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无线通信原理.pdf
《【网络通信】无线通信原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通信】无线通信原理.pdf(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无线通信原理 无线通信原理 2003 年 8 月 I无线通信原理 1无线信道.1 11 自由空间无线电波传播.1 12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点.1 13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特性.2 131 短期(快)衰落.3 132 长期(慢)衰落.6 133 衰落特性.6 14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6 141 Okumura-Hata模型.7 142 COST231 Walfisch-Ikegami模型.9 15 覆盖设计.10 151 传播模型的选用及修正.11 151 基站覆盖预测.11 153 功率控制.14 2分集技术.15 21 分集技术的概念.15 22 分集技术的分类.15 23 显分集技术.
2、15 231 空间分集.15 232 极化分集.16 24 显分集的合并技术.18 241 信号合并准则.18 242 最大信噪比准则下的信号合并方法.18 25 隐分集技术.19 3无线通信多址技术.21 31 多址技术概述.21 32 频分多址.21 33 时分多址.22 34 码分多址.22 35 扩频技术.25 36 空分多址.27 4无线通信中的资源分配原理及算法举例.31 41 蜂窝的概念.31 42 以GSM为例介绍FCA.31 43 PHS无线市话的频率使用.33 431 频率分配.33 432 PHS 频率指配.35 44 多信道共用技术.35 45 微蜂窝与信道动态分配技术
3、.38 II无线通信原理 5语音编码技术.41 51 概述.41 52 脉冲编码调制.43 521 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43 522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48 6PHS通信系统中的基本调制技术.51 61 调制技术概述.51 62/4-QPSK调制.52 63 衰落和干扰中/4-DQPSK的性能.53 7天线.56 71 天线电指标的定义.56 72 天线的高度和间距.59 73 PAS天线选择.60 74 ZXPCS基站天线说明.62 741 天线电性能技术指标.62 742 天线环境性能指标.63 8OSI 7 层结构简介.65 81 物理层.66 82 数据链路
4、层.67 83 网络层.68 84 PHS空中接口协议栈.69 附录.71 1双共技术.71 2单位换算.71 3缩略语.72 III无线通信原理 1无线信道无线信道 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主要受到无线信道的制约。无线信道不像有线信道那样固定并可预见,而是具有极度的随机性,从简单的视距传播,到遭遇各种复杂的地形、地物,甚至移动台的速度也会对信号电平的衰落产生影响。因此,要对无线信道进行控制和预测是非常困难的。11 自由空间无线电波传播自由空间无线电波传播 自由空间是指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导磁率都为 1 的均匀介质所存在的空间,它是一个理想的无限大的空间,是为简化问题研究而提出的一种科学抽象。自由空间
5、无线电波传播,仅考虑由能量扩散引起的损耗,即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是无任何阻挡的视距路径时,传播损耗可以按以下步骤推导:图 1-1 所示的自由空间中,设在原点O 有一辐射源,均匀地向各方向辐射,辐射功率为 Pt,则距辐射源 d 处的能流密度为:24 dPSt=若接收天线有效面积为DA42=,式中为工作波长,D 为天线的方向性系数,对于各向同性的天线 D=1,则接收机输入功率222)4(dPASPtr=图 1-1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通常定义发射功率与接收功率的比值为传播损耗。所以,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可写作:2220)4(dL=用对数形式表示,把波长换成频率,得到自由空间的传播衰减公式如下:Lo=32
6、.45+20lgf+20lgd(dB)式中,d 单位为 km,f 单位为 MHz。考虑到发射天线的增益Gt和接收天线的增益Gr,则系统传输损耗应为:Lo=32.45+20lgf+20lgdGtdBGrdB 12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点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点 一个移动通信系统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线传输质量的好坏。而移动通信靠的是无线电波的传播,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环境中无线电波传播的基本特点。典型的移动通信环境中,电波传播的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1)传播环境复杂 2)移动通信系统工作在 VHF 和 UHF 两个频段(303000MHz),电波以直射方式(即所谓的“视距”方式
7、)在低层大气中传播。由于低层大气并下是均匀介质,会产生折射和吸收现象,而且在传输路径上遇到各种障碍物还可能产生反射、绕射和散射等,如图 1-2 所示。1无线通信原理 图 1-2 无线传播现象 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就会发生反射,反射发生于地球表面、建筑物和墙壁表面等光滑界面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传播路径被尖利的边缘阻挡时,电磁波就会发生绕射。由于绕射,电磁波可越过障碍物到达接收天线。即使收发天线间不存在视线路径,接收天线仍然可以接收到电磁信号。当波穿行的介质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阻挡体的个数非常巨大时,就会发生散射。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他不规则物体。在实
8、际的通信系统中,树叶、街道标志和灯柱等都会引发散射。另外,一台位于外面的发射机在建筑物内被接收到的信号场强,对于无线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线信号透射能力是频率及建筑物高度的函数。测试报告显示随着频率或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信号透射能力增加,即建筑物内接收信号场强增加。因此,地形、地物、地质以及地球的曲率半径等都会对电波的传播造成影响。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其中五分之四为山区和半山区,即使在平原地区的大城市中,由于高楼林立也使电波传播变得十分复杂。2)信号衰落严重一个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用户的接入都是通过移动台与基站间的无线链路,无线电波的传播在通信的过程中始终受移动台周围物体的影响,因此移
9、动台收到的信号是由多个反射波和直射波组成的多径信号。多径信号造成的结果是信号严重衰落,也就是说,移动通信必须克服衰落的影响。2)传播环境不断变化 移动通信的信道是变参信道。引起电波传播环境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是由于移动台处于移动状态,周围的地形、地物等总在不断变化。另外,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对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环境也有影响。3)环境被电磁噪声污染 传播环境本身是一个被电磁噪声污染的环境,而且这种污染日益严重。电磁噪声污染包括由汽车点火系统、工业电磁污染以及蓬勃发展的广播、无线通信的干扰等因素造成。以上这些电波传播特点都会在实际中增加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规划的难度。13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特性移动
10、通信电波传播特性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任何一点接收到的信号是由大量的建筑物或树木、山丘反射来的电波叠加而成的。这些电波虽然都是从一个天线辐射出来的,但由于到达接收天线的 2无线通信原理 路径不同,故其相位是随机的,从而导致合成信号的幅度急剧变化,即产生了衰落,图 1-3给出了实测场强变化曲线。图 1-3 场强测试曲线 由上图可见,场强特性曲线的瞬时值呈快速变化,我们将这种变化称为短期(快)衰落,而场强特性曲线的中值呈慢速变化,故称为长期(慢)衰落,下面我们分别加以讨论。131 短期(快)衰落短期(快)衰落 短期衰落是由多径传播和移动台运动引起的,所以也称多径衰落。1)多径衰落(1)场强中
11、值变化分布 为了说明场强瞬时值的变化,引入瑞利(Rayleigh)分布密度函数。在多径传播中,假设有 N 个多径信道,它们彼此相互独立且没有一个信道的信号占支配地位,即没有直射波信号,仅有许多反射波信号,接收到的信号包络的衰落变化服从瑞利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0(0)0()2exp()(222rrrrrp 其中,r 和分别包络检波之前所接收的电压信号的幅度和均方值。图 1-4 示意了瑞利概率密度函数。不超过某特定值 R 的接收信号的包络由相应的累积概率函数给出:()()()=2202exp1RdrrpRrPRPR 满足的r5.0)(=mrrPm值称为信号包络样本区间的中值,由上式可以求出
12、rm=1.177。3无线通信原理 P(r)0.6065/0 rm 2 3 4 5 r 图 1-4 瑞利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在移动通信中,如果存在了一个起支配作用的直达波(未受衰落影响)时,接收端接收信号的包络为莱斯(Ricean)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hr情况下 Lbsh=0 hbhr情况下 ka=540.8 hb hbhr,d500m情况下 ka=541.6hb hbhr,d500m情况下 kd=18 hbhr情况下 kd=1815hb/hm hbhr情况下 kf=4+0.7(fc/9251)中等城市和具有中等树木密度的郊区 kf=4+1.5(fc/9251)大城市市中心 使用该模型进行计
13、算时可以取下述默认值:b=2050m W=b/2=90 斜顶房屋屋顶=3m,平顶房屋屋顶=0m。hr=3(楼层数量)+屋顶 15 覆盖设计覆盖设计 10无线通信原理 基站覆盖是小区规划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规划和设计一个移动通信网时,最重要的是必须了解无线覆盖区内每个接收点的接收信号强度、质量和它的波动变化情况,从而预测出基站的覆盖和干扰电平,以便为用户提供一个满意的服务区。在此我们简单介绍覆盖设计的要点。151 传播模型的选用及修正传播模型的选用及修正 我们已经讨论了电波传播及传播模型等问题。基站覆盖设计,必须掌握移动通信环境中电波传播的这些特点,并且与当地的传播条件密切结合,建立与之相适应的
14、数学模型,才能作好无线网路规划工作。下面是对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中常用的两种传播模型的比较。这些模型已在前面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之所以进行这种比较,是因为各种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表 1-1 常用传播模型的比较 传播模型 应用范围 预测范围 表达式 比较 Okumura-Hata 150-1500MHz hb:30200m hm:110m 120km LM=69.55+26.16lgf-13.82 lghb-a(hm)+(44.9-6.55 lghb)lgd 基站密度大时预测值偏高 COST231 Walfisch-Ikegami 800-2000MHz hb:4
15、50m hm:l3m 0.025km LM=L0+Lrts+Lms 考虑地形及地面要素不足,预测精度不高 上述传播模型在进行预测时都会存在误差,这是由于各地的传播环境不同而造成,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各地传播环境千差万别,如果不作修正,照搬经验公式,则可能产生较大的偏差,因此应用时,除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模型外还必须对其加以修正,通过对模型的修正,来提高预测的精度。修正是采用实地测试,通过测试获得进行模型校正的数据,然后用测试结果进行修正模型中相关的参数,以使预测结果更接近于当地的实际情况。151 基站覆盖预测基站覆盖预测 如前所述,规划移动通信网最重要的工作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满意的无
16、线服务区。站在移动用户的角度,希望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提供服务,完成通信。因此在规划中根据用户需求对基站覆盖区域作出预测,检验覆盖范围和覆盖区内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覆盖区内是否还有“盲区”,是否存在由于邻小区场强过高,交叉覆盖造成的“孤岛”。另外,也可以通过小区覆盖,检查切换区是否分布在高话务密度区域。基站的覆盖主要和下列因素有关:使用的频率、服务质量要求、发射机输出功率、接收机可用灵敏度、使用的天馈线、通信地点的传播环境、选用的传播模型等。覆盖预测是将已选择的基站站址和参数输入规划软件,由计算机仿真来完成。应该指出的是,目前任何覆盖预测都很难作到准确无误地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而总会与
17、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网络建成后,都要通过路测对规划进行检验,并针对路测中发现的规划中的不足,进行网络调整和优化。移动通信中,由于接收场强变动,接收机输入信噪比也是变动的,因此在无线链路的工程设计上必须留有一定的余量,才能确保服务区内规定的可靠通信概率。如果在覆盖区的边缘,接收机可能收到的信号电平只能保证其等于接收机所要求的动态的最低保护电平,也就是说,系统余量为 0,则表示通信概率为 50%;若系统余量大于 0,则通信概率大于 50%,反之则小于 50%。11无线通信原理 回顾我们前面所讲的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特性,知道信号场强的变化规律近似服从瑞利分布,将系统余量与通信概率间的关系画
18、于图 1-8 中。P(r)系统余量 通信概率 0 Pmin rm r 图 1-8 通信概率 有图可见,系统余量的大小取决于可靠通信概率相应的信号变动幅度的大小。换言之,接收机要求输入的最低保护电平 Pmin和系统余量的大小决定了可靠的通信概率。表 1-2 给出了接收机输入端射频信号电平的最低容限值(Prmin)表 1-2 接收机输入端射频信号电平的最低容限值(Prmin)情况 适 用 条 件 RF 信号测试点电平最低容限 dBm 测 试 条 件 1 大城市市区,高层建筑物一层室内,手机接收-70 收 端 发 端 2 小卧车内、市区一般建筑物一层室内,手机接收-80 3 市区有车顶天线的车载台,
19、车载台收,市区室外-92 4 室外屋顶或塔上的基地台,基地台收,市区 -92 建筑物室外 道路中间车外 标准接收机 天线在有一定高度的建筑物或铁塔上,天线和发射机具有一定的精度和稳定度并经过校正 表 1-2 中,接收机输入端射频信号电平的最低容限值 Prmin 考虑的因素是:情况 1,手机接收灵敏度-102dBm,快衰落保护 3dB,慢衰落保护 7dB,建筑物穿透损耗-18dB,干扰噪声 2dB,环境噪声保护 2dB。情况 2,手机接收灵敏度-102dBm,快衰落保护 3dB,慢衰落保护 5dB,建筑物穿透损耗-10dB,干扰噪声 2dB,环境噪声保护 2dB。情况 3,车载台接收灵敏度-10
20、4dBm,快衰落保护 3dB,慢衰落保护 5dB,干扰噪声 2dB,环境噪声保护 2dB,对农村地区保护可减少 2dB。情况 4,基站接收灵敏度-104dBm,快衰落保护 3dB,慢衰落保护 5dB,干扰噪声 2dB,环境噪声保护 2dB,对农村地区保护可减少 2dB。当上述覆盖预测在某些地区不满足要求时,可以通过调整该地区基站参数、站址等,直到达到预期目标。据我国技术体制,基站覆盖区可以定义为移动台接收信号强度高于设计值 90%以上的区域。在基站覆盖区内,移动通信是一个双向的通信系统,从基站到移动台称为“下行链路”,12无线通信原理 从移动台到基站称为“上行链路”。为了保证通信,必需满足双向
21、间的移动台和基站最低接收灵敏度的要求,由于基站和移动台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不相同,因此在系统仿真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系统均衡,以避免系统增加额外的干扰和成本。GSM 系统上下行信号平衡是获得满意通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GSM 系统的无线链路分上行和下行两个方向,实际的覆盖范围应由信号较弱的方向决定,如果上行信号覆盖大于下行信号覆盖,那么小区边缘下行信号较弱,容易被其它小区的强信号“淹没”;如果下行信号覆盖大于上行信号覆盖,那么移动台被迫守候在强信号下,但上行信号太弱,话音质量不好。当然,上下行功率平衡并不意味着绝对相等。链路预算应考虑到上行与下行的增益和损耗、系统和传播参数等,这些因素将示于图1
22、-9 中。图 1-9 上下行链路示意图 图中,Poutb基站发射机天线前端功率 Pinb基站接收机天线前端功率 Lcb天线共用器损耗 Lfb馈线损耗 Gab基站天线增益 Gdb接收机分集增益 Lp空间损耗 Pinm移动台接收电平 Gam移动台天线增益 Poutm移动台发射电平 Mf衰落余量 所以,下行链路:Pinm+Mf=PoutbLcbLfb+GabLp+Gam上行链路:Pinb+Mf=Poutm+GamLp+GabLfb+Gdb两式比较:PinmPinb=PoutbPoutmLcbGdb设移动台接收机最小输入电平Pinm=102dBm 基站接收机最小输入电平Pinb=106dBm 基站天线
23、共用器损耗Lcb=5dB 基站接收机分集接收增益Gdb=2dB 移动台发射功率Poutm=2w(33dBm)则上下行链路平衡Poutb=44dBm(31w)13无线通信原理 153 功率控制功率控制 在实际的蜂窝无线电和个人通信系统中,每个用户所发射的功率一直是在当前服务基站的控制之下。这是为了保证每个用户所发射的功率都是所需的最小功率,以保持反向信道中链路的良好质量。功率控制不仅有助于延长用户的电池寿命,而且可以显著地减小系统中反向信道的信噪比 S/I。所谓功率控制是指基站和移动台所发射功率不像传统的一直不变或分几档变化的做法,而是根据需要时刻在变化。移动台的发射功率被控制在既有足够的强度使
24、基站能维持良好的通信质量,又能保证对其他移动台的干扰局限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在 CDMA 系统中,由于同一个 CDMA 频道在各小区重复使用,各移动台使用相同的频率,因此各移动台和各基站之间的相互干扰是限制系统容量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发射功率越小,相互干扰就越小,系统容量也就越大。对于基站来说,各移动台到达基站输入端的平均功率相等时,系统容量达到最大。由于移动环境的变化,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时刻在变化,为了使到达接收端的功率保持不变,就要求采取动态功率控制的方式来不断地调整基站和移动台的发射功率。无论是模拟频分、数字时分移动通信系统,还是码分移动通信系统,远近效应总是存
25、在 的。所谓远近效应是指距接收机近的用户对距离远的用户的干扰。在 CDMA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同一蜂窝(或扇区)的各用户使用的是同一频率,共享一个无线频道,由于路途损耗的原因,距基站近的移动台所发射的信号有可能完全淹没距离运(例如处于蜂窝区边缘)的移动台所发送来的信号。而在模拟频分多址和数字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各信道使用不同的频率或时隙,并且各信道之间有相应的保护带宽或保护时间,远近效应问题不太突出。在 CDMA 系统中,当前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功率控制方法。14无线通信原理 2分集技术分集技术 多路经传播的信号到达接收机输入端,形成幅度衰落、时延扩展及多卜勒频谱扩展,将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通信 网络 通信 无线通信 原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