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反思.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反思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反思这是一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本节课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跷跷板导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借助课件直观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从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情境。在不断寻找和交流中,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找到等量关系。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利用等量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单把这项知识拿出来理解,学生就会有些茫然无措。为了使学生对等量关系有直观的理解,并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这种关系,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两个方面:1关注情境在教学中的作
2、用。本节课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跷跷板导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借助课件直观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从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情境。在不断寻找和交流中,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找到等量关系。2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讨论、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到等量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在表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找到各种等量关系。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的时间与空间,使
3、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1)根据生活经验想象老师和学生玩跷跷板的情境,跷跷板会怎样(2)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设计意图:创设和老师玩跷跷板的情境,并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2观察主题图。(课件逐一出示动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1)观察图上信息,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2)用语言描述当跷跷板平衡时谁和谁的质量是相等的。(3)全班交流,发现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3揭示课题。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这就是等量关系。(板书:等
4、量关系)设计意图:跷跷板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同时又是体现等量关系的生活原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量关系。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根据数据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课件出示教材64页第二幅情境图。(1)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看图,收集并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提示:可以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表示这些等量关系。师:哪两个人的身高有关系(同桌交流,全班汇报)预设生1:画图表示如下:生2:我用式子表示,妹妹身高times;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2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同学找出
5、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姚明身高divide;2妹妹身高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姚明身高divide;2笑笑身高20厘米思考:与上一问题相比,哪些是同一等量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哪些是上一个问题中没有的等量关系它是怎样得到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小结:刚才我们在他们的身高关系中竟然找到了这么多的等量关系,还发现了同一个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意图:由于这三句话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先把第二幅情境图全部出示给学生,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审题、分析,提高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然后确定等量关系,积累学生关于发现、表达等量关系的学习经验;最后展示并交流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
6、等的关系,明确等量关系的意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填空。(1)果园里有桃树a棵,平均每棵桃树收桃子360千克,果园共收桃子()千克。(2)打字员小王每分打字90个,一份稿件她打了m分还剩c个字没打。这份稿件一共有()个字。(3)苹果和香蕉的单价分别是每千克4.5元和6元,买x千克苹果和y千克香蕉共需要()元。(4)五个连续的整数,其中最小的数是n,这五个连续的整数的和是()。2完成教材65页1题。引导学生先观察和描述平衡时跷跷板两边的情况,再用式子表示等量关系。3完成教材65页2题。结合具体情境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可以画图表示,也可以用式子表示。全课总结说说你今天的收获。布置作业教材65页4
7、、5题。板书设计等量关系1只鹅的质量2只鸭子的质量1只鸡的质量妹妹身高times;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姚明身高divide;2妹妹身高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姚明身高divide;2笑笑身高20厘米【反思】等量关系存在于数学学习的任何阶段,学生在大量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要使用到等量关系。同时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教材为等量关系安排了独立的课时进行学习,为后面方程的认识和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它隶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等量关系是方程的核心,等量关系实质就是代数思维、方程思想。史宁中教授认为:方程的本质是在讲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在数量上相等。但因其抽象性,对于
8、四年级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怎样才能让孩子们通过数学思考,灵活地运用等量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呢带着这些思考,我尝试以直观体验为主线,由直观感受等量关系到操作体验等量关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从课堂上孩子们展现的思维过程中,使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有经历、有体验的数学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数学思考,很好地学会了找等量关系的方法。一、创设情景感受等量关系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量关系,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但不具体、不规范。为此,我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合理处理教材,准确定位。如课一开始,我用跷跷板这一生活中常见的量让学生感知它既有此起彼伏的时候,也有左右平衡的时候,它的平衡就表示了
9、两端是相等的。进而由鸡、鸭、鹅在跷跷板上的平衡现象,使学生明白了不仅仅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之间是等量关系,不同的东西之间只要重量(某一个特征)相等,他们也能构成等量关系。借助直观跷跷板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用来表示左边和右边数量相同的一种平衡状态的观念,通过不等和相等两种状态的比较,强化相等状态的认识,并从直观上理解等量关系就是两边的量一样多,并建立等量关系的天平模型的直观表象。同时以学生喜闻乐见讲数学故事形式引入,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二、探究交流理解等量关系通过根据跷跷板找等量关系、根据天平找等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图找等量关系、根据信息(关键句)找等量关系。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的天平模型
10、,用等式表示等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实质是左边放的和右边放的数量相等。引导学生将文字描述的数量关系,借助天平模型转化成等量关系,让学生从原先的直观天平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根据数量关系图在脑中想象一个平衡的天平),再到抽象操作(把想象的天平转化成等式),经历完整的抽象过程。小羊、小鹿、小马三只小动物比身高的情境。在学生思考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等形式,体会相等关系,学会找等量关系。并了解到它们之间可以相互翻译。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体验同一种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来表示的共同属性。再引导学生切身经历对比、优化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用
11、不同的等量关系式表示相同的数量关系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用等量关系式表达生活原型的模型意识,又提升了学生构建等量关系式这一模型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夯实了基础。随着对等量关系问题的直观感知,隐藏在直观感知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会逐渐显现出来,教师就学要从更多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等量关系。在这里,我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他们还找到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帮助学生认识到同规格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在形式表达,它们之间也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从而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不难发现,学生对等量关系这一问题的建模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积累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和引导者,去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敲打过程中,积累、感悟、直到学会应用。以上,只是针对本课中自己感到成功的片段进行的反思。虽有欣喜和成功,但同时还有一些遗憾:在学生发言时,为了赶时间,也没能让学生充分地叙述自己的想法,而是急于将孩子们引导到预设的解题思路中来,相信如果当时放心让孩子们相互叙述、补充,会是很精彩的,因为好多学生的解题思路相当清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要力求做个傻老师,将尽量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放心将课堂交给他们,一定会有更精彩的表现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