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劳动保障局信息中心工作总结.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劳动保障局信息中心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劳动保障局信息中心工作总结.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劳动保障局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2009年,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国家金保工程建设统一规划和“四个全覆盖”的要求,坚持服务与创新,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积极指导和推动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展金保工程建设,全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继续加快,年底前可以全面完成年初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工作实绩 (一)金保工程建设 1.数据中心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省联网进一步向社区、乡镇延伸。 今年上半年对省级数据中心交换区硬件设备进行升级换代,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交换和对外服务的能力。交换区上传的指标数据也由原来的养老和失业两大险种,扩展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及财务交换数据,数据
2、增量也从最初的每月1g增加到4g;各市数据中心的业务数据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和数据资源的管理进一步统一。全省南京、无锡、常州、南通、连云港、淮安、泰州、XX市8市已基本建成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徐州、盐城2市也已完成机房建设和对现有网络系统调整和整合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社会保险应用系统的整合工作。 加快推进各市城域网建设,实现市级劳动保障数据中心与各县(市)、区的网络连通,在推进苏北五市统一应用软件的实施的同时,促进其网络系统建设,充分整合现有网络资源,扩大网络覆盖范围,缩小与全省其它城市的差距,预计年底前全省城域网覆盖率达到 98.5,已经完成年度目标;同时,实施“镇镇通”工
3、程,抓紧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与银行、企业、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网络连接,将劳动保障服务全面延伸到社区基层。 年底前,我们将对苏兴大厦的网络设备进行升级更新,对苏兴大厦和颐和商厦两个机房进行裸光纤互连,共享两机房的硬件设备资源,对生产区和交换区数据进行互备,并预留与人事厅相关网络系统的接口,制定省级网络系统实施方案和招标采购工作方案。 2.数据整理和传输工作得到加强,联网应用进一步拓展。 今年,在部原有的养老和失业两大险种指标数据基础上,又增加了工伤保险165项、医疗保险420项、生育保险75项和财务交换库26项指标。我省已经完成联网软件和财务交换库软件的安装实施工作,并
4、进行软件的现场培训工作。2009年10月,养老保险联网180项数据上传37万家参保单位、1409万参保职工、364万离退休、15万供养亲属、21万转移人员,累计上传养老保险交换数据370万条参保单位、13410万条参保职工、3477万条离退休人员、134条供养亲属、127万条关系转移人员,全省养老保险数据上传率为100,达到全年工作目标;10月份,全省上传失业登记人员约47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约19.8万;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也有部分市开始上传,2009年10月份,交换区上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335万人,城镇普通门诊费用结算60万条,城镇门诊大病费用结算118万条。与此同时,我们完成了全国
5、、全省劳动保障部门23场视频会议的技术保障和会场保障服务工作,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3.社会保险统一应用软件在连云港、宿迁、淮安3市成功上线。 2009年,全面推进苏北五市金保工程统一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实施工作,目前社会保险统一应用软件已完成主体开发,并在连云港、宿迁和淮安3市顺利上线运行,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徐州、盐城2市正在进行应用软件测试、业务数据转换和接口开发工作,进入上线冲刺阶段,预计年底左右能上线试运行;全省统一开发了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系统软件:劳动监察软件在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徐州、镇江、常州、扬州8市成功上线,我省其它市在本市一体化系统中已经包括监察子系统
6、,至此,我省标准统一的劳动监察系统已经覆盖全省所有地级市,并正在向县区级延伸;劳动仲裁业务子系统因仲裁法的出台,已经根据业务要求对软件进行相应修改,已经在无锡、徐州、常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泰州、镇江、宿迁11市完成安装工作,并交市局相关业务部门使用。年底前完成南京和苏州的安装工作,至此我省标准统一的劳动监察系统已经覆盖全省所有地级市,并逐步向县区级延伸。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劳动就业、劳动监察、就业管理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资源数据交换共享,实现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 对原有全省统一的就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此次就业系统升级是以全省“金保工程”平台为依托,以满足劳动就
7、业业务管理和服务为目标,建立集劳动就业业务经办和公共服务的应用系统,实现对辖区内所有劳动者就业状态和变化情况的全过程记录、动态化管理。在市、县(市)、街道(乡镇)和社区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与同级社会保险信息子系统耦合,与部失业保险和失业监测软件的数据交换,建成全省统一的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以系统为依托,优化业务处理流程,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科学的宏观管理体系。目前全省所有地市实施完毕,进入试运行阶段。通过统一软件的实施,优化了经办流程,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对提升劳动保障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公共服务建设 公共服务的全方位,就是以面向广大
8、劳动者参保对象及单位的不同层次需求,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我们在抓好实体公共服务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一号一网一卡”为标志的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提供24小时劳动保障服务,随时聆听老百姓的呼声,随时办理老百姓需求的事务,真正实现零距离服务。 1.“一号”就是打造12333服务品牌。 完善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咨询服务规范。全省12333建立了标准统一的制度体系框架,包括服务标准、行为规范、业务流程、培训考核制度等等,并对全省12333服务情况统一监测控制、统一质量考核、统一调查分析、统一管理交流;严格考核,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日常监测,省厅每月对各地进行上线监测和电话质量抽
9、检,尤其是呼入总量、上线率、接通率、服务质量等业务核心指标的监测,实行定期通报。对上年度全省咨询服务进行考评,评选优秀咨询服务单位和优秀咨询员,培养和树立咨询服务典型,取得显著成效;加强工作指导,规范咨询服务。每季度召开全省主任座谈会,加强业务指导和建设经验交流,促进了全省12333咨询服务发展,实现了“一地呼入、全省咨询”,全省联动响应;全省咨询服务量大幅上升,服务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10月全省咨询服务联动开通,人工座席达到180个。截止10月底,全省12333电话咨询总量已达361万个,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03.14%,其中,人工坐席呼入总量159万个,人工接通率达到了78.35%。网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劳动 保障 信息中心 工作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