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机体凝血激活和止血栓形成,是一旦出血时防止血液过度流失的主要机制之一,但只有通过凝血与抗凝血(包括纤溶功能)之间的平衡,才确保在必须形成止血栓的局部形成血栓,其它部位无血栓形成,使血液循环得以畅通。,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基本概念,血浆凝血及抗凝、纤溶相关因子质和量的正常血细胞量和(或)质的正常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及血液流变学的正常,1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生理意义,2维持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生理基础,(1)机体的止、凝血功能:血管的止血功能 血液凝固反应 血小板的作用,3机体的止、凝血功能和抗凝机制,(2)机体的抗凝机制: 细胞抗凝 体液抗凝(TF
2、PI、AT等) 蛋白C系统 纤溶系统,生理性止血反应,凝血酶原,F,凝血酶,PCI,PAI,蛋白C,纤溶系统,纤溶酶原(PLg),t-PA,纤溶酶(PLn),蛋白C系统的构成成分及其作用模式图,a-a-Ca2+-PL,a-a-Ca2+-PL,活化PC(APC)-PS,凝血系统,蛋白C系统,u-PA,TM,纤溶酶原(PLg),外激活途径,内皮细胞源前体,多种酶,t-PA、u-PA,分泌细胞源,尿(UK,u-PA)胆汁(bilokinase)乳汁、唾液、泪,组织源,肺、前列腺、子宫等,血细胞源,红细胞、血小板,外源激活途径,各种溶栓性药物链激酶(SK)尿激酶(UK)重组t-PA(rt-PA)等,水
3、解纤维蛋白(原)、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素(LN)、氨基聚糖;激活型胶原酶原,可进一步水解胶原酶原,纤溶酶(PLn),PAI-1,PAI-2,PAI-3,富含组氨酸糖蛋白(HRG),内激活途径,凝血系统激活,a,凝血酶,a,KK,PK,VEC-HK,2抗纤溶酶(2-AP )2巨球蛋白(2 -MG),纤溶系统的组成,(1)血液凝固性增高和(或)抗凝血功能减弱,易导致血栓形成。(2)血液凝固性降低和(或)抗凝血功能增强,使机体的止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出血倾向。(3)血液凝固性增高引起血管内凝血,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止凝血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典型地反映了这种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异常变
4、化。,4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主要表现,图 DIC时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演变过程,正常凝血-抗凝平衡,凝血亢进,抗凝纤溶减弱,大量促凝物质进入循环,凝血低下,抗凝或纤溶增强,继发性纤溶亢进(凝血因子破坏,FDP生成),广泛微血栓形成,止、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凝血因子消耗,血小板减少,1DIC的基本概念2DIC发生、发展的机制3.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4DIC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一、DIC的概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使凝血系统被激活,凝血酶增多,导致微血管中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并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病理过程。
5、,DIC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广泛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大量消耗,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出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的主要临床表现,DIC发病的表现形式 急性、亚急性、慢性,二、DIC的病因,1DIC的基础疾病 引起DIC的基础疾病或病理过程称为DIC的病因。,无论在何种原发病条件下,能使凝血系统激活,触发和促进DIC发生、发展的致病因素,称为DIC的触发因素(triggering factor)。以下为主要的触发因素:, 组织损伤,释放TF; VEC损伤; 细菌内毒素; 抗原抗体(Ag-Ab)复合物;,2DIC的触发因素, 蛋白水解酶类; 颗粒或胶体物质; 病毒或
6、其它病原微生物,三、DIC发生、发展的机制,(一)凝血系统的激活(二)抗凝功能减弱(三)纤溶功能失调,(一)凝血系统的激活,1组织损伤 组织损伤释放大量TF引起凝血激活,2血管内皮损伤 VEC表达大量TF,3血细胞大量破坏 血小板激活, 白细胞作用,凝血系统激活的基本条件为: 促凝物质大量或反复进入循环。 抗凝与纤溶功能降低或相对降低。 微循环部位容易阻留促凝物质并引起内皮细胞(VEC)损 伤,导致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失调,有利于形成微血栓。,4其它促凝物质进入血液,HS,T内吞,TM,细胞表面负电荷,collagen,图 血管内皮细胞对凝血、抗凝血平衡的调节模式图,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a 、a
7、、T,TF/a、a,TFPI,Thrombin(T),因子、分解,血小板,抗血小板聚集,PC,t-PA,u-PA,PGI2,APC,PAI,内皮细胞的促凝作用,凝血活化,血小板活化,血小板粘附聚集,PAI t-PA,TF vWF,ET,collagen,图 血管内皮细胞对凝血、抗凝血平衡的调节模式图,纤维蛋白形 成,Thrombin(T),TF/VIIa,TNF、IL-1、PAF,TXA2 PGI2,FN,FN,VN,白细胞,返回,(二)抗凝功能减弱,1. 血浆ATIII水平明显下降 2. PC系统显著受抑 3. TFPI的凝血负调控作用受到抑制,(二)纤溶功能失调,纤溶活性降低的关键是VEC
8、损伤,失去了正常时的抗凝功能,包括调节纤溶平衡的功能。,1纤溶功能降低,使纤溶活性降低的因素包括: 1)VEC促进蛋白C(PC)活化能力的降低,继而对PAI-1的抑制作用减弱; 2)VEC损伤时t-PA分泌量减少,PAI-1减少不明显或产生增多,使局部纤溶活性明显降低; 3)凝血功能增强,Fbn生成过多,纤溶活性相对降低。,纤溶酶原(PLg),外激活途径,内皮细胞源前体,多种酶,t-PA、u-PA,分泌细胞源,尿(UK,u-PA)胆汁(bilokinase)乳汁、唾液、泪,组织源,肺、前列腺、子宫等,血细胞源,红细胞、血小板,外源激活途径,各种溶栓性药物链激酶(SK)尿激酶(UK)重组t-PA
9、(rt-PA)等,水解纤维蛋白(原)、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素(LN)、氨基聚糖;激活型胶原酶原,可进一步水解胶原酶原,纤溶酶(PLn),PAI-1,PAI-2,PAI-3,富含组氨酸糖蛋白(HRG),内激活途径,凝血系统激活,a,凝血酶,a,KK,PK,VEC-HK,2抗纤溶酶(2-AP )2巨球蛋白(2 -MG),2继发性纤溶功能增加,返回,DIC时微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图,四、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一)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受损(二)严重肝功能障碍(三)血液的高凝状态(四)微循环障碍(五)机体纤溶系统功能状态,(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单核巨噬细胞不但具有清除一定量促凝物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弥散 血管 凝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