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义生成为核心的劳动教育.docx
《以意义生成为核心的劳动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意义生成为核心的劳动教育.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以意义生成为核心的劳动教育2018年10月,李珂与曲霞在教育学报发表的 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 变与省思一文中提到:我国劳动教育的外生性特点 既表现为驱力的外生性,又表现为目的的外生性1。 人是一个受动与主动的综合体,劳动教育内生性机制 的缺乏与学生主体对劳动自我肯定性的否认,致使劳 动教育持续性的中断与形式化的敷衍。劳动教育唯有 触发劳动之于主体的意义生成和价值感知,方能化解 当今劳动教育的“三化”问题。一、劳动教育的问题:科技剥夺劳动过程关系 的体验人类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科技高速开展时代,在某 些领域,人工智能即将完全替代人力,剥夺人类无论 从生物上,还是社会文化意
2、义上都曾经有效的生存手 段。科技化、信息化、数据化时代的传播异于传统劳 作的生活范式,机器参与劳动让人们体验到劳动可以 是一蹴而就的,体验到劳动产品的琳琅满目与轻松易 得,这不仅日渐简化,甚至异化了人们对劳动的认知, 而且原先那种在劳动过程中缓慢绵延的时间与空间体 劳动的神圣价值。人类文明史诠释了劳勤作为一种崇 高的存在方式引领生命去建构自身,去开启生命与新 社会的空间与可能。人类进化之路是劳动实践引领生 命去领略劳动之于生命的价值,为生命注入一种新的 可能性,当身体浸入苦难之中,开启劳动的神圣价值, 便是一种生命的崇高信念,是一种自我和解的方式。 劳动教育应基于人类劳动史与个体劳动努力寻求劳
3、动 的神圣价值的契合,为劳动教育的持续开展与人日常 劳动行为不间断地表现提供一种内在与外在的向度。参考文献1李珂,曲霞.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 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 (05): 63-72.2鲍曼.废弃的生命现代性及其弃儿M.谷蕾,胡欣,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70-71.3赵敦华.马克思哲学的要义M.南京:江苏人民 出版社,2018: 243-245.4肖绍明,扈中平.重释劳动教育的人性意义J.现代教育论丛,2013 (04) : 7-12.验逐渐丧失。英国哲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废弃的生 命现代性及其弃儿中描述到消费社会的消费者, 他们被训练成要
4、享受事物,而不是受罪。他们受的教 育是让他们憎恨无聊、辛苦乏味的工作和单调沉闷的 娱乐。他们被训练来寻求工具以代替他们做那些以前 由他们干的活。他们习惯于这种“现成可以使用”的世 界,习惯于这种瞬间满足需要的世界2。现代人体验 与消费科技劳动所给予的快速果实,缺少了体验劳动 过程关系中的丰富性与教养性,而劳动教育一如 既往地偏重劳心与神思思工具的巧妙、思如何不 劳而获,一如既往地轻视劳力与痛恨苦力。二、劳动价值的澄明:基于人形象的劳动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提到:价值创造使劳动力 转化为劳动,而劳动首先又是转化为人的机体的自然 物质3。劳动价值的遮蔽,趣容易助长人嘲笑他者劳 动的“资本”,同时助
5、长人对于他人劳动成果的无视与 践踏。事实上,劳动在宇宙空间与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地位是平等的,没有等级之别,没有尊卑之分,但因 主体人意义生成不同而孕育着生命不同的教化价值。1 .劳动作为“智人”进化的方式运动与活动为动物本己之性,而劳动为人所独有。 从猿到人,从野蛮人到文明人,从文明人到智慧人, 再从智慧人到卓越智慧的人人类的进化之路,劳 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蕴藏着丰富的教养性,它 不仅在使用与改造工具中,而且在劳动生产与生活过 程中,不断地使劳动教养转化为个体教养,不断地在 改造自身中趋向更睿智主体的生成。劳动在自然界中 沟通主客体,不仅使劳动主体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之间 缔造关联,而且使劳
6、动主体智识与环境中的概念元素 进行积极联合,故对于劳动主体而言,其本身亦是一 个智识建构的认知主体。个体参与劳动,身在其中, 以一种最为深刻的体认、体知的方式建构知识,诸如 此种亲身体验的认知方式,展开从具体到抽象、从特 殊性到普遍性、从表象到概念等认知活动,顺应和合 成新的观念,形成新的生命体。另外,在劳动关系中 促成人的“视域融合”,融合其他人的观点与意见,克 服自身的狭隘性,增益人的知性与智性。2 .劳动作为“罪人”救赎的方式“劳动”英文为“labour”,最早意指“工作”和“辛苦”(痛 苦),最接近的词源为拉丁文和法文。作为动词,它 意指“犁地,或“在土地上耕作”,也指其他种类的手工工
7、 作和任何费力的工作4。伊甸园中窃取智慧的亚当,终究受到上帝的惩罚与诅咒:终身在土地上耕作,不 劳作不得食,生命终结方能解脱。身体的生产性劳动 作为救赎方式,往往是具备绝对权威人或“宗教人”人 设下的一种生命救赎与自我拯救的路径,而此种作用, 在一些规训场被效仿与沿用,诸如监狱、学校、家庭, 类如劳动、劳作、劳教、劳改等词汇都赋予生命自我 救赎抑或回归正途的意义。在充满崇高的教化圣地 学校,身体生产性的劳动往往被用来惩罚“违规 者”,即使学校设置的勤工俭学岗往往也被不理性地理 解为是救济家贫学生们的福利。家庭中孩子一旦犯错, 做搞家务、干活都被家长当作挽救孩子、弥补损失的 一种策略,而孩子们往
8、往将其理解为救赎的方式。人 把劳动所属的辛劳、苦累、痛苦的性质以一种极为片 面的方式凸显出来,以护卫宗教的信条与世俗的权威, 极易异化劳动的本质。3 .劳动作为“自然人”的本己之性劳动作为个体确证自身、维系自身、开展自身最核 心的手段,也是教化与化育自身不可缺少的方法。劳 动是人的自然性,也是征服人的自然天性、开展人的 自然天性的重要路径。首先,劳动自食其力而不寄生, 用以建构生活的自信,而且是自我认同与获得社会身 份与地位的重要方式。如果头顶的宇宙星空是人的天, 那么劳动是人之命与性,人人必须劳动,才能养自身, 方能为人自身,才能生生不息,长存于宇宙之中。其 次,劳动作为生命建构的意义,生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意义 生成 核心 劳动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