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一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训练 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一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训练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一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训练 新人教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一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训练 新人教版1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依赖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浓度差。2动物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3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具有选择透过性。4动物细胞也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6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渗透作用原理(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具有半透膜;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2)渗透作用的实质:单位时间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于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导致蔗糖溶液液
2、面上升。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人成熟红细胞中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2)引起细胞失水与吸水的条件:外界溶液与细胞质之间存在浓度差。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现象与原因:现象: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细胞吸水过程中,所有水分子都只能由外界溶液进入细胞液吗?提示:不是。水分子在细胞膜上总是双向运动的,细胞吸水时,由外界溶液向细胞液扩散的水分子总数多于由细胞液向外界溶液扩散的水分子总数。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不同
3、物质的跨膜运输特点(1)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高低)。(2)离子和小分子:依据细胞生命活动需要进行选择吸收。2水稻和番茄吸收不同离子的特点(1)同种生物细胞对不同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与其含有离子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2)不同种生物细胞对同种物质吸收具有差异性。知识体系构建原生质层浓度差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渗透系统和渗透作用(1)(2012上海卷T22A)相对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2)(2012上海卷T22C)相对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
4、培养基的渗透压,因为动物细胞没有成熟大液泡,渗透压调节能力差。()(3)(2011全国新课标卷T1C)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其主要原因是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4)(2011全国新课标卷T4C)分别用完全营养液、蒸馏水浸泡处理来自同一洋葱鳞片叶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的甲、乙两组外表皮细胞,相同时间后,将其同时放入浓度为0.3 g/mL蔗糖溶液中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时,甲组细胞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低,水分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渗透作用的条件及原理分析应用1渗透作用模型和成熟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的比较渗透作用模型植物细胞与外界
5、溶液形成渗透系统图解基本条件半透膜、浓度差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值原理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在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扩散水扩散方向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2常见渗透装置图形分析(1)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2)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3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1)实验设计:(2)结论:A组和B组对
6、比说明渗透作用要有半透膜。A组和C组对比说明发生渗透作用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必须具有浓度差。4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烧杯内盛淀粉溶液漏斗内盛碘液结论变蓝不变蓝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不变蓝变蓝淀粉能通过半透膜,而碘不能变蓝变蓝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不变蓝不变蓝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高考地位本考点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理解,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之一,多结合具体实验过程,考查渗透作用的原理条件等命题角度(1)以实验装置图形式考查对渗透作用实验现象的预测分析,如典例1;(2)运用渗透作用装置考查渗透作用过程及图文转化能力,如图典例2。典例1如图装置的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
7、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加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A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B漏斗中液面开始时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D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不上升直接下降解析选C实验开始时,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单位时间内通过半透膜渗透进入长颈漏斗中的水分子数比渗透出来的多,漏斗内液面上升。而加入酶后,将蔗糖分解为单糖,进一步提高了漏斗内的浓度,所以液面再上升,但由于单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进入玻璃槽中,使玻璃槽内液体浓度升高,一段时间后,水分子从长颈漏斗内渗出的较多,漏斗内液面下降。典例2右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中,开
8、始时的液面高度为a,停止上升时的高度为b,若每次停止上升后都将玻璃管中高出烧杯液面的部分吸出,则a、b液面间的高度差与吸出蔗糖溶液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是()解析选B每吸出一次,蔗糖溶液浓度就减小一次,而a、b液面的高度差是由半透膜内外溶液浓度差决定的,随着吸出次数的增加,膜内外浓度差越来越小,所以a、b液面高度差也越来越小。实验平台一、实验原理(1)一个处于外界溶液中的成熟植物细胞和外界溶液构成一个渗透系统。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与外界溶液能够产生浓度差。(2)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3)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失水,进而发生质壁分离。(4)
9、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二、实验步骤三、易误点拨(1)实验选材:选用的植物细胞要有中央大液泡,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明显;细菌细胞也能发生质壁分离,但现象不明显;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2)实验试剂的使用:若使用浓度过高的蔗糖溶液,则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若使用质量浓度为1 molL1的KNO3溶液,因为K和NO均可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所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若使用质量浓度为1 molL1的醋酸溶液,则不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因为醋酸能杀死细胞,使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
10、。(3)操作注意事项: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状态时,时间不要过长,以免细胞因长期处于失水状态而死亡,影响复原现象的观察。高考实验对接(2011天津高考)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选项分析对接教材A图示细胞已发生质壁分离,图中L是细胞壁、M是紫色液泡,N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空隙,存在的是外界溶液,故A项错误显微镜下对细胞结构的识别B将视
11、野中处于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会吸水使质壁分离的细胞复原,故B项正确与教材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现象相符C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全透性,而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二者在物质透性上存在显著差异。故C项正确与教材实验原理相一致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还未成熟,不具有大型液泡,不宜作为该实验的生物材料,故D项正确与教材实验选材要求相符多维思考(1)若题目中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远大于0.3 g/mL,会对实验造成怎样的结果?提示:可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不能完成质壁分离复原过程。(2)题中B项在原生质体逐渐复原过程中,洋葱表皮细胞吸水能力和紫色液泡体积如何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方案 【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一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 方案 2014 年高 生物 一轮 复习 第四 第一 物质 运输 实例 训练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