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 为适应全县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打造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靓丽“窗口”和“门户”,根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精神,结合教育发展实际,现就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义务教育较快发展,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顺利实施,“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不断理顺,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普及程度逐年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但是,全县义务教育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城乡之间、乡镇
2、之间、学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尤为突出。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影响了社会公正,影响了教育管理,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了全县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职责所在,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大足的现实需要,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迫在眉睫。 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大足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3、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贯穿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过程。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着眼点,以“县域均衡、城乡共进、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为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统筹、扶持薄弱、逐步实施”的工作思路,以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为重点,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师资水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
4、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协调发展。 (二)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整体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条件和办学水平,缩小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在全市率先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通过35年的努力,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努力为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到2010年,基本消除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择校和大班额现象。 2、具体目标 (1)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十一五”期间,使全县初中生均校舍达到9.72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达到5.98平方米以上;中小学全部按一类
5、标准配齐理化生实验室、自然教室、体音美卫设备和器材,图书资料数量达到规定标准;完善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农村寄宿学生初中达到85%、小学高年级学生达到65%以上。到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标准化达到30%,2010年达到70%以上。 (2)强化师资队伍。足额均衡配备农村学校教师,配备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保健和生活管理人员。到2010年,全县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8%以上,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60%以上。全县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教育达标课”验收合格率达到99%以上。大力实施名师建设“511计划”,培养造就县级骨干教师500名,市
6、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00名,在县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校长10名。 (3)提升管理水平。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有较强依法治教和科学管理能力的学校干部队伍。学校的德育、教学、科研、后勤、安全、卫生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逐步形成“以规范化管理保证服务的标准化”、“以人本化管理促进服务的优质化”、“以信息化管理追求服务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到2010年,校长岗位培训率达100%,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达标率达到99%以上。 (4)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缩小城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的差距。到2010年,小学和初中毕业生的合格率均达到100%。入学率和年巩固率小学达到1
7、00%,初中达到99%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以上,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特殊困难群体义务教育有效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质量满足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需求。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做到“五个统筹”和“三个强化”。 (一)统筹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结合全县教育发展实际、城镇化进程、人口变动状况、农村社区和居民点建设等情况,在近年来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搞好中小学规划布局,特别是村小布点。调整后不再继续办学的校产处置,必须按照市、县相关规定执行,处置所得统筹用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村小的调整要在保证学
8、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根据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服务半径等因素,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对现有的村小不得随意撤并,生源少、情况特殊的村要下设教学点,保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防止因撤并造成学生辍学、上学难等问题。对规划保留的村小,各街镇乡、村要协助学校保护好校产。 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预留教育控制用地,城镇住宅小区开发要根据建设规模和居住人口,规划配套建设义务教育学校,确保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的学校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切实解决新建住宅小区学生入学问题。开发区规划建校用地,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不得变更其用途,不得减少学校用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把村小建设作为
9、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规划居民点内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各有关部门要落实规划目标,努力形成布局合理、方便入学、与城乡发展相适应的义务教育服务网络,进一步缓解城区学校班额过大的问题,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区学校班额的正常化。 (二)统筹义务教育学校硬件建设 1、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有步骤、有计划地统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健全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重点是加快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解决好农村学生住读问题,确保住宿生生活质量。强化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
10、的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功能教室建设,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图书的装备水平,完善相关功能用房设施、体育设施,加强学校食堂、厕所、饮水设施和实践基地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新建学校要符合标准要求,改扩建学校参照标准执行,禁止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超标建设豪华学校。 2、切实加强村小建设。在均衡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村小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村小的办学条件。各教管中心、小学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县教委关于加强村小建设和管理的意见(足教育*22号)要求,加强对村小校舍场地的规划建设、维修管理,特别是村小的校舍、场地、设备
11、、设施、图书等,做到配套、规范。 3、统筹配置学校设备设施。一是结合市教委规定和我县实际情况,统一全县学校设备设施配置标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招标采购,统一均衡配置。二是加快学校“班班通”建设步伐,继续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建用并举,稳妥推进”的思路,加快农村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和资源应用管理,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的整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中小学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能力。在2010年,全县农村初中和街镇乡中心小学全部实现“班班通”,规划保留的村小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实现农村村小光纤或adsl宽带联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务教育 均衡 发展 实施 意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