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pptx(1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49页目录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第二节 尿常规检查第三节 粪常规检查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49页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血液的作用血液的作用: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 8%9%,总量为 50006000ml,血液的 pH 为 7.357.45,比重为 1.0501.060。血液成分可分为两大部分:血液成分可分为两大部分:血浆(无形成分,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 55%60%;包括 91%92%的水分,以及 10%左右的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细胞(
2、有形成分,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血液有形成分的检查。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49页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一、红细胞计数(一、红细胞计数(RBC)-单位体积里的红细胞数量(一)简述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1/2),是呼吸载体,能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并运输二氧化碳,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并具有免疫黏附作用。免疫黏附作用可增强吞噬性白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消除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防止复合物在易感区域形成可能有害的沉淀物。正常参考区间正常参考区间女性(3.55.0)1012 L男性(
3、4.05.5)1012 L(略高于女性)儿童(4.25.2)1012 L(下限略高于成年女性)新生儿(6.07.0)1012 L(明显高于成年男性和女性)。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49页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一、红细胞计数(一、红细胞计数(RBC)(二)临床意义(病理变化)1.红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血红蛋白增多(1)相对性增多:连续性呕吐、反复腹泻、排汗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2)绝对性增多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肾癌细胞可产生促红细
4、胞生成素,促进红细胞生成)(病理性缺氧及肾癌)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 L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49页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一、红细胞计数(一、红细胞计数(RBC)(二)临床意义(病理变化)2.红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血红蛋白减少(1)造血物质缺乏(缺乏合成材料)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引起,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铁、叶酸等造血物质不足,或蛋白质、铜、维生素 C、维生素 B12 不足均可致贫血。(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合成功能差)原发性或由药物、放射等多种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症骨转移(白细胞、癌细胞的大
5、量繁殖,影响红细胞的生成)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49页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一、红细胞计数(一、红细胞计数(RBC)(二)临床意义(病理变化)2.红细胞减少(3)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合成功能正常,但破坏或丢失太多)如先天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出血等。(4)继发性贫血(慢性炎症等)如各种炎症(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风湿)、内分泌病。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49页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一、红细胞计数(一、红细胞计数(RBC)(二)临床意义(生理变化)1、年龄 2、时间 上午7点出现高峰3、采血部位 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结果低10%-15
6、%4、精神因素 5、气压 高原红6、献血7、妊娠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49页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二、血红蛋白(二、血红蛋白(Hb)(一)简述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诊断贫血的标准: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三项指标之一中的任何一项低于同龄、同性别正常值参考范围的低限,但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指标的应用最为广泛。)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49页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二、血红蛋白(二、血红蛋白(Hb)(一)简述参考范围:(记忆方法同红细胞)女性:
7、110150gL男性:120160gL(上下限都比女性高 20)儿童:l20140gL(下限略高于成年女性)新生儿:180190gL(显著高于成年男性和女性)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49页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二、血红蛋白(二、血红蛋白(Hb)(二)临床意义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 1;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血清 ALT 升高幅度大于升高幅度大于 AST,(,(ASTALT)1;(即即 ASTALT 比值越高,肝脏病变越慢性化)比值越高,肝脏病变越慢性化)现在学习的是第81页,共149页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8、AST,GOP (二)(二)临床意义(与临床意义(与 ALT 基本同;以慢性肝炎、肝硬化最明显)基本同;以慢性肝炎、肝硬化最明显)(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心梗时心梗时 AST 活力最高,在发病后活力最高,在发病后 68 小时小时 AST 开始上升,开始上升,l824 小小时后达高峰。但单纯心绞痛时,时后达高峰。但单纯心绞痛时,AST 正常正常。(3)其他疾病)其他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钩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钩端螺旋体病、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螺旋体病、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4)用药)用药服用有肝毒
9、性的药物时,具体与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时,具体与 ALT 类同类同现在学习的是第82页,共149页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三、血清三、血清-谷氨酰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GGT,T-GT )(一)简述(一)简述是将肽或其他化合物的是将肽或其他化合物的-谷氨酰基转移至某些谷氨酰基转移至某些谷氨酰受体上的酶。谷氨酰受体上的酶。-GT 主要主要存在于血清及除肌肉外的所有组织中,如肾、胰、肝、大肠、存在于血清及除肌肉外的所有组织中,如肾、胰、肝、大肠、心肌组织中,其中以肾脏最高。心肌组织中,其中以肾脏最高。参考范围:参考范围:速率法速率法男性男性 50UL女性女性 30UL现在学习的是第83页,共149页第四节
10、 肝功能检查三、血清三、血清-谷氨酰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GGT)(二)临床意义(技巧性归纳记忆)(二)临床意义(技巧性归纳记忆)(升高可见于除肌肉组织外所有组织疾病,尤其是肝胆疾病、胰腺升高可见于除肌肉组织外所有组织疾病,尤其是肝胆疾病、胰腺疾病疾病/二苯乙醇可使之升高)二苯乙醇可使之升高)GGT 升高见于:升高见于:(1)肝胆疾病)肝胆疾病肝内或肝后胆管梗阻者血清肝内或肝后胆管梗阻者血清GGT上升最高,可达正常水平的上升最高,可达正常水平的 530 倍,倍,GGT 对阻塞性黄疸性胆管炎、胆囊炎的敏感性高于碱性磷酸酶,原发对阻塞性黄疸性胆管炎、胆囊炎的敏感性高于碱性磷酸酶,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炎
11、患者的性或继发性肝炎患者的GGT水平也高,且较其他肝脏酶类上升显著;水平也高,且较其他肝脏酶类上升显著;传染性肝炎传染性肝炎、脂肪肝、药物中毒者的、脂肪肝、药物中毒者的GGT中度升高,一般为正常参中度升高,一般为正常参考值的考值的 25 倍;酒精性肝硬化、大多数嗜酒者倍;酒精性肝硬化、大多数嗜酒者GGT值可升高。值可升高。慢性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炎、肝硬化GGT持续升高,提示病情不稳定或有恶化趋势;而逐渐下降,持续升高,提示病情不稳定或有恶化趋势;而逐渐下降,则提示肝内病变向非活动区域移行则提示肝内病变向非活动区域移行。原发性肝癌时,血清。原发性肝癌时,血清GGT活性显活性显著升高。著升高。现在
12、学习的是第84页,共149页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三、血清三、血清-谷氨酰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GGT)(二)临床意义(二)临床意义GGT 升高见于:升高见于:(2)胰腺疾病)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可达参考上限的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可达参考上限的 515 倍。囊纤维化倍。囊纤维化(胰纤维性囊肿瘤)伴有肝并发症时(胰纤维性囊肿瘤)伴有肝并发症时GGT值可升高。值可升高。(3)其他疾病)其他疾病脂肪肝、心肌梗死、前列腺肿瘤。脂肪肝、心肌梗死、前列腺肿瘤。(4)用药(二苯乙醇)用药(二苯乙醇)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镇静药苯巴比妥或乙醇常致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镇静药苯巴比妥或乙醇常致GGT 升高。
13、升高。现在学习的是第85页,共149页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四、血清碱性磷酸酶(四、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一)简述(一)简述碱性磷酸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其中以骨、肝、乳腺、小碱性磷酸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其中以骨、肝、乳腺、小肠、肾脏的浓度较高。肠、肾脏的浓度较高。参考范围:参考范围:速率法速率法女性女性:l12 岁岁500U;大于;大于 l5 岁岁 40150UL男性:男性:l12 岁岁500UL;12l5 岁岁750UL;大于;大于 25 岁岁 40150UL现在学习的是第86页,共149页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四、血清碱性磷酸酶(四、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二)临床意义(
14、技巧性归纳记忆)(二)临床意义(技巧性归纳记忆)(骨骼、肝脏含量高,升高见于肝胆疾病、骨骼疾病骨骼、肝脏含量高,升高见于肝胆疾病、骨骼疾病/他汀类他汀类药物可使之升高。)药物可使之升高。)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1)肝胆疾病)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结石、胰腺头癌、急性或慢性黄疽性肝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结石、胰腺头癌、急性或慢性黄疽性肝炎、肝癌、肝外阻塞。炎、肝癌、肝外阻塞。(2)骨骼疾病)骨骼疾病骨损伤、骨疾病、变形性骨炎症(骨损伤、骨疾病、变形性骨炎症(Paget 病),使成骨细胞内有高病),使成骨细胞内有高度的度的 ALP 释放人血,如纤维骨炎、骨折恢复期释
15、放人血,如纤维骨炎、骨折恢复期、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等,因为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等,因为 ALP 生成亢进,血清生成亢进,血清 ALP 或活性升高。或活性升高。现在学习的是第87页,共149页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四、血清碱性磷酸酶(四、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二)临床意义(技巧性归纳记忆)(二)临床意义(技巧性归纳记忆)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3)用药)用药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不良反应,可导致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不良反应,可导致 ALP 升高。升高。现在学习的是第88页,共149页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五、
16、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白蛋白(A)和球蛋白()和球蛋白(G)(一)简述(了解即可,记住(一)简述(了解即可,记住 A/G=1.52.5)血清总蛋白、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均由肝脏细胞合成,总蛋白为白球蛋白均由肝脏细胞合成,总蛋白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之和。血浆蛋白具有维持正常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蛋白和球蛋白之和。血浆蛋白具有维持正常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机体免疫、凝血和抗凝血及营养等生理功能。运输、机体免疫、凝血和抗凝血及营养等生理功能。当肝脏受损时,血浆蛋白减少,在炎症性肝细胞破坏和抗原性改变当肝脏受损时,血浆蛋白减少,在炎症性肝细胞破坏和抗原性改变时,可刺激免疫系统致时
17、,可刺激免疫系统致一球蛋白比例增高,此刻总蛋白量变化不大,一球蛋白比例增高,此刻总蛋白量变化不大,但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但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AG)会变小)会变小,甚至发生倒置。为了反映,甚至发生倒置。为了反映肝脏功能的实际情况,在做血清总蛋白测定的同时,尚需要测定肝脏功能的实际情况,在做血清总蛋白测定的同时,尚需要测定AG 比值,其结果以比值,其结果以 g/L 表示。表示。现在学习的是第89页,共149页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五、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白蛋白(A)和球蛋白()和球蛋白(G)(一)简述(了解即可,记住(一)简述(了解即可,记住 A/G=1.52.5)参考范
18、围:参考范围:总蛋白(总蛋白(TP):双缩脲法):双缩脲法新生儿新生儿 4670g/L;成人;成人 6080gL白蛋白(白蛋白(A):溴甲酚氯法溴甲酚氯法_新生儿新生儿 2844gL;成人;成人 3555g/L球蛋白(球蛋白(G):2030gLAG 比值比值 l.52.5:1现在学习的是第90页,共149页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五、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白蛋白(A)和球蛋白()和球蛋白(G)(二)临床意义(二)临床意义1.血清总蛋白血清总蛋白(1)血清总蛋白增高)血清总蛋白增高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休克、高热、肾上腺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
19、腹泻、休克、高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皮质功能减退等。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现在学习的是第91页,共149页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五、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白蛋白(A)和球蛋白()和球蛋白(G)(二)临床意义(二)临床意义1.血清总蛋白血清总蛋白(2)血清总蛋白降低)血清总蛋白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营养不良、消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化吸收不良。血清水分增加,血液被稀释: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如水钠潴血清水分增加,血液被稀释:可
20、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如水钠潴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疾病:患有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急性大出血、疾病:患有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甲亢、慢性肾脏病变、肾病综合严重烧伤、甲亢、慢性肾脏病变、肾病综合征、胸腹腔积液、肝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障碍。征、胸腹腔积液、肝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92页,共149页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五、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白蛋白(A)和球蛋白()和球蛋白(G)(二)临床意义(二)临床意义2.白蛋白(白蛋白(维持渗透压和营养状况,反应肝功能受损)维持渗透压
21、和营养状况,反应肝功能受损)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机体营养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机体营养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白蛋白浓度降低)白蛋白浓度降低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如结核、恶性肿瘤、甲亢;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如结核、恶性肿瘤、甲亢;丢失过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慢性肾脏病变。丢失过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慢性肾脏病变。合成障碍:主要是肝功能障碍,若持续低于合成障碍:主要是肝功能障碍,若持续低于 30g/L,则提示有慢性肝,则提示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炎或肝硬化。(2)白蛋白浓度增高
22、)白蛋白浓度增高见于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浆浓缩。见于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浆浓缩。现在学习的是第93页,共149页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五、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白蛋白(A)和球蛋白()和球蛋白(G)(二)临床意义(二)临床意义3.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包括球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包括-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等,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球蛋白增高主要以等,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球蛋白增高主要以-球蛋白增高为主。球蛋白增高为主。(1)球蛋白增高)球蛋白增高(炎症、感染(炎症、感染/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骨髓瘤、淋巴瘤)骨髓瘤、淋巴瘤)炎症或慢性感
23、染性疾病:如结核、疟疾、黑热病、麻风病、血吸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疟疾、黑热病、麻风病、血吸虫病、肝炎、亚急性心内膜炎。虫病、肝炎、亚急性心内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硬化。骨髓瘤和淋巴瘤(瘤细胞分泌大量单一的球蛋白,这种球蛋白没有骨髓瘤和淋巴瘤(瘤细胞分泌大量单一的球蛋白,这种球蛋白没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正常的免疫功能)、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现在学习的是第94页,共149页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五、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白蛋白(A)和球蛋白()和球蛋白(G
24、)(二)临床意义(二)临床意义3.球蛋白球蛋白(2)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主要是合成减少,可见于:主要是合成减少,可见于:生理性减少:出生后至生理性减少:出生后至 3 岁。岁。免疫功能抑制: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抑制: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低低-球蛋白血症。球蛋白血症。现在学习的是第95页,共149页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五、血清总蛋白(五、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白蛋白(A)和球蛋白()和球蛋白(G)总结白蛋白(总结白蛋白(A)和球蛋白()和球蛋白(G):):白蛋白白蛋白维持渗透压
25、和营养状况,反应肝功能受损;营养不良、消维持渗透压和营养状况,反应肝功能受损;营养不良、消耗过多、丢失过多、合成障碍均可使之降低。耗过多、丢失过多、合成障碍均可使之降低。球蛋白球蛋白参与机体免疫,增高见于炎症感染参与机体免疫,增高见于炎症感染/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骨髓瘤、骨髓瘤、淋巴瘤;降低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淋巴瘤;降低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肾病综合征时,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肾病综合征时,AG 减减小,常小于小,常小于 1;急性肝炎早期,;急性肝炎早期,AG 正常。正常。现在学习的是第96页,共149页第五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用 医学 检查 指标 解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