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A部)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其中第7、8、9、10题为多选题,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1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开普勒研究了行星运动,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被誉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D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使亚力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的结论陷入困
2、境2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一小段时间后突然受一恒定水平向右的风力的影响,但着地前一段时间风突然停止,则其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哪一个()ABCD3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小物块,甲从竖直固定的光滑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轨道半径为R,圆弧底端切线水平,乙从高为R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物块到达底端时速度相同B两物块到达底端时动能相同C两物块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在增大D两物块到达底端时,甲物块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大于乙物块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4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作用,力F按图乙所示规律
3、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则物体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下图中的(物体的初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取10m/s2)()ABCD5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1、m2、m3的木块1、2、3(可视为质点),中间分别用原长均为L、劲度系数均为k的轻弹簧连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让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2两木块间的距离是()ABCD6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时,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p=,其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该卫星原来在半径为R1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
4、到极稀薄空气的摩擦作用,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动的半径变为R2,此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AGMm()BGMm()C()D()7一起重机的钢绳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起质量为m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v1时,起重机的有用功率达到最大值P,以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继续提升重物直到以最大速度v2匀速上升为止,则整个过程中,下例说法正确的是()A钢绳的最大拉力为B钢绳的最大拉力为C重物的最大速度为v2=D重物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8如图所示,地球卫星a、b分别在椭圆轨道、圆形轨道上运行,椭圆轨道在远地点A处与圆形轨道相切,则()A卫星a的运行周期比卫星b的运行周期短B两颗卫星分别经过A点处时,a的速
5、度大于b的速度C两颗卫星分别经过A点处时,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D卫星a在A点处通过加速可以到圆轨道上运行9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圆锥形漏斗的光滑内壁上,有两个小物块A和B,质量分别为mA和mB,它们分别紧贴漏斗的内壁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不论A、B质量关系如何,物块A的线速度始终大于物块B的线速度B只有当mAmB,物块A的角速度才会大于物块B的角速度C不论A、B质量关系如何,物块A对漏斗内壁的压力始终大于物块B对漏斗内壁的压力D不论A、B质量关系如何,物块A的周期始终大于物块B的周期10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的竖直板P连接,另一端与物体A相连,物体A置
6、于光滑水平桌面上,A右端连接一细线,细线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B相连开始时托住B,让A处于静止且细线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B,直至B获得最大速度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B物体受到细线的拉力保持不变BA物体与B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C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小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D当弹簧的拉力等于B物体的重力时,A物体的动能最大二、实验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2分)1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
7、02s的交流电源经过测量得:d1=3.62cm,d2=9.24cm,d3=16.85cm,d4=26.46cm,d5=38.06cm,d6=51.67cm(1)打点计时器在打E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m/s,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值12兴趣小组为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4kg;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甲所示安装;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周期为0.02s);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
8、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小车在整个过程中小车所受的阻力恒定)在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部分点迹如图乙所示请你分析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保留二位有效数字):(a)该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m/s;(b)关闭小车电源后,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c)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为W三、计算题(共4小题,共48分,要有必要的步骤,只写结果不给分)13(12分)(2015秋宜春校级月考)质量m=0.5kg的木块静止于水平面上,现在恒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恒力大小F=5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如图所示2s末撤去此拉力时,木块已滑
9、行的距离s0=12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1)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撤去拉力后,木块继续滑行的距离;(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对木块做的功14(12分)(2015秋宜春校级月考)在2014年11月11日开幕的第十届珠海航展上,中国火星探测系统首次亮相中国火星探测系统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其中着陆巡视器主要功能为实现火星表面开展巡视和科学探索若环绕器环绕火星的运动为匀速圆周运动,它距火星表面设计的高度为h,火星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着陆巡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后以v0的速度竖直弹起后经过t0时间再次落回火星表面求:(1)火星
10、的密度(2)“环绕器”绕月球运动的周期T15(12分)(2015秋宜春校级月考)如甲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用两颗钉子(质量忽略不计)固定停放着一辆质量为M=2kg的小车,小车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是光滑的,半径为R=0.6m,在最低点B与水平轨道BC相切,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kg的物块从A点正上方距A点高为h=1.2m处无初速下落,恰好落入小车圆弧轨道滑动,然后沿水平轨道滑行恰好停在轨道末端C现去掉钉子(水平面依然光滑未被破坏)不固定小车,而让其左侧靠在竖直墙壁上,该物块仍从原高度处无初速下落,如乙图所示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物块落入圆弧轨道时的能量损失,已知物块与水平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11、,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水平轨道BC长度;(2)小车不固定时物块再次与小车相对静止时距小车B点的距离;(3)两种情况下由于摩擦系统产生的热量之比16(12分)(2015秋宜春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以A、B和C、D为端点的半径为R=0.9m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A、D之间放一水平传送带,B、C之间放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以V1=8m/s的速度沿图示方向匀速运动,传送带以V2=10m/s的速度沿图示方向匀速运动现将质量为m=2kg的物块从传送带的右端由静止放上传送带,物块运动第一次到A时恰好能沿半圆轨道滑下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35,不计物块的大小及传送带与
12、半圆轨道间的间隙,重力加速度g=10m/s2,已知A、D端之间的距离为L=1.0m求:(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1;(2)物块第1次回到D点时的速度;(3)物块第几次回到D点时的速度达到最大,最大速度为多大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A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其中第7、8、9、10题为多选题,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1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
13、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开普勒研究了行星运动,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被誉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D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使亚力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的结论陷入困境【考点】物理学史 【分析】本题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逻辑推理而得出的,采用的是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不存在的,所以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故A正确;B、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故B错误;C、卡文迪
14、许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测出了引力常量G,根据mg=G,得地球的质量M=,从而可求得地球,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故C正确;D、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下落与质量有关,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一论点被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所推翻,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一小段时间后突然受一恒定水平向右的风力的影响,但着地前一段时间风突然停止,则其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哪一个()ABCD【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专题】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分析】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
15、加速度的方向)大致指向曲线运动轨迹凹的一向,开始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受到水平向右的风力时,合力的方向指向右偏下,风停止后,合力的方向有向下根据合力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其轨迹【解答】解:物体一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向下,当受到水平向右的风力时,合力的方向右偏下,速度和合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轨迹应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风停止后,物体的合力方向向下,与速度仍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做曲线运动,轨迹向下凹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曲线运动的轨迹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大致指向轨迹凹的一向3如图所示,质量相
16、同的甲乙两个小物块,甲从竖直固定的光滑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轨道半径为R,圆弧底端切线水平,乙从高为R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物块到达底端时速度相同B两物块到达底端时动能相同C两物块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在增大D两物块到达底端时,甲物块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大于乙物块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考点】动能定理;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专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根据动能定理比较两物块到达底端的动能,从而比较出速度的大小,根据重力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结合P=mgvcos比较瞬时功率的大小【解答】解:A、根据动能定理得,mgR=,知两物块达到底端的动能相等,速度大
17、小相等,但是速度的方向不同故A错误,B正确B、两物块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下落的高度相同,由于质量不一定相等,则重力做功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C、两物块到达底端的速度大小相等,甲重力与速度方向垂直,瞬时功率为零,故甲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误D、两物块到达底端的速度大小相等,甲重力与速度方向垂直,瞬时功率为零,则乙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大于甲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故D错误故选:B【点评】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是要注意速度是矢量,比较速度不仅要比较速度大小,还要看速度的方向;以及知道瞬时功率的表达式P=mgcos,注意为力与速度方向的夹角4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18、的物体,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作用,力F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则物体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下图中的(物体的初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取10m/s2)()ABC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压轴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同向,做加速直线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做减速运动【解答】解:在01s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方向沿斜面向上,物体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2s内,拉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方向沿斜面向下,
19、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s末速度为零在23s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方向沿斜面向下,物体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s末的速度大小v=a3t=15m/s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加速度,根据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规律5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1、m2、m3的木块1、2、3(可视为质点),中间分别用原长均为L、劲度系数均为k的轻弹簧连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让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2两木块间的距离是()ABCD【考点】共点力平衡
20、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当三木块达到平衡状态后,三个木块的合力都为零先对木块3研究,由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求出2和3间弹簧伸长量再以木块为研究对象,用同样的方法求出1和2间弹簧的伸长量,最后求出1、2两木块间的距离【解答】解:当三木块达到平衡状态后,对木块3进行受力分析,可知2和3间弹簧的弹力等于木块3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即:m3g=kx3,解得2和3间弹簧伸长量为:x3=;同理以2木块为研究对象得:kx2=kx3+m2g,即1和2间弹簧的伸长量为:x2=,1、2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弹簧的原长加上伸长量,即得L+,选项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涉
21、及三个物体的平衡问题,首先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求出两个弹簧的伸长量,再求出1、2间的距离6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时,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p=,其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该卫星原来在半径为R1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到极稀薄空气的摩擦作用,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动的半径变为R2,此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AGMm()BGMm()C()D()【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求出卫星在半径为R1圆形轨道和半径为R2的圆形轨道上的动能,从而得知动能的减小量,通过引力
22、势能公式求出势能的增加量,根据能量守恒求出热量【解答】解: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轨道半径为R1时 G= ,卫星的引力势能为EP1= 轨道半径为R2时 G=m ,卫星的引力势能为EP2= 设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Q,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EP1=+EP2+Q 联立得Q=()故选:C【点评】本题是信息题,要读懂引力势能的含义,建立卫星运动的模型,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能量守恒定律结合求解7一起重机的钢绳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起质量为m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v1时,起重机的有用功率达到最大值P,以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继续提升重物直到以最大速度v2匀速上升为止,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宜春市 上高二中 2016 届高三 物理 上学 月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