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三单元专题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专题整合.doc
《江苏专用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三单元专题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专题整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三单元专题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专题整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专题二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专题整合2016微型高考仿真练(时间:30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第16题每题2分,第78题每题3分,共18分)1(2014江苏涟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20)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B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为高茎,则甲为纯合子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D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中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解
2、析确定基因型最常用的方法有自交和测交,由于豌豆是自花受粉的植物,因此最方便的是自交法,即让甲豌豆自花传粉,若子代中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若子代全是高茎,则甲最可能是纯合子。答案C2某种狗的毛色的遗传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T与t)控制,其中白、黄、黑色三种色素在细胞内的转化途径如图所示。现选择基因型为BBTT和bbtt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之间相互交配得F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黑色白色黄色121B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C分析实验结果发现F2中性状分离比与理论值有差别,这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两对基因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如果发现在某
3、黑狗的背上长有一块“白斑”,则可能是b基因突变成了B基因解析位于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才能发生交叉互换,而本题中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答案C3(2015南京、盐城二模,10)某种植物的株高受三对基因(A、a,B、b,C、c)控制,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三种显性基因以累加效应来增加株高,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现将最矮和最高的植株杂交得到F1,再将F1自交得到F2。则F2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株高相同的概率为()A15/64 B12/64 C6/64 D3/64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分析,最矮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最
4、高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二者杂交所得的F1的基因型是AaBbCc,F1自交得到的F2中含有2个显性基因的个体的株高都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株高相同,在F2中含两个显性基因的基因型有6种,即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由此求出概率为3315/64。答案A4(2015江苏苏北四市三模,6)科研人员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关系为A1对A2、A3显性,A2对A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老鼠中出现多种毛
5、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C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2/3D不存在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解析根据题干中信息,多年前是单一毛色老鼠种群,后演变成具黄色、白色和黑色的老鼠种群,可推知老鼠中出现多种毛色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A正确;又由于题干给出了“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因此单一毛色的原种群不可能是黄色的,B正确;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推测黄色的基因型为A1A2、A1A3,两只黄色老鼠交配,也即相当于杂合子自交,子代中黄色老鼠(杂合子)概率为2/3,C正确;若基因型为A1A3和A2A3的老鼠杂交,则后代会出现黄、白、黑三种颜色的鼠。答
6、案D5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2和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B此家族中,3的基因型是XHXh,1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C若2和3再生育,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D若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解析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为2是血友病患者,其基因型是XhY,根据3的外祖父是血友病患者可以推知,其母亲5的基因型是XHXh,则3的基因型是XHXh、XHXH,则其女儿1的基
7、因型是XHXh,2性染色体异常可能是2在形成配子时XY没有分开,也可能是3在形成配子时XX没有分开;若2和3再生育,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1的基因型是XHXh,与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HY)婚配,后代患血友病的概率是。答案D6(2015江苏扬州、南通、泰州三模,8)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染色体上也可携带该致病基因B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患者女性多于男性C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D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和儿子的患病概率都是1/2解析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这是因为抗维生素D佝
8、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正常人的X染色体上不含有该显性基因,只有患病个体才有显性致病基因,且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人群中的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儿子都可能患病;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答案B7(2015江苏宿迁三校3月检测,24)某种植物(二倍体)叶缘的锯齿状与非锯齿状受叶缘细胞中T蛋白含量的影响,T蛋白的合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T和t)控制,基因T表达的产物是T蛋白,基因A抑制基因T的表达。基因型为AaTt的植株自交,F1中锯齿状植株与非锯齿状植株的比例是133,下列分析合理的是(多选)()A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是随机
9、的B叶缘细胞缺少T蛋白的植株,叶缘呈锯齿状CF1群体中,T基因的基因频率为2/3D能确定基因型为aaTT的叶缘细胞和根尖细胞中T蛋白的含量相等解析T蛋白的合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T和t)控制,基因T表达的产物是T蛋白,基因A抑制基因T的表达,可见只有基因型为aaTT和aaTt的植株表现为非锯齿状,其余均表现为锯齿状。F1中锯齿状植株与非锯齿状植株的比例是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是正常的随机结合,A正确;没有T基因就没有T蛋白,有基因A又有基因T,基因T的表达受抑制,也没有T蛋白,表现为叶缘呈锯齿状,B正确;从亲本到F1群体基因频率不变,F1群体中T基
10、因频率为1/2,C错误;单纯从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叶缘细胞与根尖细胞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的区别,D错误。答案AB8(2015南京、盐城二模,23)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4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2的基因型为AaXBXb,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B若3和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1/24C若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1/8D若4与一个正常
11、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孩,她是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54/497解析根据1和2及2可判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题干信息“4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根据3和4与3,以及题干信息“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可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题图,可推断2的基因型为AaXBXb,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A正确;4的基因型为AaXBY,3和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2/31/41/41/24,B正确;根据3和4的基因型可推断1的基因型:就甲病方面其基因组成为2/5AA或3/5Aa,就乙病方面的基因组成为1/2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16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第三 单元 专题 遗传 基本 规律 整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