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陕西省西安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3 每题3分共39分)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
2、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又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
3、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迭。正如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
4、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绚丽多彩的,但其最引人瞩目的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成为主流。 C“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
5、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迭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
6、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的特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籼米(xin) 创伤(chung) 夹袄(ji) 载歌载舞(zi)B游说(shu) 横亘(gng) 浸渍(z) 叱咤风云(zh)C玄色(xun) 蕈菌(xn) 因为(wi) 五卅惨案(s)D翌年(y) 躯壳(k) 忤视(w) 长歌当哭(dng)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斑驳 家具 笔杆子 急不暇择B驯鸽
7、 忸怩 绿茵场 诛连九族C婆挲 嘻笑 梵婀玲 没精打采D租赁 恶耗 橘子洲 如椽大笔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把现在人类所有的知识都做深入的研究,这种大业,就是孔子、亚里斯多德复出,恐怕也要敬谢不敏。 B在朝鲜看来,拥有核技术是其不卑不亢的权利,因为这关乎朝鲜的民族自尊心,是其实现强国梦想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 C孩子刚进入高中读书,家长们就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的安排,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真是无所不至。D面对实力强大的西班牙队,巴拉圭队则显得相形见绌,孱弱的进攻能力、并不出众的个人技术以及糟糕的防守使球队处于下风。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8、 A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如何有效监督官员财产申报是否属实、官员合法财产如何界定等,毫无疑问成为目前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能出台的最大障碍。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经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的阶段,并已开始向科学技术工作者身上倾斜。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D北大招生办公室公布的2012 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办法明确,获得推荐的高中生须“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8、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穷”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闻穷巷多
9、怪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复前行,欲穷其林 9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墙
10、,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子的行为前后不一致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竟会变心11、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I)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1)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 . (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C. (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 D.(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1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妥当得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11、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C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D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西安市 2012 2013 学年 语文 上学 12 月月 考试题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