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怀柔县志》述评.docx
《《(万历)怀柔县志》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历)怀柔县志》述评.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万历)腐县志述评卷次纲次目次卷一地理志图画建置分野形胜疆域城池 山川古迹风俗社庄宫室志县治学校公署坛埴寺观陵墓卷二赋役志户口税粮徭役土产职官志职名名宦卷三人物志乡贤科贡孝子义士节妇异人兵防志兵制马政关隘寓屯卷四灾祥志灾祥艺文志艺文表1(万历)怀柔县志目录怀柔,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县城距北京城区约50公里,辖区内崇岗叠嶂,雄关遍布,险要的地理位置,使得怀柔 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受战争的影响,怀柔的行政建制及辖区在明代以前很不稳定,“(怀柔)而为郡,为州,为军, 为邑假设华假设夷,再复于华,再蹈于夷,而后归于华:直至明洪武元年十二月,朱元璋下令“改檀州为密云、怀 柔二县”,怀柔县才正式设立。此后
2、怀柔的主体城区一直趋于稳定,仅在边界上进行过数次调整,怀柔这一地名也沿用至 今。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夺取了皇位。为了强调其继位的正统性,朱棣在文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 就是令全国各地府县编修方志。据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一载:乙酉,诏纂修天下郡县志书,命行在户部尚书夏元吉、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右庶子杨荣、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右 谕德金幼孜总之。仍命礼部遣官,编诣郡县,博采事迹及旧志书。以此为契机,怀柔县开始了首次修志工作。这次的修志详情,因史无明文记载,已不得而知,经查阅成书于正统 六年(1441)的文渊阁书目中记有怀柔县志一书,可见在永乐十六年(1418)至正统六年(1441)之间,确 有
3、一部已经完成的县志。遗憾的是,这本成书于明初的县志没能保存下来。怀柔地区现存最早的方志,成书于万历三十一年,由时任怀柔知县史国典聘请顺天府教谕周仲士编撰而成。明亡 之后,(万历)怀柔县志仍有流传,康熙六十年(1721)吴景果在重修怀柔县志时,就曾阅读此志。在“吴志” 完成之后,历任怀柔知县未再进行修志工作,致使怀柔县的修志传统中断,(万历)怀柔县志也就此失传。清末缪 荃孙在编修(光绪)顺天府志时,深以未见此书为憾,曾言此书“四论皆具卓识,未必逊于吴志,惜其书不传”。1984年,怀柔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北京图书馆善本室重新发现了(万历)怀柔县志,并将其复制收藏。至此,已经消失了二百余年的(万历)怀
4、柔县志重新流传。关于(万历)怀柔县志的研究,目前尚无专文,本文拟从 成书过程、主要内容、文献价值等方面略作探讨。一、(万历)怀柔县志成书始末史国典,南直漂阳人,选贡,万历二十九年(1601)知怀柔县。到任伊始,史国典就注意到怀柔文献久阙,因此 想要编修一部新县志,用以宣政教事。可此时的怀柔正值多事之秋,长达六个月的水灾冲毁了田里的庄稼,县城内的文 庙、城墙、公署等处又发生倒塌,为了救灾,史国典四处奔波,查缺补漏,繁忙的公务使他无暇顾及修志一事,只得利 用空闲时间收集资料,以备日后修志之用:“(史国典)至那么寻掌故所得征信者,过而问之,惟是那么滋惧,随事搜 求,应时劈划,或受之疏牍公移,或采之穷
5、乡故老,不暇推休矣”。收集资料的工作大约持续了 一年,万历三十一年(1603), 生员李天寿等人向史国典建议修志,史国典也认为此时修志时机已到,便向上级做了汇报。在得到批准后,史国典立即 邀请顺天府学教谕周仲士担任纂修一职。怀柔县志序记载了当时周仲士与史国典会面的情况:万历癸卯(1603)夏于役潞河,(史国典)因以询之仲士,盖曰:“故家大族尚存谱牒簿券,以诏方来,嗣世者继 起,隐然起亢宗之思。曾是下邑,不得等于家族,今策竟态态如长夜,何彰考往来,郁为不朽,是在掌故者,幸毋辞。”面对史国典的请求,周仲士欣然应允,于当年冬天开始动手修志。在修志过程中,周仲士遇到了两个困难:一是 文献资料匮乏,史国
6、典前期提供的资料缺乏以支撑怀柔县志的编修;二是人力资源匮乏,所有工作均需周仲士一人完成。 为了按时完成修志任务,周仲士一边查阅临近州县的志书,以备参考;一边校锥书稿,遇有抵悟之处,还要向耆老士绅请 教。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他自嘲“用力独苦”,“历时久而为功迟”。最终,经过周仲士五个月的不懈努力,怀柔县志于万 历三十二年(1604)夏天编纂完成,经抚按等官层层审批后,于当年刊刻印刷。二、(万历)怀柔县志的体例方志的体例,是“将一政区内诸方情况按一定形式、方法和原那么剪裁、编辑,并以规范文字撰写成书,使之条理化、 系统化、规格化和准确化”。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编纂思想,同时也为读者了解书中内
7、容提供了便利。在谈及体 例的重要性时,傅振伦曾言:“修志之道,先严体例,义不先立,例无由起工李聚泰、仓修良等人亦认为方志的体例,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方志的质量及编纂者的水平。一般而言,志书的编纂体例主要表达在修志凡例中,(万历)怀柔县志也不例外,有周仲士所作凡例一篇。 由于年代久远,凡例中文字模糊不清之处颇多,难以成篇。不过根据书中内容分析,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在门目设置上,(万历)怀柔县志为分纲列目体,这是明代后期志书体例的主要形式。书首有朱之蕃 等名人所做序言5篇,书尾有史国典所作跋语1篇。正文共分为4卷,卷下设地理、宫室、赋役、职官、人物、兵戎、 灾祥、艺文等8志,志下又分图
8、画、沿革、分野、形胜等22目,每卷之首,设有序言,阐释义例,概括主要内容,卷 尾又有按语,以示劝戒。这样的架构安排,即确立了纲对于目的统属地位,也加深了各目之间的相互联系,防止了细目 并列体分门过多、琐碎零散的弊病。其二在史料来源上,(万历)怀柔县志引用的资料很多,主要包括官修正史、府州县志、档案文书、碑刻以 及通过寻访查熟悉地方历史的耆宿、硕儒、故吏、老兵,获取的实地考察资料。具体言之,分野、形胜、山川等篇多取 材自正史及府州县志,其特点是对正史及府州县志的内容进行节录或适当改写,并标明材料出处;税粮、徭役、户口、科 贡等篇多取材自官方所藏的档案文书,在引用这类资料时,周仲士并未注明出处,只
9、能通过仔细阅读志书内容发现其资 料来源,如税粮条记载:“官民田地,见在征粮官地共三十七顷七亩九分八厘三毫六丝七忽八微,见在征粮民地共一千三 百九十二顷二十二亩一分五厘,县前碑、赋役册同”,就是(万历)怀柔县志取材自档案文书的明证;碑刻资料见于 艺文志中,如广济仓晒场碣记石厂石记罗山敬业堂记等;实地考察的材料,散见于各篇之中,如记载县衙治 所:“正厅三间,东西二库,东曰贮库,西曰寄库,厅之南甬路上戒亭一座,厅东慕厅三间,厅西库吏房三间,书办房二 间,厅前东西六房各午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记载陵墓位置:“东平王刘公墓,县东南两河庄,石碣、石人、马、 羊、驼尚在。后裔俱为采家里民工用来反映当时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万历怀柔县志 万历 怀柔 县志 述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