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冲激式超宽带通信系统理论及其多址技术研究.pdf
《硕士论文-冲激式超宽带通信系统理论及其多址技术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论文-冲激式超宽带通信系统理论及其多址技术研究.pdf(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位研究生)题目:泣邀式超童董通信丕统理途及墓垒丝楚苤鲤究作者:盗蜇学科专业:通信量篮J 旦丕统2 0 0 7 年3 月两北工业大学硕十学竹论文摘要摘要超宽带(U l 仃a w i d e b a n d 简称u w B)技术是近年来研究机构和工业界广泛关注的技术,许多公司及高校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它具有结构简单、功耗低、隐蔽性能好、处理增益高、数据传输速率高和多径分辨能力强等优点,使得其非常适合在战场军事环境中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无载波u w B 通信中系统设计方面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在无载波u w B 通信系统中,脉冲设计是最为独特和重要的部分之一。文中在对
2、几种不同的窄脉冲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种混合波形设计方案,该方案能满足频谱规范对u w B 通信系统的要求,适合在超宽带通信中做为信息调制的脉冲波形。在u w B 通信系统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需要对其做扩频调制处理,因此在设计u w B 系统时加入了码分多址调制。仿真结果表明,经过调制后的系统性能相对调制前有很大改善。在研究传统U w B 通信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调制方式,这种调制方式将传统的脉幅调制和脉位调制结合起来。与传统的调制方式相比,由于加入了系统级联的思想,薪调制方式能在系统复杂度增加很小的情况下提高系统容量,并使系统的安全性及隐蔽性得到很大的改善。通过仿真结果
3、可以看出,新调制方式的功率谱密度相比传统调制方式更低,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隐蔽性。关键词:超宽带,跳时,脉冲幅度调制,脉冲相位调制,功率谱密度,误码率西北1 二业大学硕+学付论文A B s l l 认c TA B S T R A C Tu l 仃a W i d cB a n d(U w B)i sat e c h n o l o g yt 1 1 a th 鹌b e e nd r a w nc o n s i d e r a b l ca n e n t i o nf b o mb o t ht h er c s e a r c hi n s t i t I l t i o na I l di I
4、 l d u s 竹r e c c n t l y,m 锄y m p 锄i e s孤dc o l l e g e sa l s 0c o n c e i m r a t eo nm i st e c l l l l o l o g y U W Bt e c h I l o l o g yh 髂t l I ef e a t u r e so fd e V i c cs i m p l e s s,l o w e rt r a I l s m i s s i 彻p o w e r h i 曲c rg a i n 锄dd a t ar a t e,m u l t i p a t l lr e l u
5、 t i o n p a b i l i t y nc a nb cd 印l o y e df o rm i l i t a r y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1 1 l i sp a p 盯m a i n l yd i s c I l s s e st h ck e yp o i n t si I In o-c a r r i c fU W B 锄m u n i c a t j o ns y s t 锄d e s i 印,t l l e s ec 孤b ec o n d u d e sa sf b l l o w s:n ep u l s ed e s i 印i
6、s 咖eO ft h em o s ts p e c i a la l l di m p o n a n tp a r t si nt h en o c a r f i c rU W B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s y s t 锄T 1 l i sp a p c rb 咖gf o n】l,a r dam i x c dw a v e f o 彻d e s i 髓m e t h o db 鹞c d 彻m er c s e 砌O fs e V a ld i f f c r e n tp u I s ew a v e f o 玎n,t h i sm e t h o dc a
7、l lm e c tt l l es p e 咖mf c q u i r e m e mt ot h eU W Bc o m m u l l i c a t i o ns y s t c m T 1 l e r r f b r e,t l I i sd e s i g ni ss u i t a b l ef o ru s i l l gj nt h eU W Bs y s t e m ht h eU W Bc o m m u l l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t o 锄h a n c ct l l es y s t e ma b i l i t y,s p r e a
8、 ds p e c t m mp r o c c s si sn e c e s s a 哆S Oi nt l l eU W Bs y s t 哪d e s i 印,t h e d cd i v i s i o nm u l t i p l ea c c e s s(c D M A)1 1 h es i m u l a t i 衄r c s u l ts h o w st l l a tt h r o u g ht l l em o d u l a t j o n t l l es y s t e mp e r f b m l a n c eb e c o m e sb e t t e f n
9、 i sp a p e r b r i n gf b n a f dan e wm o d u l a t i o nm e t h o db a s e d 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l I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o d u l a t j o nm e t h o d T h en e wm o d u l a t i o nm e t h o du n i t e s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t h ep u l s e 锄p l i t u d cm o d u l a t i o n(P A M)觚dp u
10、l s ep o s i 廿o nm o d u l a t i o n(P P M),c o m p a f ct 0t l l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o d u l a t i 伽m e t h o d,s j l l c ct h es y s t e mi sa d d e dt h ec o n c a t e n a t i o ni d,t h en e wm e t h o d 啪i m p r o V et h es y s t e mc a p a c i t y,s e c u r i t y 卸dj u s ta d dal i t t l e
11、i nt h cs y s t e m m p l c x i t y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i m u l a t i o nr c s u I t s,t h ep O w c fs p e d r a ld e n s i t y0 ft h en e wm e t h o di sl o w e rt h a nt l l e 仃a d i t i o n a lm e t h o d,t t l e r c b yt h es y s t e m,sn c c a l m e n ta b j l i t yi si m p m v e d K e y
12、 w o r d s:U W B,t i m e h o p p i n g,n M,P P M,P S D,B E RI I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本人保证,毕业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再撰写的文章一律注明作者单位为硒北工业大学。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沪7
13、 年夕彬日指导教师签名如。7 年?月,名|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秉承学校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科学道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F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本人或其他已申请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愿意承担一切相关的法律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弘7 年,月如妞西北T 业大学硕十学伊论文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 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各
14、种无线通信系统相继出现,使可利用的频谱资源日趋饱和。然而,人们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求仍在不断提高,希望其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成本更低、功耗更小。在这样的背景下,超宽带(U l t r a w i d eB 翘du w B)技术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己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研究、开发的一个新热点。超宽带通信技术的特点使得它在无线电通信、雷达、跟踪、精确定位、成像、武器控制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军事领域中,从超宽带通信技术问世以来,由于其优秀的性能,在未来的微型无人机(M A V)项目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像阿富汗那样复杂的地形以及伊拉克那样的城市环境中,需要飞行器更加接近地面执行任务。微
15、型无入机(M A v)的体积小、成本低、可探测性低、难于拦阻,组网灵活等众多优势使得其必将成为未来低空层次的主战无人机。而无人机在执行军事任务(尤其是进行攻击)时,进行必要地组网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整体的抗毁性和战斗力。因此在实际的军事行动中,势必将多架微型无人机进行组网形成一体化的微型无人机群,然后将上百架这种微型无人机进行组网并投放到所需地区上空,并使其四处飘游。由于微型无人机几乎是不可探测的,所以该微型无人机群可以完成很多艰巨的任务,从监视、打击移动目标到重要区域保护,从探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到战场环境成像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在战争中,攻击型微型无人机群可以对航母甲板上的舰载机群或军舰进行毁灭
16、性打击。对M A、,的研发,将面临着许多关键技术的进一步研究、论证和实验。而超宽带技术可以在近距离内获得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并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无线网络的接入技术。本文结合国内某研究所无人机项目,对该所进行的小型无人机通信系统进行预研及技术论证,在此基础之上,对该项目中若干环节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使得超宽带数据链在工程实践中的关键技术得到改进和提高。1 2 超宽带通信技术简介、系统组成及关键技术1 2 1 超宽带通信技术简介西北二r 业大学硕七学付论文第一章绪论目前各国对超宽带技术的定义不尽相同,美国F c 对于超宽带的定义为:翌釜二;盟 2 0(或者总带宽超过5 0 0 M
17、 H z)(1 1)c式中,H、,L 分别为功率较峰值功率下降1 0 d B 时所对应的高端频率和低端频率,五为载波频率或中心频率,如图1 1 所示。由图可以看出,u w B 信号的带宽不同于通常所定义的3 d B 带宽。图1 1 超宽带信号与窄带信号比较“超宽带”信号只是从信号带宽的角度定义无线电信号的,因此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其中,最典型的实现方式是采用冲激无线电(m,I l n p u l s e R a d i o,又称脉冲无线电,P u l s c R a d i o)它是以占空比很低的窄脉冲(纳秒级宽度)而不是以正弦载波作为信息载体的无线电技术。本文中所称“超宽带”都是指这种基于
18、窄脉冲实现的超宽带,即超宽带冲激无线电(u l t mw i d e b 锄dI l I l p u l R a d i 0)。显然,超宽带无线电直接发射冲激脉冲串,不再具有传统的中频和射频的概念。此时发射的信号既可看成是基带信号(依常规无线电而言),也可看成射频(R F)信号(从信号的频谱特性而言)。超宽带信号的带宽主要由脉冲波形决定(发射天线通常作为带通滤波器),一个信息符号可映射为多个这样的脉冲。由于脉冲的宽度很窄,发射信号具有很宽的频谱。超宽带信号的这些性质决定了它有如下特点:1 隐蔽性超宽带无线通信发射的是占空比很低的窄脉冲信号,脉冲宽度通常在1 n s 以下,射频带宽可达1 G H
19、 z 以上,且所需平均功率很小,信号隐蔽在环境噪声和其它信号中,难以被敌方检测。这是超宽带信号较之常规无线电通信最突出的特点。2 高处理增益处理增益定义为信号射频带宽与信息带宽之比。超宽带无线电通信可以傲到比目前实际扩频系统高得多的处理增益1 2 J。2两北下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3 穿透能力超宽带信号的频谱从接近直流到几个G H z,信号中的低频成分具有很强的穿透树叶和障碍物的能力,有希望填补常规超短波信号在丛林中不能有效传播的空白。试验表明,适用于窄带系统的丛林通信模型同样可以适用于超宽带系统;超宽带技术还能实现隔墙成像。4 多径分辨能力由于超宽带信号是时间极短,占空比极低的脉冲,在
20、接收端,由于多径距离应小于脉冲宽度和传播速度的乘积,因此多径距离是很小的,多径信号在时问上能做到有效分离。大量实验表明,对常规无线电信号多径衰落深达(1 0 弓O)d B的环境,对超宽带信号的衰落最多不超过5 d B。另外,由于多径信号在时间上很容易分离,可以方便的利用R a k e 接收技术,以充分利用发射信号能量,提高信噪比,从而改善通信质量。5 高传输速率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是通信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高速率传输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从信号传播的角度考虑,超宽带无线通信由于能有效减小多径传播的影响而使其可以传输高速率数据。目前有文献表明,在近距离上(3
21、。4 m)的传输速率可达4 8 0 M b,s。6 空间容量大“空闻容量”(比特,(秒米2):b(s m 2)是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指标,根据h I t e l 公司的研究报告,正E E 8 0 2 1 1 b 的空间容量为1 k b(s m 2),蓝牙的空间容量为3 k b(s m 2),m E E 8 0 2 1 1 a 的空间容量为8 3 k b(s m 2),超宽带无线通信的空间容量为1 0 0 0 k b(s m 2)。在空间容量方面,超宽带无线通信比现有的系统具有更大的优势。直观比较如图1 2 所示。8 u e 协撒h 2,I E E t#W,0,图1-2 超宽带无线通信与几种无线技术
22、的空间容苗比较3徽上TTTJJ+tlJ上娴潮。西北下业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第一章绪论7 收发设备简单因为可以直接发射无载波的脉冲串,不需要进行传统的中频和射频调制,收发设备也就比传统信号的收发信机简单。此外,由于纳秒级的窄脉冲具有很强的测距精度,采用超宽带无线通信,很容易将测距、定位与通信合一,这也是超宽带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新趋势。1 2 2 超宽带通信系统组成目前超宽带通信系统的组成方式依据其调制方式的不同有:脉冲幅度调制(P A M)、脉冲位置调制(P P M)调制、直扩调制(D S U w B)以及混合调制(如跳时脉幅调制或跳时脉位调制)等。本文重点对跳时脉幅调制(T H P A M)及跳时
23、脉位调制(T H P P M)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调制方式,将之命名为脉幅置乱跳时脉冲相位调制。其系统组成如图1 3 所示。图1-3 超宽带脉幅置乱跳时脉冲位置调制系统组成框图对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包括脉冲波形设计,无线信道模型研究,冲激序列的产生、调制、发射、接收、同步,以及系统性能分析等方面,对该系统性能的研究将在后续章节中详细讨论。1 2 3 超宽带通信系统关键技术本文重点介绍的超宽带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信号波形产生、信道模型分析、扩频及数据调制、数据解调及同步。下面对这几项技术做简单介绍。1 2 3 1 脉冲调制技术4西北丁业大学硕十学仿论文第一章绪论冲激式超宽带系统中信息
24、的发送是使用极窄脉冲来实现的。由于脉冲的存在时间极短,因此其频谱范围极宽。在设计超宽带通信系统时,一定要考虑与其它窄带系统之间的干扰问题。所以,调制脉冲的选择是系统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脉冲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因此,设计具有良好特性的窄脉冲会为系统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超宽带通信系统中窄脉冲的特性分析及脉冲的选择将在第二章中详细介绍。1 2 3 2 信道模型分析由于无人机使用的环境主要是在室外,因此,分析超宽带信号的室外信道模型将有助于了解超宽带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性能。超宽带信号传播特性分析对于系统设计,如天线分集、均衡、编码等问题和性能分析等诸多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国
25、内外介绍超宽带室外信道模型的相关文献并不多,因此寻找适合超宽带信号的室外信道模型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本文将在第三章重点介绍几种超宽带室外信道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1 2 3 3 扩频及数据调制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建立,并不只是简单的脉冲形成及发送。任何通信系统都需要在发射端进行数据的调制处理,超宽带系统也不例外。当发射系统只是简单地发送窄脉冲时,实验表明,系统的性能并不理想,有必要对其进行调制处理。由于扩频通信的诸多优点,以及近年来该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本文中的系统设计时,融入了扩频通信中的码分多址技术。即使用跳时码进行数据调制,这样不仅能够满足系统实际应用中对多用户的要求,也改善了系统的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硕士论文 冲激 宽带 通信 系统 理论 及其 技术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