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P2P通信网络研究与设计.pdf
《SIP-P2P通信网络研究与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IP-P2P通信网络研究与设计.pdf(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IP-P2P通信网络研究与设计姓名:王方金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指导教师:张晓瑜20100602摘要SlP-P 2 P 通信网络研究与设计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生:王方金指导老师:张晓瑜讲师摘要随着3 G 牌照的发放,运营商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运营商都在积极地提供富有个性的新业务。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正在准备部署下一代通信网络I M S。I M S 主要采用S I P 进行呼叫控制,与接入端无关,能够灵活提供多种业务。同时从架构来看,分布化,均质化,自组织以及智能路由是网络发展的趋势,传统的C S 模式存在多种固有的问题,因此基于S I P
2、协议的网络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便可能导致无法通信;而P 2 P 的优点使它具备解决传统C S 问题的天然特性,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C S 结构的弊病。在理论分析方面,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内主要运营商对P 2 P 和S I P 的研究以及部署情况,指出了P 2 P 技术以及S I P 协议在当前电信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研究了P 2 P 技术与主流P 2 P 算法,深入分析了其中的C h o r d 算法结构。随后主要研究了S I P 协议的的特点以及S I P 会话的建立,维护,断开等过程,研究其实现方法;并对相关协议体系结构进行了补充探讨。在实现方面,论文在参考了I E T F相关草案的基础上提出了
3、基于P 2 P 的S I P 通信网络系统的实现方案,利用P 2 P的优势克服S I P 协议集中式构架带来的单点失效等性能劣势,从而保证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论文给出了该通信系统构架模块的功能,并对其中的部分功能进行了实现,结果表明它能满足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从而初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关键词:P 2 P,S I P,C h o r d 路由算法A B S T R A C TR e s e a r c ha n dD e s i g no nS I P P 2 P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N e t w o r kS y s t e mM a j o r:C o m m
4、 u n i c a t i o n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N a m e:F a n g ji nW a n gS u p e r v i s o r:L e c t u r e r X i a o y uZ h a n gA B S T R A C TW i t ht h el i c e n s e so f3 Gr e l e a s e d,t h ec o m p e t i t i o nb e t w e e no p e r a t o r si si n c r e a s i n g l yd r a m a t i c;
5、a l lt h eo p e r t a t o r so fC h i n aa r ed o i n gt h e i ru t m o s tt op r o v i d en e wp e r s o n a l i z e ds e r v i c ei no r d e rt oa t t r a c tm o r ep e o p l e C u r r e n t l y,C h i n aM o b i l ea n dC h i n aT e l e c o ma r ep r e p a r i n gt od e p l o yt h eI PM u l t i m
6、e d i aS u b s y s t e m(I M S),w h i c hm a k e s 暇o ft h eS I Pp r o t o c o lt op r o v i d es e s s i o nc o n t r o lf u n c t i o n I M Sc a nw o r kw i t h o u tc o n s i d e r i n g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e r m i n a l s,a n di t Sq u i t ef l e x i b l et od e p l o yn e ws e r v i c e s
7、 I nr e s p e c to ft h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n e t w o r k,c h a r a c t e r ss u c ha sd i s t r i b u t e d,h o m o g e n i z e d,s e l f-o r g a n i z e d,a n di n t e l l i g e n tr o u t 迦a r eb e c o m i n gi r r e s i s t i b l e T h e r ea l em a n yd r a w b a
8、 c k si nt r a d i t i o n a lC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m o d e l,h o w e v e r S oi st h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b a s e do nS I Pp r o t o c o l,i tm a yb ep a r a l y z e di ft h es e r v e rf a i l s 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P 2 Pt e c h n o l o g ym a k ei to w nt h en a t u r a lm e r i t
9、so fs o l v i n gt h e s ep r o b l e m s,t h e r e f o r eb e c o m i n gt h ej u s to p t i o n I n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a s p e c to ft h i sp a p e r,f i r s t l yi ta n a l y z e st h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o fr e s e a r c ha n dd e p l o y m e n to nt h eP 2 Pt e c h n o l o g ya n dt
10、h eS I Pp r o t o c o lw i t hr e s p e c tt ot h ed o m e s t i co p e r a t o r s,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e i rc u r r e n tp r o b l e m s S e c o n d l y,t h i sp a p e rs t u d i e st h eP 2 Pt e c h n o l o g ya n di t sa l g o r i t h m si nt h em a i n s t r e a m,p a r t i c u l a r l yt h
11、 eC h o r da l g o r i t h m T h e nt h i sp a p e rs t u d i e st h ef e a t u r e so fS I Pp r o t o c o la n dt h ep r o c e s so fs e s s i o n S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m a i n t e n a n c ea n dt e r m i n a t i o n;m e a n w h i l em a k e s$0 1 1 孵s u p p l e m e n t a r yd i s c u s st ot
12、h es y s t e m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sf o r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t h i sp a p e rb r i n g su pt h eS I P-P 2 P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s c h e m ei nr e f e r e n c et ot h eI E T F SP 2 P S I Pd r a f t T l 硷s c h e m em a k e sf u l lu o ft h em e r i t so fP 2 Pt e c h n o l o g yt oo v
13、e r c o m et h ep r o b l e m si n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n e t w o r ku s i l l gS I P;t h u sg u a r a n t e e st h en e t w o r kr e l i a b i l i t y M e a n w h i l et h i sp a p e rg i v e sd e t a i l sa b o u tt h ef u n c t i o nm o d u l e si nt h eS I P-P 2 Ps y s t e mI l lA B s T
14、R A C T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m a k e ss o I I 把o ft h e mi m p l e m e n t e d T h eo u t c o m es h o w st h a tt h i ss y s t e mc a nm e e tw i t ht h eb a s i c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h e r e b yp r e l i m i n a r yp r o v e si t sf e a s i b i l i t y K e y
15、w o r d s:P 2 P,S I P,C h o r dR o u t i n gA l g o r i t h mI V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原创性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歪j 寻盒日期:劫l D 年0 6 月0 2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
16、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至旁金日期:黝D 年D 6B 0 2 日导师签名:绊晓榆日期:如b 年6 月弓日第l 章绪论1 1 课题背景第1 章绪论随着国家3 G 牌照的发放,运营商问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大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要保证盈利,实现长远发展就要吸引更多的用户,保证用户的忠诚度与粘度。而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不断提供富有个性的新业务,只有凭借价格优势和独特的业务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
17、地。但是由于传统的P S T N 网的业务控制与承载耦合性极高,属于不可分割的网络,因此导致在P S T N 网络上开发新的业务很难,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业务更难。与传统电话网相比,分组网传送话音具有成本低、利润高、价格便宜、容易推出新业务等很多优势,分组电话逐渐成为发展方向之一,这也是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特性之一。目前N G N(N e x tG e n e r a t i o nN e t w o r k)有两种信令协议可以选择:S I P 1】(S e s s i o nI n i t i a t i o nP r o t o c 0 1)和H 3 2 3 1 2 1。H 3 2 3 由I
18、 T U 站在传统运营商的角度提出,沿用的是传统电话信令模式,将V o I P 电话作为传统电话来处理,但是信息的传输方式发生了改变,由电路交换变成了分组交换。作为运营商,部署H 3 2 3要保证与当前网络的兼容性,可控性以及管理性等因素,因此是复杂的通信协议族,理解和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与H 3 2 3 相比,S I P 则较为简单,类似H T T P 协议,是作为I n t e r a c t 的一种应用而提出的;它只负责一个或多个参与方的终端设备会话的建立,控制以及会话的结束这些初始化工作;至于其他的细节,如编码,传送方式等S I P 并不涉及,而是通过其他的协议来协调实现。S I P 独
19、立于底层网络传输协议和媒体,是一种应用层的信令协议;因此较为灵活,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同时它也是开放的,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开放的A P I 较容易地为通信网络添加新功能,可以缩短新业务应用的开发周期,运营商由此可以快速地部署全新的服务。而如果使用H 3 2 3 或S S 7 3】标准,则提供商必须等待可以支持这种新媒体的协议新版本。S u nM i c r o s y s t e m s 的J a v aC o m m u n i t yP r o c e s s 等组织正在使用通用的J a v a 编程语言定义应用编程接口(A P I),以便开发商能够为服务提供商l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企业构
20、建S I P 组件和应用程序【4】。S I P 比较典型的应用服务包括市话和长途电话技术、在线服务、即时消息、视频点播、C e n t r e x(C E N T R a lE x c h a n g e)如当前移动的短号业务、多媒体电话(M M T E L)、多媒体彩铃业务(M R B T,M u l t i m e d i aR i n gB a c kT o n e)如企业明信片:呼叫者在拨打某个企业电话的时候会出现该企业的图片以及介绍等,该业务目前在中国移动已经实现。在S I P 设备方面,爱立信也早已开发出支持S I P信令和业务的硬件,目前以上介绍到的业务爱立信均已在硬件和软件上实
21、现。如今很多I P 电话、用户代理、网络代理服务器、V O I P 网关、媒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都在使用S I P。由于S I P 独立于传输层,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成熟的I P 分组网络,运营商也认识到S I P 技术对于他们的深远意义,对于急于部署高级智能网络(A I N)的运营商,使用S I P 均可容易地实现以上呼叫等待、主叫号码识别以及其他多媒体服务高级通信服务的功能部署,因此S I P 已经成为了下一代网络的核心协议,并在通信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所以各大运营商都在紧锣密鼓地规划下一代网络,希望提供新一代基于I P 的电信服务。一方面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正在积极准备部署基于S
22、I P 协议的下一代通信网络I M S。I M S(I PM u l t i m e d i aS u b s y s t e m)是3 G P P 在R e l e a s e5 版本提出支持I P 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它的核心特点是采用S I P 进行呼叫控制、与接入无关和能够灵活提供多种业务等。I M S 为未来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一个通用的业务平台,它是向A L LI PN e t w o r k 业务提供体系演进的重要一步。中国移动目前已经在深圳部署了采用S I P 信令的I M S 体系架构试点。该试点初期以C M N E T 网进行接入测试,已经能够实现当前S S 7 能够实现的所有
23、功能,而且增加了很多传统运营商不具备的多媒体业务,如一号通,M M T E L,多媒体会议等等。迄今为止,S I P 已经被选作为下一代移动网络的会话控制机制,相信大规模部署采用S I P 会话控制信令的通信网络在不远的将来即可实现。另一方面对P 2 P 技术而言,中国移动同时也提出了D S N 网络架构。该网络基于P 2 P 为主的分布式技术,面向移动互联网业务,具有电信级营运能力,属于位于业务和承载网络之间的核心网络,该系统由于利用了P 2 P 技术,因此具有协同工作的优点,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可以大大减轻运营商的维护和配置。2第1 章绪论由此可见,无论是下代网络I M S 所采用的
24、核心协议S I P,还是可以构建D N S 网络的P 2 P 技术,它们都已经成为当今的热门课题,本文正是综合考虑二者的优缺点,提出了将二者结合的通信模式。1 2 当前电信网络架构方面的挑战从电信网络架构来看,电信网络正从各种相互独立,各自分离的业务网逐渐融合到基于I P 承载的多业务网,在网络的发展方向,分布化,均质化,自组织,智能路由以及高性价比是大势所需。I M S 有望以统一的架构,融合各种接入网,一统一的业务提供机制为用户提供各种多媒体业务。作为I P 的核心网控制层,I M S 可以支持会话类和非会话类多媒体业务,其核心特点是采用S I P 协议【5 l。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
25、采用S I P 协议的电信网络架构如目前中国移动的I M S 测试网络都是基于传统的C S 集中式控制,在C S 的传统通信网络模式下,系统利用一个中央化的资料库,给用户建立一个固定的账号、以及动态I P 地址间的映射。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系统内部设备负载分担不平衡的现象,同时,C S 结构会随着用户的增多而呈现出多种固有的问题:在用户基数增加到一定的数目后,资源耗费会非常大,比如服务器停止响应,服务器数量要随之增加,对每个中心服务器的鲁棒性,安全性要求变高,单点失效等问题都会随之出现。S I P 协议的一个缺点就是注册代理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崩溃,成为单点失效问题,所以S I P 系统要有很强的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IP P2P 通信 网络 研究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