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十八项核心制度.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十八项核心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十八项核心制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9)分级护理制度(10)查对制度(11)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12)交接班制度(13)医疗技术准入制度(14)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5)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6)危急值报告制度(17)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2、临床科室必须备有抢救车,所有抢救设备和器材应处于应急状态,所有抢救药品和器材有专人负责管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预防医疗差错,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磔疗 股勾手术分级t理办法翻淀,按照手术风期弱、蜘蹴、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同,结合我院实 际,特制定该分级管理制度。1、手术分级: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4)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2、手术医师分级独立开展手术的医师应当为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的本院执业医师,经特 别审批的除外。根据手术医师取得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受聘的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相关 专业的年限,规定手术医师
3、分级如下:住院医师 低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内。 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上。主治医师 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 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 副主任医师 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者。3、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 手术。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4)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者可
4、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 级手术。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 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级手术,开展新的手术,或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重大临床 试验、研究性手术。(8)对于卫生行政部门有特殊资格准入规定的手术,除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医师还必 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任何级别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均不可超出医院的手术 权限。4、手术审批权限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实行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
5、、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1)常规手术: 四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报医 务处备案。三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二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一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低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各级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遇到未预测的特殊情况,需实行的手术超出自己的手术权限时, 应立即口头上报请示,由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手术;紧急抢救生命的手术,按照 急诊手术规定处理。术后24小时内完善相应的手术审批手续。(2)特殊手术: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特殊手术须组织
6、科内讨论,填写 特殊手术审批单,经科主任签署意见,报医务处审核、分管院领导审批后,由高年资副主 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保健对象等。特殊保健对象包括高 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等; 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的;涉及法律风险,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非计划再次手术的;高风险手术; 邀请外院医师参加手术者的;人体器官移植手术; 虽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在本院属首次开展的手术; 重大的新手术以及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国家及省卫计委有其他特殊技术准入要求的。(3)急诊手术:原则上应有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手术,但在需紧急抢救
7、生命的情况下, 在上级医师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期间,任何级别的值班医生在不违背上级医师口头指示的前 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术后24小时 内完善相应的手术审批手续。(4)外出会诊手术:执业医师被邀请外出会诊手术,必须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融业 囹市 滋的皿行力型谢相 在骸处g案手术妙通钥都序术榷赳1本规定相应手术级别,不得应邀 主持不具备开展相应手术级别的医疗机构开展超范围的手术。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程序1 手术医师符合独立承担手术的资格时,或手术医师根据前述有关条款需晋级承担 上一级手术时,应当根据自己的资历、实际技术水平和操作
8、能力等情况,填写医师手术权限 调整申请授权表,交本科室主任。2 科主任组织科室考评小组对其技术能力进行讨论评估后,提交医务处。3 医务处组织专家考评小组对其进行综合考核评估,考核合格者,提交医院医疗技 术应用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4 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委员会主任签批。5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结果院内公示。6 医务处备案,履行管理、监督、检查职责。6、建立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和手术医师技术档案,对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进行准入和 动态管理。每两年集中授权1次,对手术医师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手术权限 进行动态调整。(1)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其检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项目中。(2)对违反本规范超权
9、限手术的科室和责任人一经查实,将追究科室负责人的责任, 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违规人员个人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或降低手术操作权限: 达不到操作许可必须条件的; 对手术医生实际完成的手术质量评估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 标准规定的范围者; 连续两年发生两起以上(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以上)医源性非计划再次手术或经医 学会鉴定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三级以上医疗事故主要责任、医疗损害鉴定为六级伤残以上主 要责任的(未经医学会鉴定的以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结果为准);离职者、退休未被返聘人员予取消手术权限。(4)予暂停或降低手术权限处理的,半年以
10、后经医院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委员会重新考 核认定合格的,再予授权其相应资质。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 级别的护理,以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也使护理人员明确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人力,保 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一、护理级别依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级别。二、分级方法(-)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二)根据患者自理能力评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三)依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四)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三、
11、分级依据(-)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护理: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二)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一级护理: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3、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三)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二级护理: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四
12、)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可确定为三级护 理。四、分级护理要点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定的 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一)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二)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
13、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力性损伤护理、 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三)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 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四)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
14、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五)对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5、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查对制度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 复核、查对的制度。一、临床科室(一)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就 诊卡号)。(二)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八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八对:对患者床号、姓名和药物的
15、名称、剂量、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三)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 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甑,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四)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标签上的药名、批号、有效期和药品质量、剂量。不符合 要求者不得使用,并报告护士长和药学部,追溯问题药品的来源。(五)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放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 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六)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二、手术室(-)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八对
16、”,防止医疗不良事件发生。(二)对手术患者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六查:到病房接患者时查、入手术室时查、麻醉前查、安置体位前查、手术开始前查、 离开手术室前查。十二对:查对科别、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 术部位、所带物品药品、药物过敏史及有无特殊感染、手术器械敷料齐全并灭菌合格。(三)严格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完 成,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患者身份、诊断、麻醉方法、手 术方式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工作,确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正确。(四)严格落实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
17、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后、缝 合皮肤后与手术医师共同查对所有器械、敷料及缝针等,数目准确无误并签字。(五)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确认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后安置合适的手术体位。(六)术中用药、输血应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七)规范手术标本的保存、登记、送检等流程,双方严格交接查对并签字,严防标本 差错。三、药房四查十对:(一)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二)查药品:对药名、规格、剂量、 数量;(三)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与有效期、用法用量;(四)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 断。四、输血科(一)接受配血标本时,要双方逐项核对
18、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自己重新 复核。(三)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血袋号、交叉配 合试验结果、采血日期、血液质量。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五、检验科(-)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二)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三)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四)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五)发报告时,查对姓名、科别、病房。六、医学影像科(一)检查时,查对科别、病区、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二)治疗时,查对科别、病区、姓名、部位、
19、条件、时间、角度、剂量。(三)使用造影剂时应查对病人对造影剂是否过敏。(四)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区、姓名。七、病理科(-)收集标本时,查对姓名、性别、科别、联号、标本、固定液。(二)制片时 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三)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首诊负责制度1、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 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2、门、急诊、病房实行首诊负责制度。病人在医院门、急诊挂号(不管是否接受 过预检分诊台分诊),到达目的科室后或选择医生后,首诊医师都应该热情接诊,按规 范书写门、
20、急诊病历,进行诊疗工作。3、首诊医师在接诊后发现病人所述病症与本科无关或需他科会诊,应在门诊病历 上书写初步诊断后请有关科室会诊,并向病人讲明原因,指导就医路线。如遇重症病人 或行动不便的病人可请会诊医师到诊室或床边进行会诊,需要多科会诊的可送急诊科观 察室,由急诊科负责组织会诊。被邀请会诊人员应随请随到,通力合作,进行诊疗。4、首诊医师认为病人病情危重需转科治疗时,应负责联系有关科室,转科前应进 行必要的处置,对转科及转送到医技科室检查途中可能发生危险的病人,呼请轮椅或推 车护送,并派医护人员护送,以防发生意外,并向接收科室交代有关事宜。5、首诊医师认为病人病情需转外院诊治,原则上要先请本科
21、主任或二值班会诊后 再作决定。对于危重症病人转院要报医务处或总值班,并向病人讲清转院原因,注意途 中安全。6、临床医师在接诊需会诊、转科、转院病人后,如果不书写首诊病历或让病人退 号,都视作推诿病人、按违反规定处理。发生不良后果的按规定予以行政、经济处罚, 情况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四)发报告时,查对姓名、性别、科别。八、理疗科及针灸科(一)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二)低频治疗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三)高频治疗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物。(四)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九、消毒供应室(-)准备器械包时,查
22、对物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二)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三)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十、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内镜、ECT、PET/CT等)(-)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二)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三)发报告时查对姓名、科别、病房。十一、营养科发放特殊治疗饮食时,应查对:(一)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患者科别、床号、姓名及饮食种类。(二)发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三)开饭时,在患者床前再次核对。十二、其他科室亦应根据上述要求,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一)
23、病历书写的一般要求:1、 病历书写要认真执行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2015版)的规定,应当客观、真 实、准确、及时、完整,并由相应医务人员签名。2、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力求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 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在书写过程中,若出现错字、错句,应在错字、错句上用双横 线标示,不得采用刀刮、胶贴、涂黑、剪贴等方法抹去原来的字迹。3、各种症状、体征均须应用医学术语,不得使用俗语飞4、病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 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中医术语的使用依照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疾病诊断、手术、各种 诊疗操作的名称书写和编码应符合国际疾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 质量 安全管理 十八 核心 制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