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__娄底水府片区总体规划(.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__娄底水府片区总体规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__娄底水府片区总体规划(.pdf(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总 则.1 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发展策略.3 第三章 水府片区定位与规模.6 第四章 区域协调发展规划.8 第五章 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10 第六章 空间布局与土地使用强度控制.14 第七章 产业布局与示范项目.17 第八章 综合交通规划.20 第九章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26 第十章 绿地系统与景观特色规划.28 第十一章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34 第十二章 综合防灾规划.40 第十三章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规划.43 第十四章 空间管制规划.48 第十五章 分期建设与规划项目库.50 第十六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54 第十七章 附则.57 附:“两型社会”特色规划.
2、58 一、规划的两型特色.58 二、两型社会指引下的指标体系.59 三、规划项目库.60 四、两型的重点示范项目.66 1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第第 1.0.11.0.1 条条 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战略,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积极促进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发展,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贯彻娄底市委、市政府关于水府片区的发展战略。加强规划管理,指导示范片区各项管理活动按照两型社会的要求有序开展,促进示范片区建设的有序开展,编制娄底水府示范片区总体规划(2010 年2030
3、年)(以下简称本规划)。第第 1.0.21.0.2 条条 规划区范围规划区范围 娄底水府片区范围包括娄底经济开发区涟滨办事处、大埠桥办事处,娄星区万宝镇、茶园镇、大科办事处、百亩乡和娄星经济园,双峰县蛇形山镇、洪山殿镇,涟源市水洞底镇等乡镇、办事处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涉及 1 个园区,3 个街道办事处,5 个镇,1 个乡,6 个社区居委会,52 个行政村,总用地面积 120 平方公里。在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本规划要求,并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第第 1.0.31.0.3 条条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1 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
4、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4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7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5.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2010 年 1 月);6.湖南省 3+5 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8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规划编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湘政办函201064 号;2 9.娄底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10.娄底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11.国家、湖南省及娄底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第第 1.0.41.0.4 条条
5、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102030 年,其中近期为 2010 年2015 年,中期为 2016年2020 年,远期为 20212030 年,远景为 2030 年以后。第第 1.0.51.0.5 条条 规划指导思想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部崛起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改革为契机,以“两型社会”建设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积极对接融入长株潭,全面提升水府片区核心竞争力,强力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赶超”,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第 1.0.61.0.6 条条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1坚持
6、“两型”引领原则 2坚持“四化”促进原则 3坚持区域协调原则 4坚持城乡统筹原则 5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6坚持创新驱动原则 7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第第 1.0.1.0.7 7 条条 水府示范片区主要示范任务水府示范片区主要示范任务 1探索资源型城市如何转方式、调结构,使之成为传统产业向创新型经济转变的示范。2探索湖南中部地区新型城市化路径,使之成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示范。3探索水府庙水库及周边湿地保护机制,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4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使之成为“两型社会”系统构建的示范。3 5探索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使之成为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示范。第第 1.0.81.0.8 条
7、条 规划强制性内容规划强制性内容 文本条文中下画线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违反。下位规划不得擅自违背和变更本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涉及规划强制性内容的修改,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发展策略规划目标与发展策略 第第 2.0.12.0.1 条条 总体发展战略总体发展战略 按照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以统筹城乡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等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
8、格局。第第 2.0.22.0.2 条条 实施策略实施策略 1经济发展策略经济发展策略(1)“两型”产业策略:培育“两型”产业,不断引进“两型”产业,改善企业的“两型”等级、培育生态型产业链。(2)产业集群策略:始终把培育企业集群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以集群竞争代替产业竞争,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招商引资龙头策略:立足现有发展基础和优势产业,始终坚持招商龙头地位,突出择商选资理念,引进资金、科技、项目、技术和人才,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社会发展策略社会发展策略(1)加强人居环境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
9、全面发展,大力加强人居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区域设施水平,提高环境质量水平。(2)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 4“数字水府”,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与现代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相适应的水平。(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4)促进社会公平。3生态环境发展策略生态环境发展策略(1)转方式保护策略 贯彻科学发展观,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协调发展,坚持建设和预防并重,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2)构建
10、生态网络策略 以稳定、持续和高质量的生态网络体系为核心,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的综合治理,特别是以孙水、涟水和仙女寨和水府庙为核心的生态网络的建设和保护,保护河湖水系、山体林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加大生态廊道、区域绿地、环城绿地、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4空间发展空间发展策策略略(1)拓展:拓展主要体现城市在空间上的延伸,示范片区是娄底未来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产业和城市功能的拓展方向。(2)整合:整合各类要素,包括空间整合、产业整合、行政管理等内容,通过整合,形成合力,加速示范片区的发展。(3)协调:示范片区的建设要与主城区相协调,同时又要和周边县市相协调,各个组团形成功能互补,协
11、调发展。(4)提升:示范片区作为娄底未来新的增长极和新城中心,通过整体形象的塑造提升城市品质,打造高档次的新城。5“两型社会”构建策略“两型社会”构建策略 资源节约策略:(1)节水:建立湿地系统,提高节水技术,大力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和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发展中水利用。(2)节地:组团开发,工业区提倡多层厂房,交通沿线实行节地建设模式,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投资强度,提高单位建设用地产出。5(3)节能: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与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4)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环境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交通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友好策略:(1)保护多
12、样化的生境系统与原生态自然景观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湿地、林地等。(2)加速环保产业与环保设施建设,促进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3)更加注重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人文环境的综合协调。(4)加快生态新城的建设,提高绿化景观水平,提升城市品质。第第 2.0.2.0.3 3 条条 规划总目标规划总目标 充分把握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战略发展机遇,发挥综合优势,把示范片区建设成引领湘中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两型”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逐步形成经济高效、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示范区。第第 2.0.2.0.4 4 条条 “两型社会”建设的分项发展目标“两型社会”建设的分项发展目标 1
13、 1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目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产业不断升级,提高建设用地的产出水平,从而促进土地集约节约使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5 年示范片区总产值达到 300 亿元,2020 年达到 1000 亿元,2030 年达到 2400 亿。2 2社会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 保障社会和经济同步发展,避免在建设的过程中注重经济发展、忽略社会发展,同时使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物质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同步提高。规划期末社会保障综合覆盖率大于95,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9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0元,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尼
14、系数控制在0.2以内,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5岁以上,恩格尔系数降到35以下。3 3环境发展目标环境发展目标 6 通过量化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任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示范区首先考虑的内容,提升示范片区的环境质量。到规划期末,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小于11平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孙水、涟水的所有控制断面,全部达到国家类以上环境质量标准。规划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类以上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4.4.资源利用与保护目标资
15、源利用与保护目标 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国家耕地保护战略目标。节约用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倡导土地空间的紧凑利用和适度混合利用。开展村庄用地整理,提高乡镇和村庄人口与产业的聚集水平。强化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区域统一管理,坚持“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努力建设节水型示范片区;发展节水产业,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器具,提倡循环用水和污水处理回用;构建多水源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到203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水耗降到60立方米以下。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清洁能源利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
16、源。2030年,单位GDP能耗达到0.85吨标煤/万元,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的40%以上。娄底水府示范片区分项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见“两型社会”特色规划。第三章第三章 水府片区定位与水府片区定位与规模规模 第第 3.0.13.0.1 条条 水府片水府片区的定位区的定位 水府片区定为:先进制造业配套服务聚集区、新材料研发区、文化与生态水府片区定为:先进制造业配套服务聚集区、新材料研发区、文化与生态休闲旅游区和新型城市化建设示范区。休闲旅游区和新型城市化建设示范区。7 第第 3.0.3.0.2 2 条条 产业定位产业定位 以两型产业为主导,构建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农业协调发展的低以两型产业为主导,
17、构建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农业协调发展的低碳经济示范区。碳经济示范区。1新型工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新型工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2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地产、金融、会展、信息咨询、创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地产、金融、会展、信息咨询、创意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以生态旅游、商务休闲、体育休闲、文化娱乐等高意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以生态旅游、商务休闲、体育休闲、文化娱乐等高档次生活性服务业。档次生活性服务业。3绿绿色农业:都市型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商务休闲农业、旅游渡假色农业:都市型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商务休闲农业、旅游
18、渡假休闲农业为主休闲农业为主 第第 3.0.3.0.3 3 条条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1”3+5”城市群复合型生态枢纽 构建”3+5”城市群西部的蓝色和绿色复合生态枢纽,打造”3+5”城市群的生态安全屏障,形成生态宜居示范区。2高品质的旅游休闲渡假区 3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配套产业,新材料产业及研发。4区域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5城乡统筹的样板区 作为城市未来向外拓展的主要空间载体,示范区应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6生态宜居新区 第第 3 3.0.0.5 5 条条 水府片区水府片区人口规模人口规模 近期 2015 年城市人口为 12.5 万人左右;中期 2020
19、年城市人口为 25 万人左右;远期 2030 年城市人口为 48 万人左右。第第 3 3.0.0.6 6 条条 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 2015 年建设用地为 15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 120 平方米;8 中期 2020 年建设用地为 28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 110 平方米;远期 2030 年建设用地为 50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 105 平方米。第第 3 3.0.0.7 7 条条 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控制 1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2建立城市发展的动态监控机制,调控城市
20、建设用地投放总量和建设时序。3城市建设用地的投放与城市发展重点紧密结合,积极推动新城建设,合理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第第 3 3.0.0.8 8 条条 规划主要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主要建设用地指标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 16.5km2,占示范片区建设用地的 33%。注重居住区的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2工业用地 规划工业用地 9.5km2,占示范片区建设用地的 19%。提高产业的集聚度和土地使用效率,有效扩大产业的经济发展规模。3绿地 规划人均绿地大于 14 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1 平方米。4道路用地 规划人均道路用地 14 平方米。第四章第四章 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第第 4
21、.0.14.0.1 条条 与与“3+53+5”城市群城市群区域的协调区域的协调 将水府示范片区作为娄底市与“3+5”城市群对接的重要平台,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的重要载体。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统筹发展,协调管理,加强与区域内各大城市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调。9 与昭山示范区的九华片区和昭山片区总体定位充分对接,注重相互间的产业分工合作。1与省会长沙的协调 充分利用省会长沙的产业、交通、科研、人力资源等各种优势加强与长沙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调。2与湘潭、湘乡的协调 加强与湘潭、湘乡的协作。利用涟钢和湘钢的优势,打造辐射湖南中西部的钢铁深加工基地;与湘潭加强物流
22、协作和物流园区发展。加强与湘乡的生态资源保护协作,尽快制订高层次的水府庙流域保护开发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和工作机制,共同开发旅游市场,保护生态和旅游资源,支持形成娄底至韶山的旅游产业带。加强娄底湘潭株洲醴陵的城际铁路、湘潭-娄底油、气管道建设的对接。3与衡阳的协调 利用水府示范片区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以及衡山的宗教旅游和自然生态资源,发展形成生态文化与宗教文化想结合的旅游发展轴线,推动两地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加快汨罗益阳娄底衡阳城际轨道、益娄衡高速公路以及安张娄衡铁路娄底至衡阳段的对接。4与益阳的协调 加强与益阳基础设施和生态旅游产业方面的协调。尤其是加快汨罗益阳娄底衡阳城际轨道、益娄
23、衡高速公路以及安张娄衡铁路益阳至娄底段的对接,通过交通的对接,促进产业方面的联动发展。第第 4.0.24.0.2 条条 与市域范围内县市协调与市域范围内县市协调 1与娄底中心城区的对接 功能上的有机互补与相互协调,使整个娄底市的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考虑,城市路网、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全面对接。2与双峰县的对接 交通方面,加强安张衡铁路两地的建设与对接。通过上瑞高速、益娄衡高速、S209省道以及洛湛铁路和娄衡铁路加速示范片区与双峰县的交通联系。产业方面,通过与双峰县的协调与合作,大力推进水府示范片区南部农业示 10 范与宗教文化旅游的发展,加强与富厚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
24、单位对接,形成特色旅游线路。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示范片区与双峰县相邻的区域不重复建设,合理分配与利用。3、与涟源市的对接 交通方面,完成好安张衡以及沪昆高铁建设的对接工作。通过长娄高速、二广高速、省道S210、省道S312以及沪昆铁路加强示范片区与涟源市的交通联系。产业方面,通过水府示范片区仙女寨水府庙生态核心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以及涟源市湄江生态旅游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强强联手,形成娄底市的一条生态旅游资源发展轴,推动两地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与示范片区相邻的区域做到资源共享,统筹安排利用。4.与冷水江市的对接 通过洛湛铁路与S312省道以及规划的长娄新高速、娄新高速和
25、长娄新城际铁路的对接。产业方面,加强能源、原材料以及大嵊山-波月洞风景名胜区的对接,加强旅游线路的对接与旅游产业的合作。5.与新化县的对接 通过沪昆铁路、S312省道以及规划的娄新高速和长娄新城际铁路的联系,加强自然生态资源的对接,与新化县从环境上形成一条高标准的生态廊道,在产业上形成一条国家级自然生态旅游专线,加强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合作。第五章第五章 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 第第 5 5.0.0.1 1 条条 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按照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在满足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城市化,根据城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株潭 城市群 社会 示范区 _ 娄底 水府片区 总体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