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天波传播精选文档.ppt
《第六讲天波传播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天波传播精选文档.ppt(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讲天波传播第六讲天波传播本讲稿第一页,共五十页短波天波传播电离层概况内容安排中波传播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本讲稿第二页,共五十页 天波传播通常是指由高空电离层反射的一种传播方式。长波、中波和短波都可以利用天波通信,其主要优点是传输损耗小,便于利用较小的功率进行远距离通信。但由于电离层是一种随机的、色散及各向异性的媒质,电波在其中传播时会产生各种效应,如多径传输、衰落、极化面旋转等,有时还会因电离层暴变等异常情况造成短波通信中断。近年来,随着高频自适应通信系统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短波通信的可靠性。Y电离层的结构特点 电离层是地面上空大气层的一部分,它从60 km起一直延伸到大约千余公里的高度
2、,是由自由电子、正、负离子和中性分子、原子组成的等离子体介质。电离层概况本讲稿第三页,共五十页电离层概况Y大气层的结构对流层:离地面1012km,大气相互对流平流层:离地面1060km,大气沿水平方向流动电离层:离地面601000km,存在大量带电离子磁层:电离层以上几万km,存在着由带电离子组成 的两个辐射带Y电离层的形成原因 电离层主要是由于太阳中紫外线和X射线(主源)、其他星体的紫外辐射以及宇宙射线中的高速粒子碰撞使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电离,电离显著的区域即为电离层,电离程度由电子浓度N(电子数/m3)来描述。事实上,大气分子在不断地被游离的同时,自由电子和离子又不断地复合成中性分子或原子
3、,在动态平衡状态下的电子浓度N值,是电离层的重要参数之一。本讲稿第四页,共五十页电离层概况图1 地面上空大气层概况本讲稿第五页,共五十页电离层概况Y电离层的分区 根据电离层观测站的观测以及利用先进的探空手段证实电离层电子浓度按高度有几个峰值区域,从低到高分别称D区、E区、F1区和F2区,如图1所示。各区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也没有非电离的空气间隙。每一区都有一个电子浓度的最大值,整个电离层的最大电子浓度区域在F2区,在此以上随着高度的增加电子浓度缓慢地减少。D区,处于6090km的高度上,最大电子浓度Nmax2.5e9(电子数/m3)。随着夜晚的来临,游离源(主要是太阳辐射)减弱,N逐渐减小,
4、在黑夜中D区几乎完全消失。E区,发生在90150km,Nmax2e11(电子数/m3)较稳定地在110km处,夜间电子浓度降低。本讲稿第六页,共五十页电离层概况 F1区,经常出现在夏季白天、170220km处,Nmax2.5e114e11(电子数/m3)。夜间及冬季消失。F2区,发生在225450km,Nmax8e112e12(电子数/m3),其高度约为250300km。F2区电子浓度白天大、夜间减小,冬季大,夏季小。对电离层分层结构具体参数可见表1。表1 电离层各层主要参数本讲稿第七页,共五十页电离层概况Y电离层的变化 掌握电离层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是利用电离层对电波起反射作用实现天波传播的基
5、础。电离层作为一种随机的、色散及各向异性的半导电媒质,其参数如电子浓度、分布高度、电离层厚度等都是随机量,但其平均值却有着明显的昼夜、季节、年变化的规律,称为正常变化。此外,电离层还有不可预测的不规则变化,称为异常变化,具有非周期性的随机特性。正常变化包括 日变化,日出之后各区电子浓度不断增加,到正午稍后时分达最大值,以后又逐渐减小,D区深夜时消失。一日之内,在黎明和黄昏时分,电子浓度变化最快。季节变化,这是由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引起的。如F1区多出现在夏季白天;F2区高度夏季高冬季低,而电本讲稿第八页,共五十页电离层概况子浓度却冬季大夏季小,并在一年的春分和秋分时节两次达到最大值,如图2所示,其
6、中图中的纵坐标以临界频率fc标出。随太阳黑子11年周期变化。太阳黑子是指太阳光球表面经常出现的黑斑,因比光球表面温度(6000K)低20003000K,因而呈亮度较暗的斑点,一般成群出现。太阳黑图2 临界频率的季节变化子数的最大年份,是太阳活动的高年,太阳辐射增强并可喷射出大量带电粒子,电离层的电子浓度将明显增强,尤其对F2区影响最大。本讲稿第九页,共五十页电离层概况电离层的异常变化主要包括电离层骚扰和电离层暴。电离层骚扰是当太阳耀斑爆发时,辐射出极强的紫外线和X射线,以光速传播到地球,当穿透高层大气到达D区时,会使D区电子浓度突然增大,增加了对短波的吸收,可能造成短波通信中断。由于耀斑爆发时
7、间很短,因此电离层骚扰持续时间通常为几分钟到几小时,并且只发生在地球上的日照区。另外,在太阳耀斑爆发时,还喷射出大量带电离子流,若进入电离层,会使电离层的正常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称电离层暴变。此时F2区受其影响最大,有时会使F2区电子浓度最大,有时却本讲稿第十页,共五十页电离层概况使电子浓度下降。当出现后者情况时,有可能使频率较高的短波信号,穿透F2区而不再返回地面,造成短波通信中断。为了维持通信,须降低工作频率。电离层暴的持续时间可从几小时到几天之久。由于太阳耀斑爆发喷射出的带电粒子流的空间范围较窄,所以在电离层骚扰之后不一定会发生电离层暴。Y电离层的性质 无线电波在电离层内传播时,自由电子在
8、入射电场作用下作简谐运动。由于电离层内有着大量的作无规则热运动的中性分子,离子等,电子在运动过程中(还须考虑电子本身的热运动)必然与分子等碰撞,遂将部分电波能量转换成电离层的热耗,使电波在电离层内传播时产生衰减。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五十页电离层概况设v为电子的运动速度,为碰撞率,表示一个电子一秒钟内与中性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并假设在碰撞时电子原有的动能全部转移给中性分子或原子,这样电子在单位时间内失去的动量为mv,m为电子的质量。则电子运动方程式可写成 式中e为自由电子的电量,由上式得 则运流电流密度J Je为(1)(2)(3)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五十页电离层概况在电离区,麦氏第一方程为已知 ,与
9、上式相比 为电离层的等效相对复介电系数,为等效相对介电系数,为等效电导率。(4)(5)(6)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五十页电离层概况 可见r1,而且不等于零,具有半导电的性质。r是频率的函数,所以电离层是色散媒质。电波在色散媒质中传播时,相速vp和能速vg不再相等,且vp.vg=c2。在r1的电离层内,相速大于光速,而群速恒小于光速。此外,电离层对不同频率的电波呈现不同的导电特性,从(6)可看出,若=,电离区最大,若,也要变小。取决于大气分子热运动速度及气体压力,因而是随高度变化的。D区,=106107次/秒;E区=105次/秒;F区,=102103次/秒。因而D区对短波呈现的电导率最大,因而电离层
10、的吸收损耗主要是由D区引起的,故有时称D区、E区为吸收区。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五十页电离层概况 电离层处于地磁场中,其中电子还会受到Lorentz力的作用:当电子沿入射波电场方向运动时,若电场方向与地磁场方向一致,则FB=0;若电场方向与地磁场方向垂直,则FB值最大,作用力的方向垂直于v v和B B0所在的平面,这样,电子将围绕地磁场的磁力线作圆周运动。因此,不同的电波方向和不同的极化形式,会引起不同的电子运动情况,表现出不同的电磁效应。这时电离层具有各项异性的媒质特性,等效介电系数具有张量的性质。概括而言:电离层是一个色散、各向异性、随机的、时空变化的半导电媒质,属变随参信道。(7)本讲稿第十
11、五页,共五十页短波天波传播电离层概况内容安排中波传播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五十页 电波在电离层内的传播问题包括在电离层内的反射条件、传播轨迹、传播速度、损耗、极化面旋转等问题。针对电波反射和电离层吸收问题的基础性讨论特作如下假设 不考虑地磁场的影响,即电离层为各向同性媒质 电子浓度N只是高度的函数 在各区Nmax附近,N(h)分布近似为抛物线状Y反射条件 当不考虑地磁场影响时,电离层等效相对介电系数为标量,由(5)知当22条件,代入m、0、e值,得折射率为 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8)(9)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五十页 假设电离层是由许多厚度极薄的平行薄片构成,每一薄片内电子浓度是均
12、匀的。设空气内电子浓度为0,尔后由低到高,各薄片层的电子浓度依次为N1、N2、N3,相应折射率为n1、n2、n3,若则当频率为f的无线电波以一定的入射角0自空气射入电离层后,电波通过每一薄片时折射一次,当薄片数目无限增多时,电波的轨迹变成一条光滑的曲线。依据折射定律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10)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五十页 推广有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11)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五十页 由于随着高度的增加n值逐渐减小,因此电波将连续地沿着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轨迹传播,即 当电波深入到电离层的某一高度hn时,恰使折射角n=90,此时电波到达最高点,之后射线将沿着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的轨迹由电离层逐渐折回地面,由
13、于电子浓度N(h)分布是连续的,所以电波传播的轨迹是一条光滑的曲线。由(11)将n0=1,n=90代入上式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12)(13)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五十页 这表明电波能从电离层中返回地面时,电波频率f、入射角0与反射点电子浓度Nn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看出 电离层的反射能力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13)所要求的反射点电子浓度Nn越大,电波需要在较深处才能折回,这是因为对频率较高的电波而言,相邻两薄片层电子浓度差值N引起的折射率变化量就越小,使电波路径增长。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五十页 长波波段的电波,白天在D区反射,夜间由于D区消失而在E区底部反射。中波则需要在较大的
14、电子浓度处反射,但由于白天D区对电波能量吸收较大,故中波仅能在夜间由E区反射回地面。而短波将穿过D区,E区并在F区反射。一般来说,超短波不能利用天波传播。电波在电离层的反射还与入射角0相关,当电波频率一定时,入射角0愈大,进入电离层后相应折射角也越大,稍经折射就满足0=90的条件,而使电波从电离层反射下来。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五十页 当电波垂直投射时,垂直投射频率fv与反射点电子浓度Nn满足将上式代回(13)有此式即为正割定律,它表明当Nn一定时,通信距离r越大,0就愈大,则允许使用的频率f就愈大。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14)(15)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五十页 当反射点电子
15、浓度为Nmax时,(14)和(15)可重写为式中fc称临界频率,它是当电波垂直投射时所能反射回来的最高频率。fc与Nmax一一对应,且若ffc时,电波以任意入射角发射都能从电离层反射下来;而ffc的电波,其反射收到(17)的限制。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16)(17)(17)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五十页Y电离层的吸收 电离层的吸收分为偏移吸收和非偏移吸收。所谓非偏移区是指电离层中折射率n1的区域,在该区域电波射线几乎是直线传播的。如短波,通常是在F区反射,除反射区附近外,其它区域均可称为非偏移区。尤其在D区,大气分子密度大,值可达106107(次/秒),因此,电波通过D区时将损失相当多的能量。非偏
16、移区吸收也主要是指D区吸收,当然也包括E区和F区下缘的吸收。忽略地磁场的影响(比电场作用小近3000倍),衰减常数为 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18)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五十页 对于短波传播,通常满足/1条件,则有若已知电离层电子浓度和碰撞频率随高度的分布,及电波传播的轨迹,则波在电离层中的总衰减按下式计算 dl表示电波轨迹的路径长度元。偏移区指电离层中折射率n很小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射线轨迹弯曲,故称为偏移区,主要是指接近反射点附近的区域,在此区域的吸收即为偏移吸收和反射吸收。对于F区因碰撞频率低,一般来说,它比非偏移吸收小得多。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19)(20)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五十页短波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天波 传播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