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学检查 (1).ppt
《骨髓细胞学检查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髓细胞学检查 (1).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节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确定诊断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作为鉴别诊断的应用注: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 血友病、骨髓穿刺检查应列为禁忌。,二、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 及正常形态学特征,(一)血细胞的生成目前认为,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共同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造血组织中一类目前尚无形态学特征描述的功能细胞。其功能特点为: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一)血细胞的生成血细胞的生成过程可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和形态学上可辨认的各系原始幼稚细胞阶段,然后进一步成熟为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系血
2、细胞。,二、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 及正常形态学特征,(二)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1.细胞大小及外形大小:从原始细胞到成熟细胞,胞体由大逐渐 变小。但巨核细胞则与此相反。外形:红细胞系始终呈圆形,粒细胞和淋巴细 胞系保持圆形或椭圆形不变;单核细胞 系和巨核细胞系则均由圆形或椭圆形变 为不规则形。,二、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 及正常形态学特征,(二)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 一般规律2.核质比例(N/C)胞核逐渐缩小(巨核细胞例外),胞质量逐渐增多,由核大质少变为核小质多。,二、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 及正常形态学特征,(二)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3.细胞核大小:
3、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的胞核则由小明显变 大。核形:幼红细胞胞核始终呈圆形,核逐渐缩小, 核染质固缩,最后脱核而消失,成熟红细胞 无细胞核;粒细胞系原始及早幼粒细胞阶段 呈圆形或椭圆形,随着细胞成熟,胞核的一 侧逐渐凹陷,最后形成分叶状。,二、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 及正常形态学特征,(二)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3.细胞核核位置:居中,常偏位,侧着边。核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逐渐凝集变为紧密粗糙, 着色则由浅变深。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核仁:由清晰可见到消失。,二、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 及正常形态学特征,(二)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4.细胞质胞质量:一般由少逐渐增多,
4、淋巴细胞例外。着色颗粒:多从无到有,从非特异性颗粒到特异性颗粒。空泡:正常情况下,浆细胞胞质中可见小空泡,其他 细胞系列中一般无空泡,出现空泡多由于细胞 退行性变。,二、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 及正常形态学特征,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血细胞的胞浆成熟规律,血细胞的胞核成熟规律,(以红细胞为例)血细胞的胞体成熟规律,血细胞的胞核结构模式图,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一)低倍镜检查1.确定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 否满意。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一般常直接 在低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与成熟红 细胞之间的比例,骨髓增生程度通 常采用五级法分级。,骨髓增生程度分级法,(一)低倍
5、镜检查3.观察巨核细胞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巨核细胞的数量,低倍镜下见到巨核细胞后,即转换油浸镜观察,进行分类计数,并注意观察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有无异常,至少观察30个以上的巨核细胞。4.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尤其应在涂片尾部、边缘及骨髓小粒周围注意观察,发现这些可疑异常细胞,然后再在油浸镜下观察加以确认。,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二)油浸镜检查1.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在油浸镜下连续分类计数200个或500个有核细胞,按细胞的不同系列和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计数。其不同发育阶段细胞分别占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数,再累计粒细胞系总数和幼红细胞总数,计算粒红比例(GE)。巨核细胞另行单独计数,故不
6、计入;分裂型细胞、退化或破碎细胞在分类计数时也不计入。2.观察细胞形态 仔细观察各系列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并注意有无特殊的异常细胞出现。,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三)骨髓检查结果分析1.骨髓增生程度(1)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量显著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亢进,常见于白血病。(2)增生明显活跃(有核细胞量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3)增生活跃(有核细胞中等量):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基本正常,见于正常人骨髓象。(4)增生减低(有核细胞量减少):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型)。(5)增生明显减低(有核细胞量显著减少):反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见
7、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三)骨髓检查结果分析2.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及其各发育阶段细胞的比例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50%60%。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粒红比例(G/E):以粒细胞系的百分数除以红细胞系的百分数即为粒红比例。参考值为24:1。淋巴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2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三)骨髓检查结果分析2.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及其各发育阶段细胞的比例单核细胞系统:一般4%,系成熟型单核细胞。浆细胞系统:一般2%,以成熟阶段的浆细胞 为主。巨核细胞系统:735个为正常值。其他细胞:可见
8、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成分。,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一)过氧化物酶染色【原理】血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能分解试剂中的底物H2O2,释出新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为蓝色联苯胺,后者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形成蓝黑色的颗粒,沉着于细胞质中。【结果】胞质中无蓝黑色颗粒者为阴性反应,出现细小颗粒、分布稀疏者为弱阳性反应,颗粒粗大而密集者为强阳性反应。,四、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四、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一)过氧化物酶染色【临床意义】过氧化物酶染色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急性单核
9、细胞白血病时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呈阴性反应。因此,POX染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最有价值。,(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AP) 【原理】偶氮偶联法。染色原理是血细胞内的碱性磷酸酶将基质液中的-磷酸萘酚钠水解,产生-萘酚与重氮盐偶联形成灰黑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酶活性所在之处。,四、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AP)【结果】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分叶核及杆状核),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参考值】成人NAP阳性率10%40%;积分值4080%(分)。,四、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二)中性粒细胞碱
10、性磷酸酶染色(NAP) 【临床意义】1.感染性疾病 急性化脓菌感染时NAP 活性明显增高,病毒性感染时其活性 在正常范围或略减低,可帮助细菌性 感染与病毒性感染的鉴别。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NAP活性明显减 低,类白血病反应的NAP活性极度增 高,故可作为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 别的一个重要指征。,四、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临床意义】 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值减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NAP积分值多增高;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一般正常或减低,故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方法之一。4.再生障碍性贫血时NAP活性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活性减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骨髓细胞学检查(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