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市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doc
《2022市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市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市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xx市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以粮食高产创建为工作平台,充分挖掘永昌粮食重点县的增产潜力,大面积示范推广粮食高产创建集成技术。通过建立百亩核心攻关示范区、千亩展示示范区、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采用统一主栽优良品种、精量播种、配方施肥、标准化生产、节本增效等集成技术,使主载品种永良4号、永良15号,宁春18号播种面积达到了全部小麦播种面积的74.1
2、%。良种覆盖率、包衣率、精量播种率均达到100%,灌区机收面积达到了100%,配方施肥率达到了90%,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率达到了90%。20*年,全市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84万亩,粮食总产量实现连续8年丰收,达到33.8万吨,较20*年增长21,人均粮食占有量720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断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肉、蛋、奶和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发展,继续实行对畜禽养殖业的各项补贴政策,积极推动蔬菜的规模化种植,扩大秋冬菜生产规模,发展设施农业和精细农业。全市肉蛋奶总产量3.6万吨,较20*年增长20,人均76公斤;蔬菜总产量54万吨,较20*年增长31,人均1140公斤
3、。 (二)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近几年来,为了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全市各级从实际出发,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切实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全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布局结构,着力建设全国标准化啤酒大麦生产基地、全国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省专业化制种基地,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重点产区集中,逐步形成了竞争有力、生态节水、增收明显的特色产业带和生产基地。20*年,全市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06.51万亩,同比增加0.8万亩。其中小麦34万亩,增加0.1万亩;啤酒大麦20.58万亩,减少3.79万亩;玉米15.27万亩,增加2.73万亩;洋芋2
4、万亩,增加0.58万亩;油料9.41万亩,减少2.61万亩;蔬菜17.12万亩,增加3.38万亩;中药材1.75万亩,增加0.7万亩。特色优势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达到93。全市羊饲养量由20*年的107.92万头只增加到20*年的128万头只,出栏量由31.66万头只增加到41.39万头只,分别增长18.6%和30.4%。 (三)农业科技化程度不断提升。全市现有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33个、畜牧技术推广机构20个、农机技术推广机构14个,市、县(区)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站,乡(镇)级单列农技站10个,综合性农业服务中心2个,全市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均属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5、的全额财政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现有人员总数320人。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牢牢抓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线,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以点面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农民培训等为载体,将品种、技术、信息等服务送到了农村。特别是一批主导技术、主推品种、主要设施的示范推广,为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年,全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拥有示范基地12个,科技示范村32个,科技示范户1800户,农民技术指导员500名。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13个,推广实用技术36项,推广啤酒大麦标准化生产技术22万亩,蔬菜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10万亩,玉米标准化生产技
6、术11万亩,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2万亩,日光温室种植面积640.5亩,食用菌高产栽培100万平方米,推广麦类垄作沟灌节水技术15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5万亩,推广膜下滴灌技术1837亩;新建良种肉羊二级扩繁场2个,肉羊改良点50个,投放种公羊400只,引进良种多胎基础母羊23168只,建立优质肉羊新类群培育核心群1000只,共完成肉羊改良21.02万只,羊良种率达到80%;新建牛改良点3个,引进优质基础母牛3412头,冻配改良牛11356头,牛良种率达到88%;引进优良种猪677头,生产瘦肉型三元杂交仔猪10.25万头,猪良种率达100%;推广良种蛋鸡52万只、良种肉鸡41万只,鸡良种率达100%
7、。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随着特色主导产业的不断发展,配套加工业已初具规模,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262个,其中:龙头带动型66个,占25.1%;中介组织带动型131个,占50.6%;专业市场带动型30个,占11.6%;其它33个,占12.7%。全市现有各类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2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个,市级龙头企业22个(内含7家省级龙头企业)。全市22家规模龙头企业共连接基地近40万亩。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麦芽、面粉、食用油、蔬菜、畜禽等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全市农产品加工增值比例达到60%,粗加工与深加工的比例达到20%-50%,
8、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至目前,我市麦芽加工能力达到37万吨(约占国内生产能力的20%以上),已成为全国三大啤酒麦芽生产基地之一;面粉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肉羊加工能力达到30万只;蔬菜加工能力达到4000吨。 (五)农业标准化生产较快发展。全市共修订完善农产品地方标准和规程43项,西芹、花椰菜、胡萝卜、莴苣、啤酒麦芽、糯玉米等25个农产品已获得全国a级绿色食品认证;获得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17.4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定30万亩,“金川红辣椒”已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审查和专家评审,被确认为国家第七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依法保护;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
9、范区4个,省级示范区3个,全市特色优势作物标准化覆盖率达80以上;市、县(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断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已开展了产地、市场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检测,建立了13家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速测点,进一步延伸了农产品监管领域,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平均达到99以上。 (六)土地集约化经营不断推进。全市共有农村集体所有农用地面积202.5万亩,其中,耕地74.38万亩,园地2.21万亩,林地3.27万亩,草地119.69万亩,养殖水面0.05万亩,其它2.9万亩。近年来,随着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幅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农村土
10、地流转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20*年,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确定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之一,专门召开了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会议,下发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县、区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设立了仲裁庭,聘请了仲裁员,充实了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20*年,xx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县区,全市共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示范点24个,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3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1.37万亩(xx县10.11万亩,xx区1.26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17.3%。 (七)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断加
11、快。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1.57万千瓦,每公顷拥有农机动力13.53千瓦,按农业人口计,人均3.76千瓦。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出结构性增长特征。联合收割机拥有量达721台,拖拉机拥有量达到4.55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0.96万台,小型拖拉机3.59万台,每千公顷耕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42台、小型拖拉机530台。各类配套农机具达到13.78万台(部),机具配套比达1:3。全市机耕、机播、机收3个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5.56%、70.49%、60.27%,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76%。小麦生产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农作物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等机械作业水平稳中有升,标准
12、化作业程度明显提高。洋芋、玉米以及牧草机械化试验示范也取得新进展,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不断拓宽。20*年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条件 1、自然资源优势(气候、光能、物种资源等)。我市日照时数长,平均年日照时数为3000一3300小时,年均日照超过2878小时,无霜期134天,无霜期长而且稳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净光合率提高、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境内多数土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集中连片,具有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优势,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巨大潜力。 2、惠农支
13、农政策的实施效果。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省、市、县(区)政府也加大“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特色产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在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啤酒大麦、无公害蔬菜、玉米及玉米制种、草食畜牧业、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培育发展了以金穗麦芽、春芽食品、天寿面粉、鲜美辣酱为代表的一批龙头加工企业。20*年市政府安排了1000万元草食畜牧业和500万元“菜篮子”工程建设资金,对草食畜牧业和“菜篮子”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扶持,带动社会投
14、入草食畜牧业和“菜篮子”工程的资金达到2.56亿元。 3、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条件分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服务领域逐步拓宽,全市现有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由种植业、畜牧业、农机化和农业经营管理4个部分构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网络基本健全。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均有固定的人员编制,属财政全额拨款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4、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的基础条件。一是特色农业基地基本形成。啤酒麦芽、无公害蔬菜、优质肉羊、优质饲草等特色产业均已形成一定的规模,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为实施农业“一特两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有一定的水利设施基础。经过多年建设,修建大中
15、型水库5座,建成年引水4000万方的“引硫济金”引水工程,修建高标准干支渠道近3483公里,发展灌溉面积达106.39万亩,人均2.14亩。三是工业对农业发展促进作用大。我市有色金属、化工等工业企业技术密集,装备优良,实力雄厚,支农能力强,对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作用很大,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条件,为农副产品提供了市场。化肥、纺织、农产品加工等工业的发展,既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也为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找到了出路,已形成工农互补、相互促进的局面。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 1、水资源短缺。我市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有东、西大河两条山水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北坡,水源主要靠大气降水
16、和冰雪融水补给。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萎缩、雪线上移以及上游过度开荒、放牧、水源涵养林破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水资源总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多年来,全市年均水资源量5.374亿立方米,人均水量976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和全省人均水平,水资源利用程度已高达148.9,但供水缺口仍有1.8亿立方米,缺水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2、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虽说近几年进行了加固和维修,使主灌区骨干渠道的完好率、配套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村、组(社)间支渠的配套率较差,部分村社尤其是社与社之间的支渠渠道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支渠仍然沿
17、用没有硬化的自然水渠,跑、冒、漏现象比较严重,灌溉仍然沿用串灌、漫灌的传统方式,致使水资源大量浪费,农业成本增加。 3、农业科技发展与现代农业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市小麦主栽品种宁春4号、武春3号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进种植,经过多年的种植,品种混杂,种性逐渐退化,品种结构已不能满足和适应市场需求,但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替代品种。在技术推广方面,配套推广技术比较传统,缺乏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导致农业科技服务滞后,难有飞跃性的发展,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式。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推广投入不足,技术人员缺乏和知识老化,目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应付行政性中心工作较多,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农业新技术推
18、广上,“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姓农不务农”现象普遍存在,农技人员行政化倾向突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落在县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头上,而县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又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无法全方位搞好服务。 5、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我市工业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化率较高,绝大部分文化层次较高的农民已离开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市场意识淡薄,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差,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三、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措施 今后五年,是我市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时期。我市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工业支持农业、城
19、市支持农村方针,以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关键环节,以加快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巩固农产品保障能力,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取得新进展,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争取新突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新成效。 (一)优化农业结构,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按照井灌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区、城郊集约化农业发展示范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市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2 现代农业 发展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