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简析“作报告”和“做报告” (4) .doc
《2022简析“作报告”和“做报告” (4)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简析“作报告”和“做报告” (4) .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简析“作报告”和“做报告” 1.铁矿地质勘探类型和探矿工程密度 在铁矿地质勘探中,按照经济的原则使用探矿工程控制矿体,首要的是确定探矿工程密度。依据矿体分布范围、规模大小、形态变化、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质量变化情况等,也就是按照控制矿体难易程度,将铁矿床划分为、四种勘探类型,然后分别不同勘探类型采用不同的工程密度布置工程,以控制铁矿体的变化和圈定矿体。 在我国铁矿地质勘探工作中,常常采用经验法、类比法、勘探线剖面精度分析法、稀空法、探采资料对比法确定勘探类型及勘探工程网度。近年来开始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来确定矿床的勘探网度,其中地质类比法是经常采用的方法。我国已知铁矿中,第类型有受变质沉积成因的南
2、芬铁矿、海相沉积成因的庞家堡铁矿;第类型有岩浆成因的攀枝花铁矿,水厂、梅山和大顶铁矿因形态简单、品位变化小,也属此类型;第类型有大冶铁山、金岭、西石门、姑山铁矿等,一般是接触交代型和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第类型铁矿规模小,形态复杂,产状变化大,矿石质量和数量分布不稳定、不连续等。 2.铁矿地质勘探程度和深度 铁矿勘探的深度要根据矿山建设和生产实际要求来确定。根据我国当前开采技术条件,铁矿勘探深度一般为300500m,垂深大于500m的矿体以稀疏钻孔控制其储量远景,为矿山总体规划提供资料。铁矿勘探规范中所确定的深度,是按矿山开采下降速度每年10m深,服务年限30年计算的,因此从矿床露头起向下延深3
3、00m,即为矿床的勘探深度。大型矿床勘探要分期、分阶段进行,防止过早勘探而造成浪费;矿床地质勘探应以探明矿山第一期设计规模所需要的各级储量为原则。 在铁矿地质勘探中,因要满足矿山设计对地质资料和矿产储量的需要,故对矿体不同部位应确定不同的勘探控制程度。通常将铁矿储量划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储量供矿山编制采掘计划用,一般由矿山生产部门勘探;b级储量是地质勘探阶段取得的高级储量,分布于矿山建设的首采地段;c级储量是矿山设计的依据,其勘探工程密度较b级储量控制稀疏;d级储量是由稀疏探矿工程控制,只能作为矿山远景规划或进一步勘探的依据。 在地质勘查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类型矿床,各种级别的储量
4、比例要求不同:XX县区勘探阶段,铁矿床b级储量要达到10%20%,b+c级储量要达到50%;XX县区详查阶段一般不要求b级储量,其中,c级储量占主要比例,d级储量占10%30%;矿体比较复杂的矿床,只要求探明c+d级储量,c级储量占全部储量的40%即可。在主要勘探区段或第一期开采范围以外的矿体或区段,只用稀疏工程配合物探方法大致查明矿体规模、形态和分布范围,控制d级储量,作为今后扩大矿山规模和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依据。 3.铁矿勘探技术要求 为确保铁矿地质研究程度,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各项地质技术工作均要遵循有关勘探规范,使勘探工作质量保证有章可循,达到规定的要求指标。例如XX县区地质图比例尺要
5、达到1100015000,地质底图必须采用国家测地坐标系统的相应比例尺正规地形底图;地质测量的填图密度要符合相应比例尺要求,并结合XX县区地质复杂程度确定每平方公里观测点;磁性铁矿床必须运用磁力勘测方法对XX县区(体)进行不同精度的地磁测量,对钻孔要运用三分量磁测井工作;探矿工程,包括探槽、浅井、坑道、钻孔必须根据矿体产状、形状和地形条件正确使用,合理配布,每种工程都应以最大交角穿透矿体;钻探工程要有严格质量要求,如矿心采取率(包括顶、底板5m范围内的围岩)不得低于75%,岩心平均采取率不得低于65%等。 查明铁矿石质量是勘探中最主要的地质工作,所有勘探工程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穿切矿体并系统采
6、取矿样。因此,矿石的样品采取、加工和测试都有明确规定,以保证样品及化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其中: (1)基本分析主要查明矿石中铁组分含量,要求按矿石类型分段连续取样,一般样长12m,槽井和坑道采样一般用刻槽法,断面规格5cm2cm或10cm3cm。基本分析项目为全铁(tfe),但当硅酸铁、硫化铁及碳酸铁含量达到5%时,应增做磁性铁(mfe),用mfe圈定矿体,并用来圈定氧化矿体界线。对矿石中的伴生有用组分、有害杂质、造渣组分等,应根据其含量变化和工业指标要求,确定是否做基本分析或组合分析。 (2)组合分析查明有益、有害组分含量与分布,并计算伴生组分的含量。组合样须分矿体、矿石类型等按工程组合
7、,重量一般为100200g,从基本分析样的副样中按样长比例提取。分析项目一般根据光谱全分析和化学全分析结果确定,分析项目主要是sio 2、s、p等。 (3)光谱全分析及化学全分析前者是了解矿石和围岩中的元素及其大致含量,以作为确定化学全分析项目的依据,样品从矿体不同部位及不同矿石类型样品中采取。后者是定量查明各种矿石类型中主要元素及其组分含量,以确定铁矿石的性质与特点,它是在光谱全分析及岩矿鉴定基础上进行的。样品或从组合分析副样中提取,或单独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每种矿石类型一般需做13件,全分析总和应在99.3%100.7%范围以内。 (4)物相分析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确定铁矿石中铁
8、的赋存状态、含量及分配率,以确定矿石的自然分带,为确定矿石选冶工艺及条件提供依据。铁矿物相分析一般分析磁性铁、硅酸铁、碳酸铁、硫化铁及赤褐铁矿5个类别。 (5)单矿物分析查明矿石中铁矿物化学成分,伴生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主要为工业利用确定选冶流程。易分选的单矿物样一般重220g。 铁矿石样品加工要按q=kd2公式进行,并抽3%5%样品进行内检,样品缩分误差不大于3%。化学测试的质量要进行内、外检查,以确定基本分析的偶然和系统误差。内检数量要达到10%,外检数量要达到3%5%,样品总数较少时,必须不少于30件。铁矿石的化学分析和物相分析允许偶然误差不能超过“规范”的规定。 为确定矿石工
9、业利用性能和选冶加工工艺流程,凡需选矿石均应采取选矿试验样。详细普查阶段和XX县区勘探阶段都应进行可选性试验及流程试验。选矿试验结果是评价铁矿床工业价值及确定含量计算工业指标的依据,选矿试验样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样品重量一般为数吨,半工业和工业试验所需样品重量随着试验工厂的生产规模和试验时间而定。选矿试验一般由勘探单位负责进行,半工业试验由勘探单位和工业部门配合进行,工业试验则由工业部门负责进行。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查明和研究是铁矿勘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工作中要测定矿石和近矿围岩的物理技术性能,为铁矿开采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包括体重、块度、湿度、孔隙度、松散系数和安息角等
10、。其中,铁矿石的大、小体重也是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按“规范”规定铁矿石体重测定,小体重测定每一种类矿石不得少于30件;大体重测定,每件(次)体积不得小于0.125m3。 铁矿床地质勘探最终工作要进行储量计算。勘探阶段计算储量所采用的工业指标不同于普查和详查阶段所采用的通用指标,而要由地质勘探部门根据各个矿床地质实际资料来确定边界品位、工业品位、可采厚度和夹石剔除厚度等,并经工业利用部门和有关上级部门审定批准,然后根据批准下达的指标圈定矿体和计算矿石储量。通常应严格按照指标圈定矿体,并选择最合理和正确的储量计算方法,按矿体、分矿石类型划分各类边界和块段,分别计算其储量和平均品位,同时计算能综合回
11、收利用组分的储量,划定采空区和氧化带深度等。 4.XX县区水文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铁矿地质勘查各个阶段均需开展水文地质工作。普查阶段在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XX县区水文、地貌和地质特征,一般评述XX县区水文地质条件;详细普查阶段则需开展相应的XX县区水文地质调查及简易水文观测工作;XX县区勘探阶段则需部署XX县区水文地质详查和专门水文地质工作。XX县区水文地质工作是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查明矿床充水原因,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XX县区含水层各种特征和富水性。通过专门的水文地质工程及抽水试验,取得可靠的水文数据。正确计算和预计矿坑(井)的最大涌水量,以便提供研究矿床开拓方
12、案、开采方法、矿山用水和防水措施。 5.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要求 该项研究主要是在XX县区勘探阶段实施。要求查明岩、矿石性质和构造破碎带对矿山开采的影响;测定矿体和矿体顶、底板岩石的力学物理性质,包括矿石技术物理特性,矿体顶、底板岩石的稳定性,岩石硬度,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确定和计算开采剥离比、帮坡角、贫化率;确定氧化带及其他不利开采条件等。要根据铁XX县区地质条件,分析确定矿床工程地质类型和复杂程度,以便进一步开展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对矿山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人为灾害做出预测评价,以及一切对矿山生产建设有影响的因素,都要在地质勘探阶段给予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6.矿床技术经济评价要求 根据地
13、质勘探提供的地质资料、探明储量和矿床技术经济条件,对矿床未来工业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确切的评价,以及论证矿山建设的合理性,保证铁矿山基建投资的可靠,预估矿床未来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果。在铁矿床的技术经济评价中,要充分考虑共生矿产和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等因素对矿山开发的影响。 铁矿地质勘探工作的成果、实施过程和技术要求是按统一的规范进行的。我国的铁矿地质勘探规范,于1958年第一次颁布,以后随着钢铁工业和铁矿采掘业的发展而不断修改补充。最初的铁矿勘探规范全称为矿产储量分类规范(铁)。1977年颁布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1981年地
14、质部和冶金工业部联合颁布了铁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9年全国储量管理委员会试编新的铁矿地质勘探规范,增加了矿床综合经济评价的内容等,给铁矿勘探注入了经济分析的新内容。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 一、罗盘的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的使用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一、地质罗盘的结构: 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常用的是圆盆式地质罗盘仪。由磁针、刻度盘、测斜仪、瞄准觇板、水
15、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铝或木制的圆盆内组成,如图1图1 (一)磁针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二)水平刻度盘-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o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
16、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三)竖直刻度盘-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四)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五)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六)瞄准器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
17、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二)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18、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
19、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三)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
20、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图2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
21、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0,倾向为2200,倾角350,则记录为nw
22、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这两个是不同的帖子里面的 一、罗盘的使用方法 罗盘在野外工作中主要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测方位 测量某物体的方位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
23、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岩层倾向是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倾角是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见图1,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简析“作报告”和“做报告” 4 2022 简析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