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沟中心小学防灾减灾工作总结.doc
《2022北沟中心小学防灾减灾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北沟中心小学防灾减灾工作总结.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沟中心小学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北正乡中心小学防灾减灾日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从2016年5月11日-5月17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日”教育活动,突出安全工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合力,狠抓学生安全防范,提高学生安全自护能力。我校结合实际,广泛宣传,坚持安全知识教育与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1.积极营造氛围。我校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等各种媒体,通过召开晨会、主题班会、观看宣传图片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的技能。各年级开展了“科学减灾依法应对”的系列主题班会活动。通过班级黑板报展示了“珍爱生命”
2、为主题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通过广泛宣传各种灾害的避险知识,提高师生自救能力。 2、5月9日升旗仪式的阵地,由副校长王增元给全校师生讲解地震有关知识和安全常识。在国旗下讲话中学校号召全体师生做到: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积极配合学校的防灾减灾演练,防患于未然。同时,在5月12日,各班班主任为学生上好一堂安全教育课。 3.组织隐患排查,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我校于5月12日,组织全校师生进行逃生演练,全校师生安全疏散花时1分35秒。由于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提高了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逃生技能,检验了学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 4、本周对学校的设施设
3、备进行了一次安全大检查,查找安全隐患,针对校园门、窗、栏杆、围栏、教室、实验室、电脑室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做好记录,发现隐患,及时解决。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总之,通过“防灾减灾日”宣传周,特别是5.12防灾减灾日逃生演练,大大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建立起了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努力做好学校的一切安全工作。 六年级教科版下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观察物体能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看到(更多的细节)。(识记)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
4、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领会)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领会)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领会)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运用)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
5、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分析)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运用)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识记)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识记)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识记)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
6、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识记)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领会)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运用)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识记)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
7、物台)(反光镜)等组成。(识记)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识记)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识记)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识记)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识记)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领会) 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
8、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识记) 22、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识记) 23、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识记) 2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领会)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领会)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
9、方法。(运用)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领会)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领会)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运用)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领会)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
10、)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运用) 8、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识记) 9、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分析) 10、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领会)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领会)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中心小学 防灾 减灾 工作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