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六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的演变人民版05160314.doc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六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的演变人民版0516031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六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的演变人民版05160314.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作业提升练六 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海南调研)战国时期,郑国商人弦高贩卖畜牧产品,经常路过滑国到成周经商,需奔波数百里路。这说明当时()A.较远距离的贩运活动已出现B.郑国鼓励民众从事商业C.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官府加强了对商业的控制【解析】选A。依据材料中“需奔波数百里路”的信息可判定当时远距离贩运已经出现,故选A。材料中没有提到郑国鼓励民众从事商业,B可以排除;“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和“官府加强了对商业的控制”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以排除C、D。2.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
2、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解析】选A。根据材料“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十余种”,表明秦律注重经济关系的调整,故A正确;根据所学,秦朝延续“重农抑商”政策,故B错误;农本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材料重在强调法律与经济的关系,故D错误。3.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十千”为美酒的代称,如唐
3、诗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A.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北宋时期酒店已广泛应用广告【解析】选B。“灯箱广告”说明夜间可以从事商业贸易,在此之前城中的贸易时间和地点受到严格的限制,说明此时贸易时间限制被打破,故B正确。家庭手工业主要是纺织业等,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错误;商业竞争不是材料体现主要信息,故C错误;广泛应用说法绝对,故D错误。4.(2020南安模拟)下图反映了1651-1790年我国货币的流通情况。图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A.正常的生产秩序无法维持 B.流出海外的货币不断增多C.商品经济
4、取得了重大进展 D.货币多样化阻碍商业发展【解析】选C。从1651-1790年我国货币的流通情况看出,白银和货币流通总量都呈较快的增长趋势,结合所学,1651-1790年是我国的清朝统治时期,商品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白银和货币流通总量都有较快的增长,故C正确;材料反映我国商品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无法体现“正常的生产秩序无法维持”,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货币的流通情况,不是对外贸易情况,不能得出“流出海外的货币不断增多”,排除B;材料只能看出制钱、白银两种货币,无法体现“货币多样化”,排除D。5.(2019北京东城区调研)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
5、主要趋向是()A.官营手工业渐衰落B.经济重心逐步南移C.商品经济较快发展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解析】选C。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且官营手工业逐渐衰落与唐宋时期史实不符,故A错误;材料和图表中并没有体现出地理方位信息,故B错误;从图表中不难看出,国家收入中钱的数量逐年上升,而谷物和布帛逐渐降低,从侧面反映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故C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6.(2019衡水中学模拟)宋代城市出现许多店铺,如清明上河图中可看到“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丞家药肆”等;东京梦华录也有“张家酒店”“东鸡儿巷郭厨”“郑皇
6、后宅后宋厨”“王道人蜜煎”等记载。这说明宋代()A.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 B.工商业大多集中在居民区C.城市坊市制度被打破 D.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解析】选D。宋代城市出现许多店铺品牌名称,但不能说明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B,故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城市坊市制度,故C错误;店铺品牌名称较多说明当时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故D正确。7.(2019唐山二模)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8处,双林镇有10处。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思想活跃局面再现C.经济重
7、心逐渐南移D.市镇经济空前繁荣【解析】选D。根据材料“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8处,双林镇有10处”“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繁荣,尤其是纯粹经济功能市镇经济的崛起,为市民们追求物质层面(修建园林)和精神上的追求(博得风雅声望)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故D正确;A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明清时期因为文化专制,思想上万马齐喑,排除B;经济重心南移早在两宋时期已经完成,排除C。8.(2019湖北名校联考)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
8、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收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私人贸易占据主导地位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清前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说明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故选D。9.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其中就是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A.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B.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时 作业 提升 古代 商业 发展 经济政策 演变 人民 051603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