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4)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4) .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调查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动机: 我国幅员辽阔,暴雨、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因此,分析城镇泥石流灾害及其成因,对于加强城镇泥石流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 让人们了解这种灾害,学习如何预防,尽量减少在灾害发生时的人员伤亡。 三、研究方法: 1.采用调查研究 2.通过资料整理出数据3.上网调查4.咨询专家 四、研究内容: 1.泥石流的概念。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
2、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过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破坏力。 2.泥石流的类型: (1)按水源补给分为:冰川型、降雨型;(2)按沟谷形态分为:沟谷型、坡面型;
3、(3)按物质组成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4)按结构流变分为:黏性(容量为2.02.3t/m3)、稀性(容量为1.51.8t/m3)、过渡性(容量为1.82.0t/m3);(5)按规模大小分为:小型(一次泥石流总堆积量100万m3)。 3.产生原因: 地震或暴雨都会引起滑坡和泥石流。山上植被减少也会增加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4.两类灾害的区别: 一般来说,滑坡的岩石、矿物成分一般和附近土和岩石一致,而泥石流堆积体物质成分更为复杂,来源更广更远。例如本地岩石是砂岩,而堆积物里有花岗岩碎块,可以初步断定是泥石流堆积体及冰川堆收集整理积体物质。泥石流的形成需要沟谷上游比较开阔,坡度较缓,这样产汇
4、流面积大,并且有利于松散堆积物的堆积。而滑坡体主要看坡度、后缘和植被等。 5.分布的地域: 山区(我国主要是云南,四川地区)6.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 1泥石流是松散固体物质在降雨、冰雪融水、库坝溃决等水动力作用下沿较陡坡度的沟道或斜坡高速流动的现象,流动过程中夹带的大量泥沙、石块等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往往对其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1)由于泥石流具有强烈的破坏力,其可冲毁城镇“坚固”的设施,如楼房、工厂、桥梁、供水供电设施、公路、铁路、高压线路、车辆、堤坝、电线杆等与之遭遇的固定设施和活动目标,从而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甘肃舟曲2010-08-07暴发泥石流
5、,水毁农田1417亩,水毁房屋307户、5508间,进水房屋4189户、20945间,机关单位办公楼水毁21栋,损坏车辆18辆。(2)由于泥石流中挟带着大石块及树干等杂物,其会使桥涵堵塞导致泥石流体超越排洪堤外溢等引发次生灾害,致使泥流大范围淤埋、淹没和推毁城镇设施和居民,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如2011-05-11,广西全州咸水乡洛江村广坑槽屯一采石场爆发泥石流,工棚的工人来不及躲避,被泥石流掩埋,致使12人死亡,10人失踪。(3)如泥石流规模较大时,泥石流体可穿越主河形成拦河坝,受阻河水在坝上游形成堰塞湖,导致沿河城镇被淹没;而当坝体发生溃决时,强大的特殊洪流,会对下游城镇及各种设施形成
6、水毁灾害,如冲毁下游房屋、道路及农田等。(4)由于泥石流中有固体物质,当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堵塞了其流通道路,则会造成漫流改道,冲毁或淹没下游各种设施。(5)挤压主河道。泥石流冲出的大量泥沙使堆积扇不断扩大,形成通航河道的险滩,有碍通航,并将主河逼向对岸,使对岸遭受严重冲刷,造成山坡失稳,危害各种目标。 2010年8月13日四川文家沟泥石流在绵远河内淤积以及掩埋部分清平乡场镇 7.治理方法: 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
7、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一一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一一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2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一)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
8、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水平钻孔疏干;垂直孔排水;竖井抽水;隧洞疏干;支撑盲沟。 (二)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
9、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 8.崩塌前兆: 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
10、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9.应急避险: 避免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遭遇。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就是指主动的躲避与被动式的撤离。对于处于危险区的工程及人员,所采用的方法是:预防、躲避、撤离、治理,这四个环节每一个都含有很大的防灾减灾的机会。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是: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作用;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躲避泥石流不应顺沟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五、研究
11、结论: 1.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和有一定坡度的利于集水集物的沟状地形三个基本条件,人类工程活动也是诱发泥石流的因素之一。 2.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客观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可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提供势能条件,并可为其提供充足的固体物质来源条件。(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如易于破碎的岩层表面、断层皱褶发育、断层密布等,还有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老泥石流堆积等,这些则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3)水源条件,如强度较大的暴雨、积雪的强烈消融、水库的突然溃决等,致使沟床、沟侧的大量
12、堆积物运动,都有可能导致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3.城镇发展缺乏合理规划与防灾意识淡薄。当前,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山区经济与建设的蓬勃发展,人口增长迅速,XX县区的建设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但由于部分山区城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如把房屋等建筑物修建在低洼处、沟道边、沟道内等泥石流严重危险区,或3是把房屋建在泥石流通道。再加上部分城镇缺乏一定的防灾意识,在城镇建设上缺乏配套的防灾意识,致使泥石流发生时,给城镇居民造成了重大的灾害。 4.诱发泥石流的人为因素: 随着山区城镇人口增长,城镇经济发展与城镇规模扩大,人类在泥石流沟下游与泥石流争地的同时,也不断向沟上游争地和破
13、坏。一方面,不适当的削坡、毁林开荒、开山采石、随意排放采矿弃土和弃渣、陡坡开荒种地、大量砍伐森林、开山修路、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的城镇建设等活动日益增多,极大的改变了地表原有结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促进泥石流活动性增强,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环山而建的引水渠因渗漏而诱发滑坡,甚至直接诱发泥石流。与此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由于管理不善和人们对乱挖乱开和乱砍伐等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导致人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或加剧了泥石流的危害。 六、研究心得: 总之,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严重,对城镇设施的破坏巨大,且威胁着城镇居民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山区城镇的经济发展,因此,应重视对泥石流的防治。 大自然的力量不可改变,但是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可以运用科技手段预测灾难的发生,尽量将伤害降到最低。对于我们青少年则需要努力学习,掌握预防灾难的知识。 内容总结(1)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调查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动机: 我国幅员辽阔,暴雨、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2)(4)按结构流变分为:黏性(容量为2.02.3t/m3)、稀性(容量为1.51.8t/m3)、过渡性(容量为1.82.0t/m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