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
2、仕”。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
3、有关。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士文化的本质
4、,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性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版的“共产主义”。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
5、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1300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也不以财富作为成败的评价标准,不倨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B. 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简述与评价。C. 第二段交代了古代的“士”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群类似今天诸如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
6、及其他各型“学而不仕”的知识分子,范围极广。D. 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重义轻利,重操守,心忧天下,志在天下,把个人与国家联系一起。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中国的士人讲究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故当权者对士的态度往往也是优礼有加,“礼贤下士”之风也会成为历史美谈。B. 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而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但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言兴邦”。C. 中国的士文化对个人讲究立身,对国家强调济天下、治天下,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和充满
7、人性和理性,具有刚柔并济的智慧。D.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B. 中国的士人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权者的时候,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较科学合理的建议。C. 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它以儒家文化为主体,融会了诸
8、子学说,憧憬“大同”,具有爱国色彩。D. 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答案】1. B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B项,“第一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简述与评价”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一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但第二句话并没有对“
9、士文化”的内涵特点进行简述,“升华和瑰宝”“精神食粮”“民族精神”都是从意义作用的角度进行评价。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要求,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项,“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中“无势”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文章第四段只是说“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
10、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文中并没有直接说“无势”,而且“无势”的说法也与“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矛盾。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
11、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错误,从最后一段“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可知,士文化的与世长存与“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故选D。【点睛】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
12、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
13、万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财政部部长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办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
14、,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普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策。(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材料二:表一: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摘自中国经济周刊)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
15、人的应税收入中减除的款项。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8000元,减除5000元免税额,其应税收入为3000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2000元,那么这2000元即扣除款。材料三: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3万元,考虑到边际成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5万元。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25万元,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2.4万元,在20%的税率下,这意味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4800元,与年均5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材料四: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
16、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但与降税幅度成反比,月薪2万元以下的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B. 收入高的群体纳税额高而降税幅度小,收入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低收入者是最大收益
17、者。C. 高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比例最小且其平均扣除费用最少,因此较赡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D. 高收入人群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中低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体现了专项附加扣除定点减负作用。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个人所得税法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实行部分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是其突出亮点。B. 我国个人所得税以前是分类征收,新个人所得税法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对解决税负不平衡有帮助作用。C. 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
18、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其中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D.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定时虽然广泛听取了民意但在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方面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6. 根据材料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给出理由。【答案】4. C 5. D 6. 将岳父母和公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理由:更符合家庭实际情况;有利于倡导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让纳税人更能切实地感受到减税效果,更有获得感。【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
19、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因此较赡养老人费用扣除,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错误,从材料二的图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中的数据来看,应是赡养老人费用扣除比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故选C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
20、中,D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错误,材料一原文说的是“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故选D项。【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给出理由”,然后到材料四中圈出现行办法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分析这种情况带来的弊端,再给出解决的措施,并陈述理由。“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
21、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办法中只是把自己父母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作者认为这是“不合理”的,由此可以提出建议,即应把岳父母和公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材料四中说“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由此可知,将岳父母和公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有利于家庭和社会
22、的和谐,符合家庭的实际情况,能够传扬倡导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让纳税人更能切实感受到减税的效果。考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答题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
23、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苏七块冯骥才苏大幅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结齿,眸子赛灯,下巴颤儿一塔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大庆市 大庆 中学 2019 _2020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