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提升练.doc





《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提升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提升练.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提升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5江苏地理,1516)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解析第1题,影响林线高低的因素包括气温
2、、降水量、风、土壤等。喜马拉雅山东端,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植被生长条件差,不会导致林线较高A、B、C项错误;但东端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水热条件好,利于森林生长,故D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乙地位于大兴安岭,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应高,A项错误;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水分较多,气候湿润,B、D项错误;而河谷地带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发育,排水不畅不利于森林生长,故C项正确。答案1.D2.C(2015烟台市高三模拟)下图反映了鄂尔多斯地区在湿润期和干燥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3影响图示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海拔4气候变化导致鄂尔多斯地区土地利用方
3、式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地带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C周期性特征 D整体性特征解析第3题,图中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延伸,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第4题,图中从湿润期到干燥期,气候的变化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3.A4.D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 BC D6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
4、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A垂直地带性气候 B纬度地带性热量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 D经度地带性水分解析第5题,由图示可知,沿途的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因而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以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6题,这种由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分异规律类似于由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即自然带是沿着纬线方向更替,沿着经线方向延伸,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水分。答案5.C6.D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79题。7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南部 B华北地区北部C西北地区西部 D西南地区东部8山地苔藓带在
5、南坡位置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较高,且为背风坡B气温较高,且为迎风坡C气温较低,且为背风坡D气温较低,且为迎风坡9该山地未出现积雪冰川带,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 B气候干旱C海拔较低 D坡度较小解析第7题,该山地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选项中只有西南地区东部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第8题,南坡从山麓到山顶,各自然带相对宽阔,且各自然带的下限相对较高,说明南坡为阳坡,气温高;为迎风坡,降水充足。第9题,纬度位置和海拔是决定山地能否出现积雪冰川带的主要因素。该地山麓地带出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地纬度并不低。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海拔2 000多米,海拔较低。答案7.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第二 部分 专题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规律 提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