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Mg-24 S-32 Cl-35.5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醇和乙酸中都存在碳氧双键B. 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C. 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D. 乙烯可以与氧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答案】B【解析】【详解】A、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乙醇中都为单键,不存在碳氧双键乙酸,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乙酸中都存在碳氧双键,故A错误;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乙烯和氯气发
2、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C、高锰酸钾与苯不发生反应,高锰酸钾与甲烷不发生反应,故C错误;D、乙烯与氧气燃烧反应,是氧化反应,苯与氢气在镍做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2.下图是某有机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A. 与氢氧化钠反应B. 与稀硫酸反应C. 发生酯化反应D. 使紫色石蕊变红【答案】B【解析】【详解】由比例模型可知有机物是乙酸,则A乙酸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A正确;B乙酸与稀硫酸不反应,B错误;C乙酸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C正确;D乙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正确;故选B。3.将CH3
3、COOH和H18OC2H5混合加热发生酯化反应,已知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O存在于所有物质里B. 18O仅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里C. 18O仅存在于乙醇和水里D. 有的乙醇分子可能不含18O【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乙酸提供羟基,醇提供羟基氢原子,二者结合生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所以乙酸与乙醇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H2CH3+ H2O,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故乙醇仍存在,故18O只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故选项B正确。考点:考查酯化反应的原理与特点的知识。4.现有三组混合液:乙酸
4、乙酯和乙酸钠溶液;乙醇和丁醇;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萃取、蒸馏B. 分液、蒸馏、萃取C. 萃取、蒸馏、分液D. 蒸馏、萃取、分液【答案】B【解析】两液体不互溶 两物质的沸点差别比较大根据溴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的特点用苯进行萃取。5.根据乙烯和乙酸的结构与性质,推测CH2CHCOOH能发生的反应有( )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CH2CHCOOH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羧基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因此CH2CHCOOH能发生加成反
5、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故D正确。【点睛】乙烯性质有燃烧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乙酸有酸性,酯化反应(取代反应)6.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食醋浸泡水垢产生无色气体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B乙醇与橙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合橙色溶液变为绿色乙醇具有还原性C碘酒滴到土豆片上土豆片变蓝淀粉遇碘元素变蓝D新制Cu(OH)2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加热产生红色沉淀葡萄糖具有还原性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而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浸泡水垢会产生无色气体,就是因为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强酸制取弱酸,正确;B乙醇具有还原性,而重铬酸钾有强氧化性
6、,乙醇与橙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正确;C.碘酒中含有碘单质,而土豆中含有淀粉,所以碘酒滴到土豆片上,土豆片变蓝,错误;D葡萄糖是多羟基醛,新制Cu(OH)2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加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了葡萄糖有还原性,正确。考点:考查化学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关系的知识。7.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它是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与蛋白酶制成的。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棉织品 毛织品 腈纶织品 丝织品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
7、加酶洗衣粉含有生物催化剂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反应由题意可知这种加酶洗衣粉能分解蛋白质,凡由蛋白质组成的衣料皆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织品蚕丝织品属于蛋白质,所以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棉织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腈纶织品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二者可用加酶洗衣粉洗;选D。8.热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 kJmol1表示( )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B. 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和1mol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C. 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D. 1个固
8、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收131.3kJ热量【答案】C【解析】【详解】A. 反应热与物质的聚集状态及物质的量有关,物质状态不同、物质的量不同,反应热不同,A项错误;B. 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B项错误;C.C(s)H2O(g)=CO(g)H2(g)H131.3 kJmol1表示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C项正确;D. 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D项错误;答案选C。9.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使反
9、应物混合均匀,加大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B.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C. 用0.5molL1NaOH溶液分别与0.5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D.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试管、温度计【答案】A【解析】【详解】A、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减小实验误差,故A正确;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不能与小烧杯底部接触,故B错误;C、用0.5molL1NaOH溶液分别与0.5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
10、相等,两者反应放出的热量醋酸小于盐酸,因为醋酸在反应时会电离吸收热量,放出热量比盐酸少,中和热数值不同,故C错误;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量筒、两个烧杯、碎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B. 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11、2NH3(g)H38.6 kJmol1C. 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D.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答案】C【解析】正确答案:CA、不正确,标准燃烧热生成的水应是液态;B、不正确,反应热是指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0.5molN2和1.5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不是生成1molNH3放出的热量。C、正确;D、不正确,反应热与过程无关。11.下列对化学反应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B. 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C. 吸热反应加热后才能发生
12、D.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无关【答案】B【解析】A. 放热反应发生时往往需要加热,如燃烧反应,故A错误;B. 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故B正确;C. 吸热反应不一定加热后才能发生,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在常温时即可发生,故C错误;D.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故D错误。故选B。12.根据下表的数据,H2(g)Cl2(g)=2HCl(g)的反应热应为( )部分物质的键能H2Cl2HCl键能(kJmol1)436243431A. 183.0 kJmol1B. 366.0 kJmol1C. 183.0 kJmol1D. 21
13、1.0 kJmol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热和键能的关系,H=(4364312431)kJmol1=183kJmol1,故选项C正确。考点:考查反应热的计算等知识。13.已知:H2(g)O2(g)=H2O(g) H1akJmol12H2(g)O2(g)=2H2O(g) H2bkJmol1H2(g)O2(g)=H2O(l) H3ckJmol12H2(g)O2(g)=2H2O(l) H4d kJmol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acd0C. 2ab0【答案】C【解析】【详解】A选项,对于放热反应来说,H为负,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H2(g)O2(g)=H2O(g) H1akJ
14、mol1,H2(g)O2(g)=H2O(l) H3ckJmol1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越多,焓变H越小,所以0 a c,故A错误;B选项,2H2(g)O2(g)=2H2O(g) H2bkJmol1,2H2(g)O2(g)=2H2O(l) H4d kJmol1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越多,焓变H越小;所以0 b d,故B错误;C选项,H2(g)O2(g)=H2O(g) H1akJmol1,2H2(g)O2(g)=2H2O(g) H2bkJmol1中物质的量是中物质的量的2倍,反应放出的热量也是2倍,0 2a = b,故C正确;D选项,H2(g)O2(g)=H2O(l
15、) H3ckJmol12H2(g)O2(g)=2H2O(l) H4d kJmol1中物质的量是中物质的量的2倍,反应放出的热量也是2倍,0 2c = b,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点睛】对放热反应来说,H为负,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14.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工业上制氨气的反应B.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C. 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D. Ba(OH)28H2O与NH4Cl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选项,工业上制氨气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选项,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选项,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
16、选项,Ba(OH)28H2O与NH4Cl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点睛】常见的放热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燃烧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Ba(OH)28H2O与NH4Cl反应,多数分解反应、水解反应、以C、CO、H2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15.工业上合成氨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 N2(g)3H2(g)=2NH3(l) H2(abc)kJmol1B. N2(g)3H2(g)=2NH3(g) H2(ba)kJmol1C. N2(g)H2(g)=NH3(l) H(bca)kJmol1D. N2(g)H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武威 第十八 中学 2019 _2020 学年 化学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