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5_2016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与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3.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2015_2016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与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2015_2016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与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与中国三个经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与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济地带的区域差异【基础过关】读下图,完成 12 题。1图中乙、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A中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C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D春小麦与冬小麦之间的分界线2丁所在地形区的冬季气温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比较()。A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B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C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D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为洋流答案1.B2.C解析通过周围地理事物的判定可知该山脉为我国的秦岭。丁所在的地形区
2、是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为大巴山脉,使冬季风对四川盆地的影响较小,从而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要高。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的梅岭山区中的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在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段)修通之前,是广东和外界最主要的通道之一,成为当时中国南北交通要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读图,回答 35 题。3材料中所说的梅岭,位于图中的()。ABCD4下列山脉中,与梅岭走向相同的是()。A太行山B祁连山C阴山D贺兰山5梅关古道所连接的两大水系是()。A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B长江水系和闽江水系C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D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答案3.B4.C5.A解析由题干梅岭古道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可以判断梅岭即图所示的
3、南岭。南岭与阴山都为东西走向;太行山为东北西南走向;祁连山为西北东南走向;而贺兰山为南北走向。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读图,回答 68 题。6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A 地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BB 地农业发展引水灌溉最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C 地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该地热量条件优于周边地区DD、E 两地要大力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7F 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A当地广阔的市场B便利的交通运输C丰富的森林资源D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8与 F 区域农业发展关系最小的因素是()。A工业化的发展B城市化的进程C地区经济合作D国际局势多极化答案6.C7.A
4、8.D解析第 6 题,A 地位于西北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应是降水不足;B 地位于南疆,农业发展易引起土壤盐渍化;C 地位于青藏高原,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该地热量条件优于周边地区;D、E 两地平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不适合大力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第 7 题,F 地位于三江平原地区,当地地广人稀,市场条件较差。第 8 题,国际局势多极化显然与 F 区域农业发展关系不大。9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回答下列问题。(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
5、自然原因。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 C、D 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答案(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2)制约因素: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解析不同的自然区
6、域,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提供的基础条件也不相同,为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或者为了克服自然条件中的某些不利因素,不同区域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特点等就会产生差异。甲图中 A 代表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B 代表鄱阳湖平原,甲图区域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图中 C 代表松嫩平原,D 代表三江平原,乙图区域均属温带季风气候区中的中温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作物的生长。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就是自然条件的差异。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特别是春秋季的低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_2016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 东部 季风 内部 差异 中国 三个 经济 地带 区域 作业 图版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664007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