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二氧化碳》教学反思.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整理)《二氧化碳》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整理)《二氧化碳》教学反思.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氧化碳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整理的二氧化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二氧化碳教学反思1 今天下午第三节在九(2)班上了一节化学课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但是有些遗憾。收拾完教具走到办公室,忍不住问主任和组长问题出在哪里。可能是顾及我的面子组长连忙安慰我,说我背负的压力太大了,准备也有些仓促。组长的心意我明白,很感谢他们这么宽容我,可是我更明白课堂的问题就是教师的问题,必须自己解决。回顾整节课,最主要的问题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不充分,没有充分考虑学情。按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2、,还有五分钟就能顺利完成。在哪里耽误了时间呢?怎样做会更好?仔细探索记忆尽量让每一个细节都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第一环节,验证可乐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实验失败,重做第二遍成功,但耽误了一点时间。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仔细回忆,原因在于烧杯中的石灰水太多,而从锥形瓶内可乐中逸出的二氧化碳太少的缘故。对于一个老教师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第二环节,回顾学生在初三化学中接触到的第一种气体(氧气)的有关知识点时,化费的时间过多。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能总结归纳以前的知识并顺利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但是这个表格中设计的知识点可以让两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即可,而不必每个问
3、题都找学生回答。这样话至少可以节省3至5分钟。第三环节,做倾到石灰水的实验时,我的手有些不听使唤,然后改由学生做。这一细节耽误了半分钟。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平时太疏于严格要求自己了。第四个问题是在讨论木炭及蜡烛燃烧、炭还原氧化铜及氧化铁两种金属氧化物时,用时过长。主要原因在于,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不可能考虑那么全面,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在屏幕上出示制取气体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而不是当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无法回答出来时,老师只是做语言上的提示。对于老师的提示,学生还要先记忆消化再来对照,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也许还有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即便如此,我仍要感谢九(2)班的孩子们。他们今天的表现比以往每一节课都要
4、好。男孩的表现比女孩要主动。尤其是昭煌、熙来、浩然、竣宇、浩同这五个男孩回答问题特别积极,除前面两位男孩外,其他三个孩子平时上课几乎不举手;连平时不开口的天涯今天也主动举手了,既惊讶又高兴,很惭愧平时对于这个孩子的批评多于表扬;今天的学冕,在我进教室后,他主动帮忙做投影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愿意并顺利回答出一个问题,打心眼里为他高兴。最让我感动的还有两个男孩,一个是坐在第一排正对着讲台的兆龙,一个学习不够主动,上课经常被提醒的男孩,在我拿着试管架做石灰石、碳酸钠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演示实验时,他主动伸出双手帮我顶住试管架的底部,可能是担心我拿不住。因为他的细心和善良而感动;另一个就是坐在讲桌旁边的
5、朝林,一个不起眼的男孩,一个回答问题声音小小的男孩,在我因为紧张手不听使唤请求帮助之时,他很乐意地接受并完成任务。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感觉特别温暖,更让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愿意上进,都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他们都可以做得更好! 二氧化碳教学反思2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会实验仪器的选择。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教学过程)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倡导科学探究,要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即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化学实验是进行科
6、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标准,H2的制取实验不要求了,初中的气体制取实验只有O2和CO2。O2的制取在第二单元中已介绍过,所以本单元安排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O2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CO2和H2的制取无论是从反应物的状态,还是从反应条件等都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H2的制取实验不要求,所以完全让学生探究CO2的制取是有困难的。因此,教材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CO2和O2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在此基
7、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因此,课题2重在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思考)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式)C+O2点燃CO2C+2CuO高温2Cu+CO22C+Fe3O4高温3Fe+2CO2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生答后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或用过氧化氢(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取氧气。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什么样的的装置。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8、制取。反应原理)碳酸盐跟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现象)块状固体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开始有气体产生,过一会儿气泡逐渐减少,以至反应停止。)(2)碳酸钠跟稀盐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缓和,也能生成大量气体。用硫酸代替盐酸跟石灰石反应,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覆盖在块状石灰石表面,阻止碳酸钙跟硫酸接触。而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因此,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讨论1
9、、怎样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2、为什么只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3、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可用其他仪器代替锥形瓶吗?讲解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所需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来确定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石灰石(或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前可以将固体置于锥形瓶中,液体在制取时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生成的气体经导气管导入集气瓶中。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又能溶解于水,所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3、为了避免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必须使长颈漏斗的管口在液面以下,而普通漏斗颈太短不合适。锥形瓶
10、在装置中作为容器,可以用其他(如大试管、烧瓶、广口瓶)口径大小适宜的容器代替1)制二氧化碳可选用收集气体可选用。2)长颈漏斗为什么要插入液面?3)这个装置的气体发生部分可以用来制取氢气,因为制氢气用的药品状态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反应也不需要加热。但收集方法不同,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又难溶于水讨论1、长颈漏斗可否用普通漏斗代替?2、锥形瓶可否用别的仪器代替?3、能否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5、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讲解)1、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长
11、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达到密封的效果。2、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3、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发生如下反应)CaCO3H2SO4CaSO4H2OCO24、因为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故可采用向上排气法收集。5、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比较氧气二氧化碳反应原理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
12、22H2O2 2H2O +O2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装置A B C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在加热)可用A,用过氧化氢制取可用B,制CO2用C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检验方法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 二氧化碳教学反思3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基本形成制取常见气体的思路和技能。2.过程与方法:结合已有知识,探究体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中药品、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验满验证方法等的选择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培养善于合作
13、、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发展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过程难点:药品的选择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工作学生:搜集有关物质洗净的蛋壳、贝壳、草木灰、墙壁上的石灰块等;自由寻找搭档,以能配合默契为原则,每两人或三人一组,共26组。教师:设计教学思路;整理本节所需的仪器、药品(包括实验室制备氧气及设置障碍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教学过程熟悉实验台上的仪器、药品,告知学生根据实验内容选择仪器药品时如认为缺少什么,可自行到橱柜上选择;分成四大组,在每一个实验时每组各安排两位学生轮流充当学生教师,巡视本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做好登记工作,并于每
14、一个实验后根据所观察到的情况做总结。 二氧化碳教学反思4 在讲授完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节后总体感觉心情愉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达成了预期目标。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探究过程中,设置了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在检验碳酸饮料中的气体的环节中,各组同学积极寻找多种方案。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孩子们上课时的兴奋状态是不多见的。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完全是一种乐学喜悦的场景。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此节课的成功之处:1、问题串的设计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要有效,要具有启发性。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得到所有学生的回答,那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没有时效性、启发性、不能触动思维的
15、问题。对于一个问题、一个实验,为了挖掘问题的深度,应多一些追问: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这个现象还能说明什么?这个实验还能说明什么?真正的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在课的开始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下面这段视频动画,思考你能否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一问题。火把为什么会熄灭?是谁使狗致死?这一现象说明这一物质具备哪些性质?这时同学们回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你猜测是谁?“是二氧化碳”“是氮气”这时我举起一瓶气体说:这是老师收集到的使狗致死的气体,我们一起来研究揭开此谷之谜。这时教师出示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密度的数据问学生,是哪种气体?通过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充满了兴趣,深入课题。二氧
16、化碳和水反应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将塑料瓶中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取出,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我设置了问题串步步紧逼:液体有什么变化?是谁使试液变红的?你所取塑料瓶中的液体涉及了哪些物质?(引导分析液体的成分,使学生猜测水?二氧化碳?还是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物?)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观点吗?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对此你还有那些想法?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慢慢学会如何有深度的去思考问题。2、对比实验的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这时我指导学生分别取水、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于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对比实验现象。对此现象进行分析,不难得
17、出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ml盐酸、硫酸,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相同都变红。这时我说: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碳酸,使石蕊变红。同学们亲身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兴趣盎然的攻破了难点。3、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通过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实验探究后,引导学生将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经历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试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的研究问题的过程,已初步学会了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实验将呼出气体通入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后,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检验碳酸饮料中逸出的是什么气体?各组同学积极寻找多种方案,按照探
18、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过程来研究此问题,效果超出想象。同学们的方案有:将饮料取入试管中振荡将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饮料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将喷水的紫色纸花撕下一小块用镊子夹着放在饮料瓶口处,发现紫色小花变红了,移开后一会又变回了紫色。还有将烧杯中倒入碳酸饮料后将点燃的阶梯蜡烛放入,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也随之熄灭。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在实验中一组同学将饮料倒入试管中,盖上带导管的胶塞,在导气管的另一端,放一燃着的木条,可木条就是没熄灭,他们积极的寻找原因将饮料倒掉又重新取二氧化碳含量高的饮料重新做可结果依然,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在汇报实验结果
19、时,二组同学与他们用了同种方法但结果不同,“我们将饮料倒入试管中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处,木条熄灭。”这时我让同学们帮助一组同学分析原因,同学们思维活跃发现了问题所在,这时一组同学也意识到是火焰与气体的接触面有关。这远 比我当时告诉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更有意义。教师要抓住有效的教学资源适时、适宜的对知识进行深化。如在认识碳酸及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性质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准备杯子,课前倒入一杯碳酸饮料,喝一口,下课时再喝这一杯饮料,对比口感,不难发现由于碳酸的分解、二氧化碳的逸出,碳酸饮料变成了甜水。学生们也因此认识到碳酸极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性质。通过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更深刻地认识
20、到:1、将生活中的化学移植到课堂上,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化学的生活化,学生就会积极探索化学的奥秘,主动探索其中的乐趣。2、课堂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还要有时效性。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多观察,善于捕捉课堂中随时发生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探究实验要对学生巧妙地引导,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得到结论与解释、最后进行反思与评价,完全放手让学生完成。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阶梯蜡烛的灭火实验有的老师担心实验操作不甚会导致失败,一直不敢让学生来做,其实不必担心。实验前只要加以指导实验不难成功。即使失败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入。不要
21、怕失败,失败、反常现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3、课堂中不能忘记渗透思想教育。如:在验证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时,同学们对饮料的用量没有想法。出现了浪费情况。如果在实验前交代清楚加以指导,用最少量的药品来完成你的实验,学生就会有节俭的意识。课堂上学生实验较多,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能会说:同学们抓紧时间、快点儿等。这不如在实验前考虑好学生大约能完成实验的时间再作要求。如:请同学们五分钟内完成实验,否则算失败。让学生建立一种科学的时间观念。4、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在讲课的最后我问学生:你今天收获了什么?”这时学生的总结只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我接着又问:“你还学到了哪些学习的方
22、法?”同学们这时想了想说:“我们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探究实验。”现在的课堂充满教师的智慧,对教师来说是挑战、是动力、是提高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如何驾驭你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在你的化学课堂中充满欢笑和乐趣,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氧化碳教学反思5 一氧化碳作为碳循环中的重要一员,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气体,但学生对一氧化碳的认识却不及二氧化碳,这节课就是依据实验探究,从化学角度全方位认识一氧化碳。本节课先从河南省每年冬天取暖因燃烧产生CO导致百多人中毒身亡这一事实引入,激起学生的关注,也了解生活中一些场合能产生CO。再以自学阅读并配合做练习,让学生掌握CO的基本知
23、识,这是因为进行CO的实验探究时需要一气呵成不间断。再通过讨论、PPT演示、课堂练习等形式,全面掌握有关CO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在把握学生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勇于猜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验事物的两面性。了解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注意家庭中用到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产生一氧化碳,学会家庭煤气泄漏的防止和救助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氧化碳教学反思6 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而教学中要活学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点又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氧化碳 2022 整理 教学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