Cohen , JohnZysman. ManufacturingMatters : TheMythofthePost-IndustrialEconomyM. NewYork: BasicBooks, 1987.4GUERRIERIPMELICIANIV. Technologyand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 TheinterdependencebetweenmanufacturingandproducerservicesJ _.StructuralChan
20、geandEconomicDynamics, 2022, 16 (4): 489-502.5MARKUSENJR. TradeinProducerServicesandinOtherSpeciali zedlntermediatelnputsJ. 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 1989, 79 (1): 85-95.6OFARRELLPN,HITCHENSDMWN. ResearchPolicyandReview32. ProducerServicesandR egionalDevelopment:AReviewofSomeMajorConceptualPolicyan
21、dResearchlssuesJ. Envi ronmentandPlanningA, 1990, 22 (9): 1141-1154.7PARKSH,CRANKS. ACross-countryInput-OutputAnalysisofIntersectoralRel ationshipsbetweenManufacturingandServicesandtheiremployment implicationsJ. WorldDevelopment, 1989, 17 (2): 199-212.8HANSENN. DOPRODUCERSERVICESINDUCEREGIONALECONOM
22、ICDEVELOPMENT? *J. JournalofRegionalScience, 1990,30(4):465-476.9FUENTESDD. OntheLimitsofthePost-IndustrialSocietyStru cturalChangeandServiceSectorEmploymentinSpainJ. Internatio nalReviewofAppliedEconomics, 1999, 13 (1): 111-123.10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22(2): 24-27.111FAIF,TUNZELMANNNV. Industry-
23、specificcompetenciesandconvergingtech nologicalsystems:evidencefrompatentsJ. StructuralChangeandEconomicDynamics ,2022, 12 (2): 141-170.12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22 (5): 78-81.13章迪平.信息业促进流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 2022 (26): 18-19.14陶长琪,周璇.产业融合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分析 基于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耦联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22 (3): 21-31+110.15陈丽
24、娴,沈鸿.制造业服务化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和要素结构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PSM-DID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22 (5): 64-77.16赵玉林,裴承晨.技术创新、产业融合舆制造业转型升级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 (11): 70-76.17贾洪文,赵明明.金融开展、产业融合与经济高质量开展一一 基于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22 (8): 58-69.18韩民春,袁瀚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对制造业升级 的影响研究基于跨国面板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22 ( 12): 150-161.19夏斐,肖宇.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效应研究一一 基于劳动生产率的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空间 单元 产业 质量 融合 发展 经济 增长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