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化学11月备考监测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化学11月备考监测联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化学11月备考监测联考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化学11月备考监测联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F 19Al 27S 32K 39 Cr 52Fe 56Ba 137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关系到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下列垃圾属于不可回收垃圾的是A. 旧报纸B. 香烟头C. 废金属D. 饮料瓶【答案】B【解析】【详解】A.旧报纸主要成分纤维素,可以回收制成再生纸张而被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A不符合题意;B.香烟头中主要含有
2、有机的化合物,且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B符合题意;C.废金属经过熔化,可以重新制成各种金属制品,属于可回收垃圾,C不符合题意;D.饮料瓶主要成分为玻璃、塑料、金属,经回收可再重新制成各种有益物质,因此属于可回收垃圾,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B。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天然气、水煤气、液化石油气均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化合物B. “中国天眼”的“眼眶”是钢铁结成的圈梁,属于金属材料C. 制玻璃和水泥都要用到石灰石原料D. 1996年人工合成了第112号元素鎶(Cn),盛放鎶的容器上应该贴的标签是【答案】A【解析】【详解】A.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H2,是混
3、合物,其中H2是单质,不是化合物,A错误;B. “中国天眼”的“眼眶”是钢铁结成的圈梁,钢铁属于金属材料,B正确;C.制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纯碱、石英,制水泥的原料是黏土、石灰石,因此二者都要用到原料石灰石,C正确;D.112号元素鎶属于放射性元素,因此盛放鎶的容器上应该贴有放射性元素的标签是,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Fe2O3能溶于酸,可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B. NaHCO3的水溶液呈弱碱性,可用作膨松剂C. 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火坩埚D. SiO2熔点高、硬度大,常用来制造集成电路【答案】C【解析】【详解】A. Fe2O3可用作红色
4、油漆和涂料是因为是一种红棕色的物质,而不是因为Fe2O3能溶于酸,故A错误;B. 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做焙制糕点的膨松剂,故B错误;C. 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火坩埚,故C正确;D. 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可以用于制造光导纤维,与其熔点高性质无关,故D错误;正确答案是C。4.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g由CO2和S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5NAB. 1L 0.1molL-1Na2SiO3溶液中含有的SiO32-数目为0.1NAC. 0.1mol H2O2分解产生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 2.8g聚乙烯中
5、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0.1NA【答案】A【解析】【详解】A.CO2分子中含有22个质子,则3g CO2中含有的质子数是(3g44g/mol)22=1.5mol;SO2分子中含有32个质子,则3g CO2中含有的质子数是(3g64g/mol)32=1.5mol,所以3g由CO2和S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的物质的量是1.5mol,则其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5NA,A正确;B.Na2SiO3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SiO32-发生水解反应而消耗,所以1L 0.1molL-1Na2SiO3含有的SiO32-数目小于0.1NA,B错误;C.H2O2分解产生O2,每有1个分子分解,转移1个电子,则0.
6、1mol H2O2分解产生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C错误;D.聚乙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所以2.8g聚乙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0,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5.用饱和硫酸亚铁、浓硫酸和硝酸钾反应可以制得纯度为98%的NO,其反应为FeSO4+KNO3+H2SO4(浓)Fe2(SO4)3+NO+K2SO4+H2O(未配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KNO3B.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C. Fe2(SO4)3、K2SO4、H2O均为电解质D. 该反应中生成144gH2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答案】B【解析】【详解】A.在反应FeSO4+K
7、NO3+H2SO4(浓)Fe2(SO4)3+NO+K2SO4+H2O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KN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NO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该反应的氧化剂是KNO3,A正确;B. 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6FeSO4+2KNO3+4H2SO4(浓)3Fe2(SO4)3+2NO+K2SO4+4H2O,在该反应中KNO3作氧化剂,还原产物是NO,FeSO4作还原剂,Fe2(SO4)3是氧化产物,根据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所以n(KNO3):n(FeSO4)=1:3=2:6,则氧化产物Fe2(SO4)3与还原产物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B错误;C.Fe2(SO4)3、K2S
8、O4都是盐,属于强电解质,H2O能部分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弱电解质,因此这几种物质均为电解质,C正确;D.根据方程式可知:每反应产生72g H2O,转移6mol电子, 则生成144g H2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6.公元八世纪,Jabir ibn Hayyan在干馏硝石过程中首次发现并制得硝酸(4KNO32K2O+4NO+3O2),同时他也是硫酸和王水的发现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干馏产生的混合气体理论上可被水完全吸收B. 王水是由3体积浓硝酸与1体积浓盐酸配制而成的C. 王水溶解金时,其中的盐酸作氧化剂(Au+HNO3+4HCl=HAuCl4+NO
9、+2H2O)D. 实验室可用NaNO3与浓硫酸反应制备少量的HNO3,利用的是浓硫酸的氧化性【答案】A【解析】【详解】A.干馏硝石产生的气体NO、O2的物质的量的比是4:3,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会发生反应:2H2O+4NO+3O2=4HNO3,故可以完全被水吸收,A正确;B.王水是由3体积浓盐酸与1体积浓硝酸配制而成的,B错误;C.在王水溶解金时,其中的硝酸作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产生NO气体,C错误;D.实验室可用NaNO3与浓硫酸反应制备少量的HNO3,利用的是HNO3易挥发,而浓硫酸的高沸点,难挥发性,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7.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l2和NO2在NaOH溶液中的反应,若
10、通入适当比例的Cl2和NO2,即发生反应Cl2+2NO2+4NaOH=2NaNO3+2NaCl+2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与3 molL-1的盐酸共热制备氯气B. 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氯气C. 装置的作用是便于控制通入NO2的量D. 若制备的NO2中含有NO,应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以除去NO【答案】C【解析】【详解】A.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而3 molL-1的盐酸是稀盐酸,因此不能发生反应制取氯气,A错误;B.该实验不需要保证氯气是干燥的,所以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NaCl溶液,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杂质HCl气体,B错误;C.由于NO2气
11、体不能再CCl4中溶解,气体通过装置,可根据导气管口气泡的多少,观察气体流速,因此其作用是便于控制通入NO2的量,C正确;D.若制备的NO2中含有NO,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会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最后导致气体完全变质,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8.在指定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是A. 无色透明溶液:NH4+、Fe3+、SO42-、NO3-B.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Na+、Ca2+、Cl-、CH3COO-C. c(ClO-)=0.1molL-1的溶液:K+、Na+、SO42-、S2-D. 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molL-1的溶液:K+、Na+、Cl-、NO
12、3-【答案】D【解析】【详解】A.Fe3+的水溶液显黄色,与“无色溶液”矛盾,A错误;B.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显酸性,此时H+、CH3COO-会发生反应产生CH3COOH,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ClO-具有强的氧化性,与具有还原性的微粒S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9.制取Na2CO3和高纯Si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属于固氮反应B. 步骤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CO2至饱和后,再通入NH3C. 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D. 用精馏的方法可提纯三氯氢硅【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
13、氮的固定含义判断;B.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及反应产生的HCO3-浓度大小判断气体通入先后顺序;C.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判断反应类型;D.根据物质的沸点的高低判断提纯方法。【详解】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3气,是氮元素的单质变为化合物的过程,因此属于氮的固定,A正确;B.CO2在室温下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若先通入CO2,后通入NH3,则反应产生的HCO3-离子浓度较小,最后得到的NaHCO3就少,或根本不产生NaHCO3固体,而NH3易溶于水,先通入NH3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CO2的吸收,因此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NH3,再通入CO2气体,B错误;C.反应、中均匀元素化合价的变
14、化,因此这两个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由于三氯氢硅沸点只有33,比较低,与其它杂质的沸点不同,因此可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提纯,分馏方法也叫精馏,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点睛】本题以制取Na2CO3和高纯Si的工艺流程为线索,考查了物质制取过程中加入物质的先后顺序、反应类型的判断、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等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在实验中的应用是本题解答的关键。10.由两种物质组成的一包白色粉末,通过如下实验可鉴别其中的成分: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固体部分溶解;向所得的悬浊液中加入足量稀HNO3,有气体放出,最后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上层清液呈无色。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15、A. SiO2、明矾B. BaCO3、无水CuSO4C. MgCO3、Na2S2O3D. KCl、Ag2CO3【答案】D【解析】【详解】A、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固体部分溶解,说明固体中含有不溶性的物质和可溶性物质,对四个选项分析比较,都具备该条件;向所得的悬浊液中加入足量稀HNO3,有气体放出,说明有碳酸盐,A中无碳酸盐, A错误;B、最后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上层清液呈无色,由于CuSO4溶液显蓝色,不是无色,B错误;C、Na2S2O3与硝酸反应产生Na2SO4、S单质、NO气体,S是淡黄色难溶于水的物质,不是白色固体, C错误;D、KCl能溶于水,而Ag2CO3不溶于水,加入
16、HNO3,反应产生AgNO3、CO2气体和H2O,KCl再与AgN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AgCl白色不溶于酸的沉淀,符合题意,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该白色粉末为KCl、Ag2CO3,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二、不定项选择题11.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有强还原性。已知:2P4+3Ba(OH)2+6H2O=3Ba(H2PO2)2+2PH3,H3PO2+NaOH(足量)=NaH2PO2+H2O。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 H3PO2的结构式为B. H3PO2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可能被氧化成磷酸C. NaH2PO2是酸式盐D. 每消耗1mol P4,反应中转移6mol电子【答案】CD【解析
17、】【详解】A.根据反应可知H3PO2是一元酸,由于只有-OH的H原子能够电离,因此可说明H3PO2的结构式为,A正确;B.由于P元素最高化合价是+5价,而在H3PO2中P元素化合价为+1价,说明该物质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可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5价的磷酸,B正确;C.根据A选项可知H3PO2是一元酸,所以NaH2PO2是正盐,不是酸式盐,C错误;D.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数值是6,说明每有2mol P4反应,反应中转移6mol电子,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D。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原因的是A. 铜久置空气中表面出现绿色固体:2CuO2CO2H2OCu2(OH)2C
18、O3B. 某种火箭发射阶段有少量N2O4,逸出,产生红色气体:N2O42NO2C. FeSO47H2O在空气中久置变黄: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D. SO2通入KMnO4溶液中,溶液紫色逐渐褪去: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十2H2SO4【答案】C【解析】【详解】A、铜表面生成的绿色固体为碱式碳酸铜,故A项正确;B、N2O4逸出时,压强减小,有利于生成NO2,故B项正确;C、FeSO47H2O在空气中久置时,Fe2被氧化为Fe3,反应方程式为20FeSO47H2O5O2=4Fe4(OH)2(SO4)52Fe2O3136H2O,故C项错误;D、S
19、O2通人KMnO4溶液中,紫色MnO4被还原为几乎无色的Mn2,故D项正确。故选C。13.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A. NaNa2ONa2CO3B. AlAl2O3Al(OH)3C. Fe(OH)2Fe(OH)3Fe2O3D. Na2CO3(aq)NaHCO3CO2【答案】AC【解析】【详解】A.Na在室温下被空气氧化产生Na2O,Na2O与CO2反应产生Na2CO3和O2,可以实现给定的条件下的转化关系,A正确;B.Al与Fe2O3在高温下反应产生Al2O3,Al2O3不能与水反应产生Al(OH)3,B错误;C.Fe(OH)2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产生Fe(OH)3
20、,Fe(OH)3不稳定,加热分解Fe2O3和水,可以实现上述转化关系,C正确;D.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发生反应产生NaHCO3,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CO3,不能产生CO2气体,不能实现上述转化,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C。14.捕获二氧化碳生成甲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 标准状况下,22.4L CO2中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6NAB. 10.1g N(C2H5)3中所含的非极性共价键数目为0.3NAC. 2mol Au与2mol H2中所含的分子数目均为2NAD. 100g 46%的甲酸水溶液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5NA
21、【答案】BD【解析】【详解】A.在标准状况下,22.4L CO2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CO2分子中含有22个电子,所以1mol CO2的中所含的电子数目为22NA,A错误;B.N(C2H5)3分子中含有3个非极性共价键,10.1g N(C2H5)3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以其中含有的非极性共价键数目为0.3NA,B正确;C.Au是由原子构成,无分子,因此该选项说法不合理,C错误;D.100g 46%的甲酸水溶液中含有甲酸质量是46g,物质的量其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2mol O 原子;含有H2O的质量是54g,H2O的物质的量是3mol,其中含有3mol O原子,因此100g该溶
22、液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5NA,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D。15.据了解,铜锈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成分有Cu2(OH)2CO3和Cu2(OH)3Cl。考古学家将铜锈分为无害锈(形成了保护层)和有害锈(使器物损坏程度逐步加剧,并不断扩散),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u2(OH)3Cl属于有害锈B. Cu2(OH)2CO3属于复盐C. 青铜器表面刷一层食盐水可以做保护层D. 用NaOH溶液法除锈可以保护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做到“修旧如旧”【答案】A【解析】【详解】A. 从图中可知Cu2(OH)3Cl没有阻止潮湿的空气和Cu接触,可以加快Cu的腐蚀,因此属于有害锈,A正确;B.Cu2(OH)2
23、CO3中只有氢氧根、一种酸根离子和一种阳离子,因此只能属于碱式盐,不属于复盐,B错误;C.食盐水能够导电,所以在青铜器表面刷一层食盐水,会在金属表面形成原电池,会形成吸氧腐蚀,因此不可以作保护层,C错误;D.有害锈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难溶性的CuCl,用NaOH溶液浸泡,会产生Cu2(OH)3Cl,不能阻止空气进入内部进一步腐蚀铜,因此不能做到保护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做到“修旧如旧”,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第卷(非选择题共55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16.氮、磷对水体的污染情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回答下列问题:(1)常温下,在pH约为9时,用澄清石灰水可将水体中的HPO4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黄冈市 2020 届高三 化学 11 备考 监测 联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