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辛亥革命 巩固练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doc
《第13课 辛亥革命 巩固练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 辛亥革命 巩固练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辛亥革命1孙中山指出:“官吏贪污和疫病、粮食缺乏、洪水横流等自然灾害间的关系,可能不是明显的,但是它很实在,确有因果关系。这些事情绝不是中国的自然状况或气候性质的产物,也不是群众懒惰和无知的后果。”这一认识A主张大力发展经济以工业强国B指出了减少社会灾害的具体措施C体现了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D强调了发动群众进行监督的意义2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B
2、使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使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3学者秦晖指出,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意志所要实现的,是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而不是什么宗教、学派和思想的至高无上地位”。其所要表达的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意志”A要实现人权与主权独立相结合B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为主要目标C着重培养国民素养和国民意识D促进各种宗教、学派和思想的自由发展4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辛亥
3、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5下面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无阻碍D没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61906年,清政府以陆军军歌颂龙旗作为代国歌;“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旗,唱我帝国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哪句歌词明显不符合史实A山岳纵横独立帜B江河漫延文明波C地大物产博D扬我黄龙帝国旗7“瑞徵和统制张彪都逃去,于是武昌光复。众推黎元洪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二十三、四两日,派兵渡江,连克汉口、汉阳”。上述事件表明A护国战争胜利进军B
4、北伐战争收回了英租界C中华民国成立D新军起义取得一定成果8袁世凯在谋划帝制时所操弄的各种团体请愿和地方请愿,都意在营造多数之相,使洪宪皇帝在外观上更像是一个被选举出来的皇帝;继起的宣统复辟也以“虚君共和”为宗旨。这说明当时A帝制复辟具有一定的宪政色彩B传统纲常伦教的统治地位动摇C社会观念受革命影响渐次嬗变D君主立宪政体更合乎民众需求9民国初年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清政府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据此可知,民国初年A国民获得的民主自由权
5、利有限B国民评价辛亥革命缺乏共识C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逐步扩大D“辛亥革命”一词未被广泛接受10民国初年,随着第一届国会选举的进行,时间林林总总的党派团体纷纷涌现,政纲宣言令人眼花缭乱,竞至“党会既多,人人无从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政党政治的活跃体现出A民国时期基本实现了政治民主化B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加速到来C南京临时政府取得了正统的地位D宪政活动拥有一定社会基础11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这一做法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B是团结各反清力量
6、的斗争策略C反映了三民主义思想的缺陷D证明了“天运”纪年法的正确12民国初年,与清末相比,政府放宽对选民资格的规定。民初登记的选民达4200万人,约占全国当时人口的10%,远远超过了1908年清朝进行资政院和咨议局选举的0.4%的比例。这表明民国初年A资产阶级参政意识强烈B民主政治参与主体扩大C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D参政主体进一步多样化13“孔子这个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
7、了。”袁世凯时代不能敲开“那一道门”说明了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儒家传统道德的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C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已经被推翻D作为封建根基的小农经济已经趋于瓦解14与“千年帝厦一朝倾”相关的事件是A清末新政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15清末,官商之间存在着相当的隔阂。民国创立后,不少实业界人士进入国家政府部门和国会。如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张謇、交通部总长汤寿潜等。在各地军政机构中也有不少实业界头面人物直接参与政事。上海光复后成立的沪军都督府中,前上海商团公会会长李平书、全国商团联合会会长沈缦云分别出任民政总长、财政总长。材料表达了辛亥革命A推翻了清朝的反动
8、统治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提升了资产阶级社会地位D消除了官商之间的隔阂16民国初年,两次复辟帝制的活动均以失败告终,其共同原因是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C孙中山高举反复辟大旗D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激化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第2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5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16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第19条 参议院之职权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
9、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十二、参议院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材料二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电影中的历史”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他们在电影十月围城中发现:电影在最后的字幕里显示:“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成功”。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哪一法令,该法令颁布的目的何在?(2)根据所示材料指出,该法令的颁布体现哪些重要原则? 这一法令的颁布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3)材料二的编导者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有人却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由。18近代中国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政治民主化做了诸多努力。阅读下列材
10、料:材料一 当我们考查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做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摔下来的幸运之果。摘编自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是现代文明所赐材料二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构建了“三民主义”的宪政理论,并由此而产生了中华民国的国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根本大法的角度,对“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等作了制度性规定,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开创性。摘编自郭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研究材料三 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
11、,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摘编自胡明概浅谈辛亥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昌起义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分析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开创性”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依据。1
12、C【详解】19世纪末,孙中山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疫病、粮荒等自然灾害,不是自然、气候、群众懒惰和无知造成的,而是吏治败坏的结果,说明孙中山认识到了吏治清明等对自然和民生的重要性,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孙中山主张“工业强国”,A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并没有提出减灾的“具体措施”,B项错误;“发动群众监督官吏的意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2D【详解】由材料“社会风俗人心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可知,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使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历史资料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新教材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课件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考历史专题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