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儿科护理学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二).doc





《自考儿科护理学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儿科护理学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二).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儿科护理学(二)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常见病。在住院患儿中,上、下呼吸道感染占60%以上,绝大部分为肺炎,我国每年有30万左右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1.鼻婴幼儿的鼻腔和后鼻道狭小,无鼻毛、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炎症时黏膜充血肿胀而发生呼吸和吸吮困难。2.鼻咽部和咽部鼻咽扁桃体在6个月内已发育,腭扁桃体至1岁末逐渐增大,4至10岁发育达高峰,青春期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婴幼儿的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患儿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易致中耳
2、炎。3.喉小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裂相对狭窄,软骨柔软,黏膜淋巴血管丰富,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嘶和吸气性呼吸困难。4.气管及支气管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黏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排除微生物的能力弱,感染时易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易发生呼吸道阻塞。5.肺出生时肺泡较少,整个肺含血多而含气少,随年龄的增长,肺泡数量渐渐增加,而肺泡体积也会增大。感染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及肺气肿。(二)生理特点1.呼吸频率与节律小儿代谢旺盛,而肺容量小,潮气量绝对值也小,只能依靠增加呼吸频率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年龄越小,呼吸频率愈快。婴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易
3、出现呼吸节律不齐,以早产儿最为明显。2.呼吸形态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且因肋骨嵴与脊柱垂直,肋间肌收缩时胸廓活动范围小,主要依靠膈肌活动,呈腹膈式呼吸。随年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胸廓增大,肋骨由水平位逐渐倾斜,出现胸腹式呼吸。3.呼吸功能的特点(1)肺活量(VC):指一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气量,小儿为5070ml/kg。在安静情况下,年长儿仅用肺活量的12.5%来呼吸,而婴儿则须用30%左右,说明婴幼儿的呼吸潜在力较差。(2)潮气量(VT):指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3)每分钟通气量:指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正常婴幼儿由于呼吸频率较快,每分钟通气量如按体表面积计算
4、与成人相近似。(4)气体弥散量:二氧化碳的排出主要靠弥散作用,二氧化碳弥散速率比氧气大,即比氧气易于弥散。小儿肺小,肺泡毛细血管总面积与总容量均比成人小,故气体弥散量也小。(5)气道阻力:气道阻力的大小取决于管腔大小与气体流速等。管道气流阻力与管腔径的4次方成反比。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随气道管腔发育而递减。(6)血液气体分析:一些肺功能实验对新生儿和婴儿不宜检查,但可作血气分析以了解氧饱和度水平及血液酸碱平衡状态。小儿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值(见下表)。小儿动脉血液气体分析正常值项目新生儿02岁2岁氢离子浓度(mmol/L)355035503550PaO2(kPa)81210.613.310.61
5、3.3PaCO2(mmol/L)44.6744.674.676.0HCO3(mmol/L)202220222224BE(mmol/L)626242SaO20.900.9650.950.970.9550.977(三)呼吸道免疫特点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新生儿及婴幼儿咳嗽反射及气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差,纤毛运动功能亦差,不能有效地清除吸入尘埃及异物颗粒。婴幼儿呼吸道黏膜表面抵抗细菌及病毒的分泌型IgA也处于低水平。此外,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补体等数量和活性均低,故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一)氧气治疗1.定义氧疗是指通过不同的给氧方
6、式,为患者提供一定的氧,维持理想的血氧分压,避免发生缺氧性损伤和用氧过高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ROP)。2.使用目的当组织细胞缺氧及低氧血症时,氧气治疗可增加肺泡内及血液内氧气的浓度,避免由缺氧和低氧血症带来的缺氧性损伤和身体不适。3.氧疗的适应证主要以动脉血氧分压结果【PaO27.89kPa(60mmHg)】和病人出现发绀为提供氧疗的依据。4.给氧的方法氧气治疗可通过导管、口罩、头罩、氧气帐、持续性气道正压或机械通气等方法供氧。使用方法的选择,是基于所需吸入空气的浓度以及使用氧气儿童的合作能力。所供给的氧气浓度依据儿童个体需要来调节,一般给氧浓度在40%50%最恰当。应定期监测供氧浓度。(1)
7、鼻导管法:适用于年长并具有合作能力的儿童。分单侧和双侧导管。1)清洁患儿鼻孔后,将导管轻轻插入单侧或双侧鼻前庭约1cm,单侧导管的外端用胶布固定于面颊部;双侧导管的外端通过耳廓的上端用导管固有的固定环固定于头顶部。2)氧气流量学龄前小儿1.0L/min,学龄儿童1.5L/min。3)对持续吸氧的儿童,每812h更换导管或鼻孔一次。经常注意监测用氧浓度,调整氧气流量并保证导管通畅。(2)口罩法:适用于低氧血症而无高碳酸血症的较大儿童。1)将口罩紧贴患儿面颊扣住口鼻,系好带子,注意松紧适度。2)氧气流量:13L/min。(3)头罩法:适用于早产儿、新生儿及婴儿。1)将有机玻璃头罩罩于患儿头部,头罩
8、边缘勿触及患儿下颌及面部,注意防止擦伤患儿皮肤。2)接通湿化氧。避免氧气直吹患儿。氧流量4L/min,氧浓度可维持在45%左右。头罩氧示意图(4)氧气帐法:氧气治疗的一种方法,它包括一个金属框架和一个罩子,可以罩住病人的头部与上半身或整个身体及部分或整个床,病人在帐内可以得到高浓度的氧气,高湿度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和较好的治疗效果。1)接通氧源:以35L/min流量输入氧气,帐内氧浓度约为40%50%,而无二氧化碳蓄积。2)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需要及时吸痰。3)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如半坐卧位等。(二)雾化吸入法通过雾化器将配制的溶液转换成水微粒,患者吸入后,将微粒随气流播散。有助于稀释和
9、排出痰液及炎症治疗。1.喷雾治疗常用的溶液有:蒸馏水、庆大霉素、糜蛋白酶,需要时可加地塞米松。2.吸入气体的温度保持在3240之间。3.每次雾化吸入不宜超过20min。4.在吸入后应协助排痰或吸痰,在严重缺氧时应间断吸氧,或边吸雾化气体边吸氧气。(三)胸部疾病物理治疗方法1.胸部物理治疗的意义及范围(1)意义:胸部物理治疗法是呼吸道疾病治疗方式中的一种物理疗法。它对一些肺功能遭受破坏的患儿,可有效的帮助他们排出肺内痰液,改善呼吸功能并避免肺部其他合并症。(2)范围:适用于儿童的胸部物理治疗法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体位引流;叩击;震颤。2.胸部物理治疗的禁忌证如肺气肿、咯血、多发性骨折、过度
10、疼痛等患儿,均不适合给予实施物理疗法,以防加重病情。3.体位引流法通过改变体位和轻叩胸部使远端支气管的痰液,借着重力的作用,流到近端的支气管,再进入较大的气道,经吸痰或咳嗽排出体外。(1)体位引流的准备1)心理准备:患儿在做体位引流时,常常因害怕、紧张、不舒服等因素而发生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现象,所以在进行体位引流前,应给予患儿心理方面的准备。多予正向的鼓励,以加强其信心,如保证此治疗期间是一个有趣、好玩的时间,才有助于患儿保持轻松的心情,与医务人员较好的合作。2)场地准备:婴儿可放在保温箱内、小床内、护士或父母的腿上来施行胸腔引流。儿童可以放在床上或斜板上,借助于枕头的支托,来完成体位引流。3
11、)体位:按病变肺叶的位置,来决定体位引流倾斜的角度和采取何种体位。婴儿体位引流时:肺上叶顶端肺节:用手或枕头支托,使患儿上身后倾30。肺上叶前肺节:患儿采仰卧姿式。肺上叶后肺节:用手或枕头支托患儿前仰约30。肺中叶外侧与内侧肺节病变部位位于右中叶时:患儿需左侧卧位,头向下约15,上身向后旋转约1/4圈。肺下叶上肺节:患儿采腹卧姿式。肺下叶底前肺节:患儿侧卧于大枕头上,头向下倾斜30,手臂向上抬起。肺下叶底侧肺节:患儿俯卧于大枕头上,头向下30,上半身向一侧转1/4圈。肺下叶后侧肺节:患儿俯卧于大枕头上,头向下约30。婴儿体位引流示意图婴儿体位引流示意图婴儿体位引流示意图儿童体位引流示意图儿童体
12、位引流示意图儿童体位引流示意图4)注意事项:无论采取何种体位,均应注意保持患儿膝盖稍弯曲,以减少肌紧张,使患儿尽早采取舒适轻松的体位,保证治疗效果;体位引流常引起剧烈的咳嗽,若要持续给患儿作引流,应允许患儿在治疗期间可坐起来休息;禁忌在饱餐后立即做体位引流,至少要间隔1h才能做体位引流。4.叩击(1)原理:当用手在患儿的前胸后背叩击时,会产生空气的振动,振动所产生的能量波及到肺内,以震动附着在支气管壁内的痰液,使其能沿着气道管壁而自然流出。(2)方法:护士应先替患儿采取一个舒适的体位,弓起手掌,快速地做屈和伸的动作,手腕应保持轻松,叩击方向应沿胸腔的外缘向内,对着需要引流的部位加以叩击。(3)
13、注意事项1)患儿应穿薄衣,避免叩击时产生刺痛,还可保暖。2)年幼的患儿,应让其了解叩击并不是拍打,而是一种有益健康的治疗活动。3)婴儿的胸壁较薄,肋骨较软,叩击力量比成人轻。4)叩击时,勿打在骨突的部位,如脊柱、胸骨等。5)无法用手叩击的部位,则用手指叩击。6)叩击应与体位引流配合实施。7)注意为患儿保暖,要防止过多散热而受凉。8)静息状态需吸氧的患儿,在实施叩击时,要持续供氧。5.震颤(1)适应证:早产婴、新生儿合并肺部感染者。(2)原理:同叩击原理。只是震颤所产生的能量相对于叩击所产生的能量小,适用早产婴、新生儿的较薄胸壁。(3)方法:操作者置患儿一个舒适体位,用一手的示指和中指指腹放于患
14、儿前胸或后背部一点,传播快速的震颤,震颤的方向应沿胸腔的外缘向内。(4)注意事项:早产婴、新生儿的胸壁较薄,实施震颤时用力应适度,不可过力。其他同叩击的注意事项6),7),8)相同。(四)呼吸体操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呼吸体操是一种有用的技巧,特别对有脊柱侧弯、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的儿童作用显著。呼吸体操的作用:发展更有效的横膈式和下部肋间肌的呼吸;放松所有肌肉,特别是胸部上方、肩和颈部的肌肉。1.腹式呼吸(1)体位:仰卧、膝盖弯曲,一手放在上胸部,另一手放在腹部。(2)方法:压迫下部肋骨缘和上腹部时,要患儿慢慢呼气,然后吸气,放松而且扩张上腹部,胸部及颈部不能移动。重复68次后,可坐起来,支持其
15、背部稍做休息,然后可再重复腹式呼吸。2.侧弯腰(1)体位:儿童双脚分开,舒适地坐着。(2)方法:以伸展左边肋骨,迫右肺排出更多空气为例:1)左手放在右下肋骨,右手臂轻松下垂。2)头和肩弯向右侧时,慢慢呼吸,并将左手压住肋骨。3)缓缓坐直,将头和肩向左侧微倾,慢慢吸气,以便将右下肋骨尽量向右扩张,促使右侧肺叶扩张。4)当臂部保持水平时,弯曲腰部和躯干。对侧重复此运动。例题填空题:1.适用于儿童呼吸道疾病的胸部物理治疗方法有_、_及_三种方式。答疑编号506488070101正确答案:体位引流、叩击、震颤2.鼻导管吸氧,学龄前小儿的氧气流量为_。答疑编号506488070102正确答案:1.0升/
16、分单选题:学龄前小儿使用鼻导管吸氧时,氧气流量应为A.1.0L/分 B.2.0L/分C.3.0L/分 D.4.0L/分答疑编号506488070103正确答案:A婴儿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的原因为A.呼吸器官发育不完善B.呼吸功能储备能力差C.呼吸肌发育不完善 D.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善成熟答疑编号506488070104正确答案:D第三节急性感染性喉炎急性感染性喉炎为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常见于婴幼儿,以冬春季为多见。一、病因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亦可并发于流行性感冒或其他传染病。由于小儿喉腔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血管丰富,黏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易充血水肿而出现喉梗阻。二、临床特点起病急,症状重,
17、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以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一般白天症状较轻,夜间入睡后因喉部肌肉松弛,分泌物潴留阻塞致症状加剧。严重时迅速出现烦躁不安、吸气性困难、三凹征、青紫等缺氧症状。喉梗阻分度及临床表现分度临床表现度患者仅于活动后出现吸气性喉鸣及呼吸困难,肺呼吸音清晰,心率无改变度患者于安静时亦出现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闻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心率较快度除上述症状外,患者因缺氧而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严重,口唇及指(趾)发绀,双眼圆睁,惊恐万状,大汗,肺部听诊呼吸音明显降低,心音钝,心率快度患者出现意识改变,呼吸无力,面色发灰,肺部听诊呼吸音几乎消失、心音无力、心
18、律不齐的衰竭状态三、诊断检查根据临床典型的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困难,体检肺部无湿性啰音,并排除气管异物及气管受压,即可诊断。外周血常规:白细胞可正常或较高。四、治疗原则1.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用1%3%麻黄碱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促进黏膜水肿消退。2.控制感染及时静脉输入抗生素。3.糖皮质激素能减轻喉头水肿,缓解喉梗阻,作用原理是抗炎和抑制变态反应。4.对症治疗包括吸氧、祛痰剂的使用,烦躁不安者使用异丙嗪,同时有减轻喉头水肿的作用,严重缺氧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五、常见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一)常见的护理问题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喉炎有关。2.有窒息的危险与喉炎所致喉梗阻有关。(二)护理措施1.
19、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用1%3%麻黄碱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溶液雾化吸入。可以给患儿半坐卧位并保持室内湿度60%,均可以有利分泌物排出,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2.控制感染遵医嘱用药。一般可给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或头孢菌素类等。3.减轻喉头水肿和梗阻糖皮质激素有抗炎和抑制变态反应等作用。轻者可口服泼尼松,度以上的喉头梗阻患儿,应给予静点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药物,能及时减轻喉头水肿。4.给患儿以关怀和心理支持由于喉头水肿所致呼吸困难,患儿常有恐惧感,应多搂抱患儿,给予体贴和关怀。5.病情观察喉梗阻是急性喉炎带来的致命危险。喉梗阻若不及时抢救,可因吸气困难而窒息致死。一般在缺氧严重或出现度喉梗阻者,应及时作气管
20、切开术。6.保证患儿营养喉炎患儿进食时容易呛咳而加重病情,喂哺时应将患儿抱起,宜进食清淡的流食、半流食。第四节哮喘一、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气道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应性,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而可逆的气道阻塞症状。表现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特点,常在夜间与清晨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二、发病机制哮喘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慢性气道炎症、气流受限及气道的高反应性。1.支气管哮喘的慢性炎症 是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它是哮喘发生的本质。炎症发生时以肥大细胞的激活、嗜酸细胞与活化T淋巴细胞浸润、许多炎性
21、介质产生为特点。2.哮喘发作时有4种原因致使气流受限:支气管痉挛:为速发型哮喘反应,是IgE依赖型介质释放所致,包括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气道壁肿胀:抗原对气道刺激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漏出物增多导致气道黏膜增厚和肿胀所致。黏液栓形成:主要发生于迟发型哮喘,黏液分泌增多,形成黏液栓,阻塞细小支气管,引起严重呼吸困难。气道重塑:反复炎症导致气道壁增厚和基质沉积、胶原沉积,上皮下纤维化,平滑肌增生和肥大,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黏液腺杯状细胞化生及增生,上皮下网状层增厚,微血管生成。3.气道的高反应性是哮喘的基本特征之一,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如过敏原、理化因素、运动和药物等呈现高度敏感
22、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道炎症的严重性。气道炎症通过气道上皮损伤、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作用引起气道的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在过敏原激发后会出现即刻反应或迟发反应。即刻反应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所致。迟发反应一般在接触过敏原46h后发生,由于黏液产生增加,黏膜水肿及炎症所致。三、病理变化肉眼:发病早期很少有器质性病理变化;哮喘死亡患儿的肺组织有明显的肺气肿,肺过度膨胀。大、小气道内填满黏液栓,黏液栓由黏液、血清蛋白、炎症细胞和细胞碎片组成。显微镜:支气管及毛细支气管的上皮细胞脱落,管壁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和微血管渗漏,基底膜增厚,平滑肌增生肥厚,杯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增生。四、病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儿科 护理 营养 性疾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