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69张.ppt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69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69张.pptx(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2020年7月,鉴赏诗歌语言,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手。依照诗词鉴赏家的观点,就是要注意“表情达意之美,语言特色之美、表达效果之美”。,语言内容,象征语言,叁,情感语言,贰,意象语言,壹,典故语言,肆,1、意象语言(词语),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庾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其他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2、情感语言(词语),“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
2、登高);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不堪”“强”写出了诗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时之佳境,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了,传达出内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3、象征语言(诗句),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了无私心的道理。,4、典故语言(词语或诗句),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见尸子卷下:“(孔子)
3、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鸿雁”指书信(见汉书载苏武归汉之事)等。它们大多源于历史典故,这方面需要学生平时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历史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炼 字,语法角度炼字,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炼字规律,炼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五言炼第二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海
4、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五言炼第三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五言炼第五字:“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五言炼第二第五字:“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七言炼第二字:“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七言炼第五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七言炼第七字:“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七言炼第二第五字:“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候飞龙。”“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从大的范围来
5、说,古典诗歌的炼字有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语法角度,动词,叁,名词,贰,数量词,壹,形容词,肆,副词等特殊词,伍,1、数量词,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例 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2、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有送别相思之情的诗作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等意象。如赵嘏的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游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而触发,化作无边的乡愁;孤雁从南楼飞过,凄哀的鸣叫,使乡愁更加上一层“雁归人未归”的感
6、伤。情景交融,含蓄而耐人寻味。另外注意意象罗列(也叫列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等句,3、动词,使诗词具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稍头飘过的情景。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
7、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4、形容词,很多是修饰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例 王维观猎第三、四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话共有四个主谓短语,“枯”“疾”“尽”“轻”,都是谓语。“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
8、心,5、副词等特殊词,在古典诗词中,副词等特殊词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副词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周邦彦咏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用了一个虚词“似”,便使蔷薇处于与人似和不似之间,显出无限情韵。又如王昌龄闺怨中的诗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却想起了丈夫,生发出伤感,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这正
9、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5、副词等特殊词,叠词叠词作用 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起强调作用,突出某一特征。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5、副词等特殊词,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 用主要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5、副词等特殊词,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
10、。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赏
11、析关键词(即炼字)的思考角度,1、修辞角度:看该词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形象角度:即看该词语描绘了什么对象,突出了对象的什么特征,结合语境来看描绘了什么样的动人情景或画面。3、主题角度:即结合语境来看该词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或突出了什么主旨。4、意境角度:即结合语境来看该词语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渲染了什么气氛。5、比较角度:即看该词语若换做别的词,在题旨、情景、色调方面有何差异。6、意蕴角度:即看该词语有何表面义和隐含义(双关义、比喻义、象征义、背景义等),炼字题常见答题模板,第一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诗歌专题资料二第一页)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12、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含字面义和语境义) 释字义(2)指出表现手法,并展开联想,结合诗句描述景象。(手法及描述)明手法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意境、情感、作用)表情感,常见答题模板,第二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前人认为,某词(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何看法?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例 题,玉楼春春景 宋祁 (宋代)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
13、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着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 (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专项突破,2题、6题、10题,半山亭万叠岚光冷滴衣,清泉白石锁烟扉。 半山落日樵相语,一径寒松僧独归。 叶堕误惊幽鸟去,林空不碍断云飞。 层崖峭壁疑无路,忽有钟声出翠微。 【注】岚:山间雾气。,专题突破第2首,作者:于石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
14、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山中雾气也。层层雾气打湿衣服,显得有点冷,清泉白石在云雾中流淌。红日到了半山就落山了,只听得樵夫的声音,僧人走在长满松树的小路上,树叶飘落惊起幽静的鸟儿,树林的空隙,偶尔可见到白云在飞(以动衬静),在这层层的悬崖峭壁中行走,正怀疑无路可走时,忽然从青翠的山中传出了清脆的钟声。 “层崖峭壁疑无路,忽有钟声出翠微”,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人到了绝境,又遇转机,柳暗花明。 半山亭中所见,青山绿水,犹如仙境,这首诗,赞扬了山中的幽静,以及这
15、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作者由宋入元,生活在乱世,避乱隐居,是当时一大批知识分子的心态与追求,也是这首诗的主题所在。,赏析“忽有钟声出翠微”一句中的“忽”和“出”字。(4分)“忽”:忽然(字面义),有出人意料之意(语境义)。到了层崖峭壁间,突然传来的钟声使本觉无路可走的诗人又有了希望,传达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表情感)。“出”:飘出,传出(字面义)。既写出了钟声的悠扬,又衬托(明手法)出山林的静谧(语境义)。经久不息的钟声从深藏在翠色千重的山林的寺院中传出,表达了诗人向往山林自由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表情感)。,春夕旅怀 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
16、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注: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飘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专题突破第6首,创作背景崔涂是江南人,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书怀)。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简介,崔涂 崔涂 唐 (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字礼山,善音律,尤善长笛,唐才子传说是江南人,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以其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
17、矶及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句,推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壮客巴蜀,老游龙山,故也多写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怀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颇为传诵。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注释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带的城市,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作者另有湘中秋怀迂客夷陵夜泊等诗。首二句感时,慨叹春光易逝。蝴蝶梦:意即往事如梦。语出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子规:一作“杜鹃”,其鸣声凄切。上句写思家,下句写春夕。子规(即杜鹃)夜啼切“春夕”,与“家万里”联系。动:动辄、每
18、每之意。经:一作“多”。绝:一作“别”。华发:白发。唯:一作“移”。满镜:一作“两鬓”。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这两句说:我现在还没有归去,我要归去就可以归去,故乡的五湖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夺的。言外之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留滞他乡呢?有自嘲意。,春夕旅怀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溪水流走,花儿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往事如梦,离家万里,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树枝上杜鹃在凄厉地啼叫。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家乡的来信长年断绝,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
19、头白发了。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五湖的风景又有谁来与我争抢呢?,鉴赏,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诗人羁旅生涯中浓烈的苦闷情绪。全诗意象朦胧,意境深婉,格调沉郁。首句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
20、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
21、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难以解脱。“自是不归归
22、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观点一:“满镜”好。 理由:不说满头白发,而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欣欣向荣,芳草萋萋,却只有白发勃勃生长,满镜皆是
23、,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深。观点二:“两鬓”好。 理由:春天来了,欣欣向荣,芳草萋萋,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两鬓白发。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深。,此诗第六句“满镜”,有的版本为“两鬓”。你觉得哪个更好?结合诗句说明理由。,相送,何逊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注释1.何逊,南朝梁诗人。曾任建安王的记室并随之去。江州,后回建安任安成王的幕僚,还兼任过尚书水部郎,丁母忧归,后在庐陵王幕下任职,再度去江州,不久病逝(大约四十岁)。此诗是诗人为即将远行留赠送行者所作。2.客心:异乡作客之心。百念:指众感交集。,专题突破第10首,作者简介,何逊(?518),南朝梁诗人。梁东海郯(今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