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21曹刿论战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21曹刿论战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21曹刿论战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曹刿论战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2)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它通过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学习本课,要在积累文言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课作为单元中的引领课尤其重要。3.中招考点近年来,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16篇古文为考查范围,注重对词、句、篇的考查。
2、2015年河南中招对曹刿论战的考查点出了实词的解释和句子翻译外,还有文意理解和迁移运用。题量为4个小题,总分值为8分。4.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文言字词知识还要多积累,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二、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或齐读,能读准节奏、停顿,读得通顺流畅、抑扬顿挫。2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3通过品读课文,能总结出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的形象,能说出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4通过分析文本能说出本文以
3、“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妙处。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开展小组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流利。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在笔记本上写出你的课文翻译并向同桌读出,能对同学的翻译情况作出正误判断。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的人物形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4.针对目标4,设计一个活动:向全班同学说出你对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安排特点的分析。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或齐读,能读准节奏、停顿,读得通顺流畅、抑扬顿挫。2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
4、释,能准确翻译课文。(二)导语设计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丁先秦诸子散文,领略了诸子散文特有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板书课题、出处)(三)预习检测1.请一位同学试着介绍左传及长勺之战背景 (1)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2)长勺之战的背景公元前682年,齐国国君公孙无知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争夺君位。鲁
5、庄公支持公子纠,但最后却是公子小白取得了君位,他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齐桓公对鲁庄公怀恨在心,即位后便两次发兵攻鲁,本文所记述的便是齐鲁两国间的第二次战争长勺之战。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刿(gu) 鄙(b) 孚(f) 间(jin) 徧(bin) 靡(m)帛(b) 轼(sh) 竭(ji)(四)新课讲解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要点归纳学习目标1: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或齐读,能读准节奏、停顿,读得通顺流畅、抑扬顿挫。自学指导一:内容:整篇课文。方法:听读、自由朗读。时间:7分钟。要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注意语调。 教师指导朗读教师可依照以下几个梯度指导朗读: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注意语调。节奏举
6、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调举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自学检测一:开展小组比赛1.从每小组中抽查一名学生朗读。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能做到字音准确节奏感强,语调切合实际;朗读通顺流畅抑扬顿挫。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停顿;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学习目标2: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自学指导二:内容:课文及课下注释。方法: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
7、交流时解决。先自学,再同桌交流,找出规律,归纳方法要点。时间:10分钟。要求:1. 能准确翻译课文。2. 归纳重点实词、虚词自学检测二:(一)每人一句轮流翻译课文。(二)口头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三)向全班同学展示你归纳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能解释准确;能对同学的翻译情况作出正误判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翻译文言句子的
8、几种常用方法;能说出需要掌握的几种重点词语;能说出几种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1.翻译句子的方法:基本原则:信、达、雅。常用五字诀:替、留、删、补、调。文言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1.倒装句: 2.判断句: 3.省略句:(四)当堂训练(一)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5.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7.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8.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齐师伐我(军队) (2)小惠未徧(同“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21 论战 教学 答案 新版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