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十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后检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十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后检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十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后检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1.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基础巩固下面地形剖面图中,处表示地势起伏大的山区,处表示山前洪积扇,处表示三角洲平原。据此回答12题。1图中河流处所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A沉积作用、搬运作用、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C搬运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D侵蚀作用、堆积作用、沉积作用2图中处的剖面图最可能是()解析:第1题,图中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处为山前洪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处为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易形成V型河谷,D符合题意。答案:1.D2.D(2019
2、襄阳四中联考)下图为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回答34题。3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有(双选)()A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B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C1月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D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4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A甲B乙C丙 D丁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该河流位于36S附近,且7月的河流面积较宽,1月的河道较窄,表示该河流的汛期在冬季,而夏季流量较小,故判断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1月为枯水期,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地中海气候区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第4题,根据河道的宽度,可以判断该河大致由甲乙流向丙丁,结
3、合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河道凹岸受侵蚀严重,而凸岸泥沙堆积,因此泥沙堆积最严重的是丁。答案:3.CD4.D(2019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图。据此回答58题。5该峡谷的气候特征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D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6形成最晚的是()A石灰岩 B页岩C石英砂岩 D堆积砂砾石层7太行山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依次为()AV型峡谷、U型宽谷、盘状宽谷BU型宽谷、V型峡谷、盘状宽谷C盘状宽谷、U型宽谷、V型峡
4、谷D盘状宽谷、V型峡谷、U形宽谷8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有(双选)()A石柱地貌形成晚于孤峰B目前峡谷以流水下蚀为主C峡谷处在断裂带上D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解析:第5题,根据所学可知,太行山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B项正确。第6题,四项均为沉积岩。根据图中岩层分布可知,石英砂岩位于最底层,是形成最早的岩层;堆积砂砾石层是流水侵蚀搬运堆积而成的,形成最晚,D项正确。第7题,由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即内力抬升后遭受流水下切侵蚀,是自上而下逐渐侵蚀形成的。读图可知,位于最上方的盘状宽谷是最先形成的,位于最下方的V型峡谷
5、是最后形成的,太行山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依次为盘状宽谷、U型宽谷、V型峡谷,故C项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石柱所在岩层形成早于孤峰所在岩层,但石柱与孤峰哪个先形成不能判断;读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故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峡谷以流水下蚀为主;由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太行山峡谷并不在火山、地震带上;断裂带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峡谷,故B、D正确。答案:5.B6.D7.C8.BD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通常,河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水流惯性力的影响,两侧的河岸不断侵蚀和沉积。图1为世界某河流局部平面示意图,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广泛发育。图
6、2为沿图1中AB线所作的地质剖面图。该河流注入内海,河口地区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河床底部沙层消失,淤泥层出露,淤泥中巨大的沉积木被拖出。(1)分析河流AB处南北两岸地貌特点及其成因。(2)说明C、D两处沙洲形成的作用力。(3)分析图2中河流北岸没有沉积岩分布的原因。(4)推测该河流河底淤泥中沉积木的主要来源。解析:(1)根据图示材料,该河流AB处北岸河岸平缓,沉积平原面积大、沙多,说明北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南岸河岸陡峭,沉积平原面积小、沙少,说明南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通常,曲折的河岸受水流惯性力影响大,平直的河岸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大。图中C处河道曲折,该
7、处河道沙洲主要是在水流惯性力下沉积而成;而D处河道平直,说明该处河道沙洲主要是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左侧沉积而成。(3)读图可知,该河流南岸的基岩上部有沉积岩分布,说明地质时期的北岸也曾有沉积岩存在。另外,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发育广泛,可推知早期因南部山区地势较高,北部地势较低,流水长期侵蚀、搬运造成原位于河底及北岸地带的沉积岩消失。(4)根据材料可知,沉积木埋藏于河道中部的淤泥中,上部有沙层覆盖,说明淤泥沉积时间早。由此推测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沉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沉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埋没。答案:(1)特点:南岸以侵蚀地貌为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地理 第四 地表 形态 塑造 第十节 河流 地貌 发育 课后 检测 能力 提升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658354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