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每题对应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经中的耕种方式先民最初的农耕生产规模比较小,种植方法很简单,多在重要的采集地点或附近进行。从考古学和民族学提供的资料看,先民的耕作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火耕、耜耕、犁耕、牛耕等阶段。商周时期普遍运用耜耕,这种耕作所用农具“耜”见于诗经,如小雅大田中有“以我覃耜,俶载南亩”的记载。耜耕是继火耕而起的利用耒耜翻地的耕作方法,通过对土
2、地予以翻耕来改变土壤结构,进而延长土地使用年限。史前考古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石犁,犁耕的产生使农耕生产获得了一种新式工具,进而改进了耕作技术,改由速度较慢的点翻为沟翻。初时以犁翻地是用人力挽拉,至春秋时期,耕牛和铁器被用于农业生产,牛耕发展为一种更为先进的技术而受到重视。彼时的人名中常见牛、耕互应,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论语雍也中还见有犁、牛连用的句子,“犁牛之子,騂且角”。国语晋语九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都可以说明牛耕技术得以进一步推广。 在田间具体劳动时,特别是挖掘沟洫、整治甽亩等工作,经常是几个人组成一个小单
3、元互相协作,这种合作方式在商代叫“协田”。郭沫若殷契粹编记载过商代卜辞中的一条,占卜的内容是国王下令要众人去协田,占问能否获得好收成。甲骨文中的“协”字,上面是三把耒,下面是田地,表示三人持三耒挖土。三人协力,三耒共耕的合作劳动,是运用较原始的农具,对较大面积的土地进行翻土碎土,可以收到一定程度的深耕效果,也为西周时期耦耕方式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周颂噫嘻:“十千维耦”、周颂载芟:“千耦其耘”,这两处的“耦”即西周时期盛行的耦耕。农耕生产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需要集体性的简单协作,反映在农业领域则出现了种种形式的耦耕。甲骨文、金文中的“耦”字都是用两把木耒表示,两耒并立即是两人并肩耕地的缩写。甲骨
4、文中已见“耦”字,说明商代晚期已出现耦耕。到了西周,耜的使用更为普遍。诗经中提到的挖土工具主要是耜,这时耦耕就取代了协田,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孔子带领弟子出游的途中就见到两位隐居者在耦耕:“长沮、桀溺耦而耕。”人们对耦耕的具体操作有不同的理解,或认为即二人为一组相对而立,一人用耒刺入土,一人用耜翻土,合力而耕;或认为既包括两人共用一耜而耕,也包括许多人并排或斜排各用其耜而耕的形式。事实上,耦耕被广泛应用于开荒、耕地、开沟挖渠、平整土地等农业生产的诸环节中,形式不一,人数不等。可以说,将简单的耒耜用于集体劳动,则变成一种物质力量更加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耒耜的运用缩短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通
5、过开垦荒地扩大了劳动空间,同时还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生产兴趣。耦耕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最有效的劳动形式,在古代生产发展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下列关于“先民的耕作方式”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民的耕作方式大致经历了火耕、耜耕、犁耕、牛耕等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 B.耦耕是一种二人相对而立,一人用耒刺入土,一人用耜翻土,合力而耕的耕作方式。 C.犁耕的产生即使农耕生产获得了一种新式工具,又改进了耕作技术,提高了耕作效率。 D.耜耕在商周时期普遍运用,这种耕作方式可改变土壤结构,进而延长土地使用年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6、甲骨文中的“协”字,上面是三把末,下面是田地,表示三人持三耒挖土,反映了当 时人们互相协作的耕作方式。 B.协田是人们使用耒这种工具,对较大面积的土地进行翻土碎土时采用的一种多人合作、 提高效率的耕作方式。 C. 小雅大田中有“以我覃耜,俶载南亩”的诗句,这表明耜耕是继火耕而起的利 用耒耜翻地的耕作方式。 D. 协田和耦耕两种耕作方式都需要多人合作,但使用的工具不同,协田主要使用耒,耦 耕的主要工具是耜。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经中提到的挖土工具主要是耜,这说明春秋时期的耕作方式是耦耕,它已取代了协田而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B.由人力拉的犁耕技术使得
7、耕地的速度有了较大的提高,而牛和犁相结合的牛耕技术又进 一步提高了耕作效率而被推广。 C. 春秋时期的人名中普遍出现了“耕”和“牛”两个字,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牛耕这种 耕作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 D.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耦耕是最有效的耕作方式,它既提高了劳动效率,又激发了劳 动者的积极性和生产兴趣。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8、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喻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
9、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佯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沛公又让不受 让:责备 B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距:同“拒”,抗拒,抵御 C无内诸侯军 内:同“纳”,放进 D乃佯尊怀王为义帝 佯:假装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10、 ) A为父老除害 吾属今为之虏矣 B且吾所以还军霸上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D系颈以组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邦善于笼络人心,比如派人与秦吏一起到县乡邑,宣传他的政策,不接受百姓进献 的牛羊酒食。 B项羽破函谷关后的所作所为令秦人大失所望: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之处无不被摧毁 残破。 C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 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 D在鲜明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刘邦是以“柔”(政策)得民众,项羽则想以“
11、刚”(武力) 进行征服,但民心是不能征服的,百姓并不服从项羽。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5分) (2)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泊 歙 浦宋方 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注】 歙(sh)浦:地方名。8.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5分) 9.请结合全诗,谈谈颈联中“惊”字的好处。(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
12、空缺部分。(6分)(1)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解释自己判断出已发现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2)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3)屈原在离骚中,以用何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梁启超小传 陈书良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等。他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
13、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受其影响,开始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十九岁那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次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一年,他20岁。1894年7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任总撰述。梁启超撰写了六十多篇文章,这些文章立论新颖,感情充沛,文笔华
14、美,流畅自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一时时务报风靡了全中国,数月之间,销行达到一万多份。梁氏自己说:“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又说:“时务报实为中国革新之萌蘖。”就连当时反对维新的胡思敬,也在戊戌履霜录中惊呼:“当时务报盛行,启超名重一时,士大夫爱其言语笔札之妙,争礼下之。上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由此可见梁启超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之强烈。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的“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作为维新主帅康有为最重要的助手,做了大量的工作,正如他致夏曾佑的信中所言:“新政来源,真可谓全出我辈。”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在1898
15、年至1903年五年之间,梁启超在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刊物上共发表80多篇文章和专著,多方面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思想,猛烈地抨击了清王朝的腐朽黑暗,深刻地批判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著名诗人黄遵宪称颂梁启超的思想言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1903年后,梁启超在政治上经历了从提倡民权,鼓吹“破坏主义”,到坚持保皇,主张“与革党死战”的转变。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认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便积极策划并参与了倒袁活动,加速了袁氏洪宪帝制的
16、失败。1917年,曾任北洋军阀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但仅仅三个月便去职,从此结束了政治生涯。此后的十多年,梁启超主要从事于教育和学术研究,先后在清华、南开等大学任教,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他在哲学、佛学、史学、政治经济学、先秦诸子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是近百年间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梁启超自称“夙不喜桐城派古文”,也打破“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的束缚,自求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当时号称“新文体”。他的新体散文在中国大地从上到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其影响之大,是举世无二的。郭沫若在少年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宜春市 奉新县 第一 中学 2015 _2016 学年 语文 上学 第三次 月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