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_3G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pdf
《2G_3G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G_3G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pdf(1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摘要 从 1 8 9 7 年马可尼实验室证明了运动中无线通信的可应用性,到 1 9 7 8 年贝尔实验室开发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容量蜂窝式移动电话 系统,人类延续着对无线通信的兴趣和追求。时至今日,无线通信己经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使用,而且由于新用户的不断增 长导致了对各种新业务更加强 烈的需求。然而,最重要的需求来源是当今通信领域中最强大的增长推动力一一一互联网。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为用户提供越来越丰富的信息和内容,随着用户大量使用诸如无线电话、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 D A以及自 动信息设备等便携式通信设备,必定会把无线通信产业推向新的高度。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1 G),即模拟技术,己被第二代
2、无线通信系统(2 G).即数字业务所取代,并以此来满足用户群对容量和性能的要求。同样的,用户对语音和数据通信的清晰、可靠 以及无所不在的可用性要求将会进一步推动第三代无线通信(3 G)技术及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w动 3 G市场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就 是:现有 2 G 频段己经不能满足用户快速发展的需要:二、必须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业务的需要。业务的推广、使用必须通过高效、可靠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因此用户为了能稳定地使用各种业务,必然会要求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优质的无线网络服务质量。本文对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探讨了 1 G 和 2 G 系统采用的技术、网络结构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3、并通过对技术标准、关键技术和网络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明确指出了C D M A 技术应用于 3 G 系统的优势:最后在 2 G 及 2.5 G无线网络以及无线网络优化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_ 匕 结合与 3 G 有关的技术资料,着重对 3 G无线网络优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结论。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 G);W C D M A;网络优化A b s tr a c t I n 1 8 9 7 t h e p o s s i b i l i t y o f a p p l y i n g r a d i o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w h
4、 i l em o v i n g w a s a p p r o v e d i n M a k o n i L a b.A n d i n 1 9 7 8 B e l l L a b i n v e n t e d t h e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F r o m t h e n o n,P e o p l e c a n e n j o y t h e m o b i l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n e w t e
5、c h n o l o g y a n d t h e n e ws e r v i c e s,i t b e c o m e s m o r e a n d m o r e p o p u l a r.B u t i n t h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g e,t h e r e i s a n o t h e r i m p o r t a n t t h i n g一I n t e r n e t,w h i c h p r o v i d e a l o t o f m a t e r i a l s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6、.W h i l e t h e m o b i l e p h o n e a n dt h e p o r t a b l e c o m p u t e r b e c o m e c h e a p a n d p o w e r f u l t o p r o v i d e w i r e l e s s I n t e r n e ta c c e s s,t h e 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w i l l b e m o r e p r o s p e r o u s.T h e m o b i l e c o m m u n
7、 i c a t i o n h a s b e e n i m p r o v e d f o r t h r e e s t a g e s,o r g e n e r a t i o nT h e s e c o n d g e n e r a t i o n,G S M,c a n n o t p r o v i d e e n o u g h c a p a c i t y f o r v o i c e s e r v i c ea n d e n o u g h wi d t h f o r d a t a s e r v i c e.S o 3 G i s n e e d e
8、d f o r:P r o v i d e e n o u g h c a p a c i t y t o m e e t t h e e x p a n d i n g n e e d s.P r o v i d e e n o u g h w i d t h f o r h i g h-s p e e d d a t a s e r v i c e.I n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d i s s e r t a t i o n,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9、n si s d i s c u s s e d i n d e t a i l s;t h e t e c h n i q u e,t h e s t r u c t u r e,t h e p r o b l e m s o f I G a n d2 G n e t w o r k a r e a l s o i n v o l v e d.B a s e d o n t h e s t u d y o f t e c h n i q u e s t a n d a r d s,m a i nt e c h n i q u e s,a n d n e t w o r k c o n s t
10、 r u c t i o n s,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C D M A i n 3 G a r e p o i n t e do u t.O t h e r w i s e,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s o f u s i n g 2 G a n d 2.5 G a n d t e c h n i q u e d a t a o f 3 Gc a n h e l p u s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a n d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3 G o p
11、 t i m i z a t i o n s,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s w e r e a l s o g i v e n o u t.K e y W o r d s:3 G;W C D M A;N e t w o r k o p t i m i z a t i o ni i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 特别加以 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 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12、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 者 签 名:镇 s A。期:.2 U1 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南理工大学可以 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口,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 位论 文属于 不保密 口。(请在以 上相应方框内打“I/n)作 者 签 名:性A法导 师 签 名:I 群 Ll日 期:2 0 U 年)月T日日 期:2 呼年 1 月牛日第一章
13、绪论第一章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市场研究表明,2 0 0 2年 7月底中国移动市场的用户总数为 1.8 亿,2 0 0 2年底已经超过了2 亿,预计 2 0 0 6 年将达到 3.5 亿。在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特点突出的情况下,中国较高收入城市人口约为8,0 0 0 万,连其核心家庭约为1 亿多;中等收入城市人口约为3 亿左右:中低收入的城市/城镇/进城务工农村人日约为 1.5 亿,而其余为较低收入的农民。目前,移动服务在约 1 亿多的较高收入的人群中己经相当普及,而在3 亿的城市一般收入人群中正走向普及,。在这个约4 亿的人群中,可以相当肯定的预测,在较短的几年中普及率可达到与其它较发达市
14、场接近的7 0%左右。但是,不应忽略的的是,随着G D P 的稳定较快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由于竞争带来的价格门槛下降,即使在这个现有目标市场达到高普及率后,虽然新增用户数会有所减缓,但决不意味着饱和的到来。移动通信己不再是贵族消费,它是中国 1 3亿平民大众普遍需要的服务之一,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3 G的出现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提供了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随着我国加入W T O,以及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等新运营商和新资金的涌入,进一步加剧了在移动通信领域原本已经十分激烈的竟争。为了能够在竞争中争取主动、赢得优势、抢占有利地位,各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己经开始了 3 G网络试验网的建设和测
15、试,以获取第一手的初步资料。3 G是移动通信运营商新业务利润的增长点。在中国存在一个约 1亿人的可支付较高需求的市场,适合这个市场的新应用、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推出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而 3 G网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业务对他们来说更是充满了魅力,使他们愿意支付相应的业务资费以得到更好的网络服务,获得更多信息。3 G 网络作为向移动用户提供 I P 数据服务的基础设施,早己成为中国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新热点。但正如任何的新技术发展一样,3 G必须克服一系列技术方面的问题。网络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如何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保证优良的网络服务质量,保障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行业竞争力和经济利华南理
16、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1.3 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必要性1.3.1巨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和频谱资源的有限性是3 G 发展主要原因1.3.1.1 现有的频段难以满足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 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群体的要求移动通信网络具有更大语音容量以接纳更多的电话呼叫。目前移动通信市场所显现的增长趋势要求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提供以下两种主要业务:一是发送和接收时需要同样带宽(对称)的低比特率语音业务;二是发送和接收时需要不同带宽(非对称)的高比特率互联网业务。目前,企业局域网和无线 I n t e r n e t接入等用户对数据业务的需求都将使得现有2 G及 2.5 G的网络容量在最近两到三年内达到极限,
17、因此市场需求要求 3 G加快发展巨,。1.3.1.2 3 G 的频谱效率比2 G 高 传统蜂窝系统的频谱效率有如下几种定义,分别是:每蜂窝小区的信道数(信道数/小区);每平方公里的信道数(信道数/平方公里):每蜂窝小区每兆赫频带可提供的最大信道数(信道数/小区/兆赫)。由于 3 G从 8 K b i t/s的语音业务到3 8 4 K i t/s的不同的多媒体业务所要求的业务信道的带宽都是不同的,因此,原先所定义的以每 M H z的语音信道数量来衡量系统效率的概念应被更贴切和独立于所传业务的每M H z 和每小区数据吞吐量,即频谱效率这一概念的代替 。在非对称包交换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方面,所有不对
18、称的双工业务的典型特征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业务量负载的不对称性。采用C D M A 技术的3 G 满足了非对称业务为了达到最佳频谱利用率,每种业务都可灵活地利用频谱资源的要求,频谱效率非常高。通过下表,我们可以比较一下C D M A,T D M A 和F D M A 三种多址接入方式在同样5 M H z 带宽的情况下的频谱效率。通过表 1-2 和图 1-1 0,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W C D M A和 c d m a 2 0 0 0(l x)系统的理论容量不但与正交玛序列的分配有关,而且也与混合用户的数量及数据传输速率有关,因此它们的实际容量取决于上述条件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由于c d m
19、a 2 0 0 0(l x)和 W C D M A系统可以为每种业务灵活地分配频谱资源,总的来说3 G 的频谱效率比1 G 和2 G 要高许多。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1.3.2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要 2 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支持话音业务,而作为 2.5 G的代表的 G P R S 是为了使G S M满足未来移动数据通信业务的发展而引入以提供分组无线业务为基础的系统,是在原有 G S M网络上进行扩充,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电路交换的系统,只适合于处理带宽要求比较均匀的话音业务,其提供低速数据业务的能力虽然也可以承载数据业务,但所提供的数据承载业务速率较低,且Q o S(Q u a l i t y
20、o f S e r v i c e)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多媒体、多呼等新业务要求【a 1 3 G是移动通信和 I n t e r n e t结合的必然产物。随着多媒体、电子商务、W W W等应用在固定网的普及,移动数据业务,特别是移动 I P业务需求增长迅速,用户对移动网也提出了高速率通信业务与非对称数据传输、更高的频谱效率、根据数据流量和时间计费的新的收费机制、更高的网络容量和服务质量、支持多个同步连接等许多新的要求。3 G 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提供中高速数据业务,实现多媒体业务传输的能力。由于数据业务的传送任务大多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对传输速率的要求也往往变化较大,因此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处理比较
21、合适。第三代多媒体移动通信(3 G)主要采用宽带 C D M A技术,提供数据的能力大大提高,具有高带宽、高速率、多媒体化、综合化、智能化和个人化的特点,分组数据速率在静止时可达2 M b p s,步行时为3 8 4 K b p s,车载为1 4 4 K b p s,在Q o S 方面也有很大改进,可以支持多媒体、多呼等新业务,。1.3.3市场竞争和国际漫游需求 3 G 在设计上使用公用频段,具有高度的通用性,系统中的业务以及它与固定网之间的业务可以兼容,拥有足够的系统容量和强大的多种用户管理能力,能提供全球漫游,用户可以在整个系统甚至全球范围内漫游,巨 可以在不同速率、不同运动状态下获得有质
22、量保证的服务,是一个覆盖全球的、具有高度智能和个人服务特色的移动通信系统。这些原因决定了3 G 将最终成为移动通信的主流。1 G 和2 G 是针对传统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的系统,随着用户数的迅猛增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容量的发展需要。在未来的信息社会,图像、话音、数据 第一章绪论竺旦竺旦竺旦竺旦旦 旦旦旦旦旦旦旦相结合的多媒体业务和高速数据业务的业务量将大大超过传统业务的业务量,1 G和 2 G 系统也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用户的业务需求。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公共陆地网传输的许多业务,也必与移动通信系统接口,所以新一代移动和个人通信系统,即第三代移动和个人通信系统(I M T-2 0 0 0
23、)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成为电信领域的一个新热点。1.4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对课题研究的背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说明了 3 G网络发展的重要性,并对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了 1 G 和 2 G 系统采用的技术、网络结构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通过移动数据应用的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重点介绍了 G P R S的网络结构和它在移动互联网系统中的位置,并对 G P R S的特点作了详细的解释。最后以频率资源、业务发展及市场竞争等三个方面,论证了 3 G发展的必要性。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3 G 系统的技术标准、关键技术与网络结构2.1 I M T-2 0 0 0目标和要求工 T U
24、明确指出 3 G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网络全球化、业务综合化和通信个人化 X 0 73 G 系统在全球范围设计高度一致 工 M T-2 0 0 0家族成员内部以及 I M T-2 0 0 0与固定网络之间各种业务的相互兼容,并且与现存的第二代系统具有无缝的互操作性和切换能力。同时,3 G系统采用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使用户能以较低成本的多模手机在整个系统和全球漫游一一一低价格的设备和服务满足通信个人化的要求。2.1.2 适应多环境 采用多层小区结构,卫星移动通信结合在一起即微微蜂窝、微蜂窝、宏蜂窝,将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和2.1.3 3 G 的性能要求 3 G系统具有高质量的性能条件、宽松
25、的性能范围和先进的多媒体服务质量 (Q o s)控制能力,可灵活地引入新的业务。高频谱效率、高系统容量、高服务质量、高保密性能和强大的多用户管理能力,以及支持多路话音、高速分组数据同时传输的系统特性,使 3 G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话音、可变速率的数据及高分辨率的图象等各种类型的业务,适应从话音到低速数据,乃至非常高速的分组和电路数据业务发展的需要。2.1.4 3 G 无线传输技术需要满足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3 G 无线传输技术需要满足以下要求2.1.4.1 提供多媒体业务,速率最高到2 M b/s,1 室内环境比特率:2 M b/s 室内环境电池波传播环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_3G 移动 通信 无线网络 优化 技术 研究 实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