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 感染性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pptx





《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 感染性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 感染性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ppt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五章 感染性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概述,造成传染病发生的因素有三个:病原体、宿主及环境因素,必须要三个条件都存在才能使人患传染病。临床护理应围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加强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一、传染病的特点(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异的病原体。2、有传染性 病原体可以从一个人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3、有免疫性 大多数患者在疾病痊愈后,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4、可以预防 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人的抵抗力进行预防,(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的三
2、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否发生流行,以及流行过程的性质与强弱,还与当时的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有关。传染病流行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周期性的特点,按其强度特征可呈散发、暴发、流行及大流行。,(三)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各种传染病的病程发展可分为: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称潜伏期,对于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期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临床症状期为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在该时间内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最多,故传染性最强。恢复期在此期病人因病而引起的功能紊乱开始恢复,临床症状消失,机体产生免疫力,体内的病原体被消除,不再起传染源的作用。要注意的是
3、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间均属于传染期,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二、一般护理(一)常见的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2、皮肤完整性受损。3、潜在并发症。4、有继发感染的危险。,(二)护理措施1、门诊一般护理措施(1)建立预诊制度,及早发现传染病患儿。(2)及时上报疫情,以便控制疫源地,防止散播。(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与传染病播散。(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门诊,患儿预诊后按传染病的病种进行分类治疗。,2、病房一般护理措施(1)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预防控制院内感染(3)促进休息与营养(4)根据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正确采集标本。(5)做好心理护理,
4、开展健康教育,第二节病毒感染,一、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肿大、疼痛为特征,各种唾液腺体及其他器官均可受累,系非化脓性炎症。(一)流行病学人是病毒的唯一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在腮腺肿大前6天至发病后5天或更长的时间内均可排出病毒。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发病较多。,(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1425天,平均为18天。2、起病大多较急,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等。3、耳下部肿大为本病首发体征。在起病24h内即
5、诉腮腺部位疼痛,张口进食或进酸性食物时明显。常先见一侧腮腺肿大,而后另一侧也肿大,23日内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恢复正常。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4、腮腺管口(上颌第二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在早期常有红肿。唾液分泌初见增加,继而潴留而减少,有口干感。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颌下腺肿大时颈部明显肿胀,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及颈部肿胀,出现吞咽困难。(三)并发症 腮腺炎病毒有嗜腺体和嗜神经性,病毒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腺体或器官而产生相应的并发症。1、脑膜脑炎 较常见于儿童,男多于女。脑膜脑炎症状可在腮腺肿前6天或肿后2周内出现。表现为体温上升
6、、头痛剧烈、呕吐、嗜睡;少数有轻度意识改变,脑膜刺激征阳性。一般以脑膜受累为主,预后大多在2周内恢复正常。如侵犯脑实质,可能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2、急性胰腺炎 常为儿童急性胰腺炎病因之一,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4天至1周,以中上腹剧痛和触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为体温骤升、畏寒、反复呕吐、上腹部剧痛及压痛等。由于单纯腮腺炎即可引起血、尿淀粉酶增高,故需做血清脂肪酶辅助诊断。3、睾丸炎、附睾炎 多见于青春期后男性患者,学龄儿童极少发生。多为单侧,常发生在腮腺炎发病后的45天,肿大的腮腺炎开始消退时。开始为睾丸疼痛,随之肿胀伴剧烈触痛,可并发附睾炎、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并有严重的全身反应。一般
7、10天左右消退,约1/31/2的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若双侧萎缩可致不育症。,(四)诊断检查1、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至中度增高,尿中淀粉酶也增高,2周左右恢复正常。2、血清学检查 检测患者血清中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可以早期快速诊断。亦可检测腮腺炎病毒RNA。3、病毒分离 发病早期,患者的唾液、尿、血、脑脊液以及脑、甲状腺等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五)常见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1、常见的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2)疼痛:与腮腺非化脓性炎症有关。(3)舒适性改变:与耳垂下肿胀、疼痛有关。(4)潜在并发症:脑膜脑炎、胰腺炎、睾丸炎。2、护理措
8、施(1)患儿应卧床休息,高热时按高热护理。(2)宜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给刺激性、特别是酸味食物,注意营养,供给充足水分。病情好转后,可逐渐改为软食或普通饮食。,(3)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婴幼儿可多喝白开水,年长儿饭后用生理盐水或朵贝尔液含漱。(4)并发症护理1)脑膜脑炎:密切观察病情,患儿有发热、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嗜睡等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注意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按脑膜脑炎护理。2)急性胰腺炎:发现年长儿上腹剧痛或压痛、反复呕吐、体温升高等时,应准备取血查淀粉酶并及时与医生联系。3)睾丸炎:局部作冷敷以减轻睾丸疼痛,但不可使用冰袋,以免睾丸萎缩。另外,用丁字袋及棉垫将阴囊托起,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感染性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