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pdf
《硕士论文-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论文-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pdf(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姓名:王远亮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指导教师:文爱军20070101摘要自由空间光通信(F S O)是一种可行且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通信技术。它以激光为载波,以大气为传输媒质。由于其成本低、容量大、设计简单、接入方便,故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建筑、军事等方面。然而传统F S O 系统只能实现定点通信,并不具备“动中通 的能力。为了克服传统F S O 定点通信的缺点,实现“动中通,本文对F S O 的移动终端作了研究设计。文中首先介绍了空间光通信,研究空间光通信的意义以及各国的研究现状,并就空间光通信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性
2、的论述,阐述了开展光通信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阐述了系统的整个方案设计,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对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功能、特点都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对系统的整个框架进行了初步的设计,考虑系统的要求并选择了一些器件。最后论述了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并与传统的P I D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对比研究。验证了模糊控制理论的优势,对系统的性能有了改进。关键词:光通信F s 0P I D 模糊控制A b s t r a c tF r e es p a c eo p t i c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F S O)i saf e a s i b l ea n d
3、a t t r a c t i v et e c h n o l o g ya tp r e s e n tT h eF S Oi sa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i nw h i c hi sp r o m u l g a t e dt h r o u g ha t m o s p h e r ea n dt h el a s e ri su s e da sC a t T i e rw a v e I th a sl o wc o s tb u tg r e a tc a p a c i t gi ti sd e s i g n
4、e dt ob es i m p l ea n de x p e d i e n t l ya c c e s s e d,S Ot h eF S Ot e c h n o l o g yc a nb ew i d e l ya p p l i e di nt h ef i e l d so fi n t e l l i g e n c eb u i l d i n ga n dm i l i t a r y B u t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S Oj u s tc a np r o v i d ed i r e c t i o n a lc o m m u n
5、 i c a t i o na n dc a nn o tc o m m u n i c a t ew h e ni ti Sm o v i n g I no r d e rt oo v e r c o m et h i sd i s a d v a n t a g e,t h ep r e l i m i n a r yd e s i g no fs p a c el a s e r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i sg i v e n F i r s t l y t h ea r t i c l ei n t r o d u c e st h eF
6、 S Os y s t e m,t h em e a n i n go fr e s e a r c ho nF S O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 i n gs t a t eo f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 I ts y n o p t i c a l l yd i s c u s s e s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e n do fo p t i c a lc o m m n i c a t i o n,e x p a t i a t e st
7、h en e c e s s a r ya n di m p o r t a n c eo ft h es t u d y S e c o n d l y,t h em a i ns t r u c t u r ea n di n t e g r a lp a r t so ft h eF S Os y s t e ma r ed e s c r i b e di n t h i st h e s i s 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f u n c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k e yt e c h n
8、o l o g i e so ft h eo p t i c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 T h i r d l y,t h ep r e l i m i n a r yd e s i g no fs p a c el a s e r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i sg i v e na n dd i s c u s s e d C o m b i n i n g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o ft h es y s t e m,w es e l e c ts o m ei
9、m p l e m e n t s A tl a s t,t h eb a s i ct e n e t so fF u z z yc o n t r o la n dt h ed e s i g no fF u z z yc o n t r o l l e ra t ed e s c r i b e di nt h i sp a p e nW ea l s oc o m p a r e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I Da l g o r i t h ma n dF u z z ya l g o r i t h m,m o r e o v e r,t h ec o
10、n c l u s i o ni st h a tF u z z yc o n t r o li sb e t t e rt h a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I Da n di m p r o v i n g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s y s t e m K e y w o r d:O p t i c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F S OP I DF u z z yC o n t r o l独创性(或创新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
11、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本人签名:日期:一-幽f-9 f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查阅和借阅论
12、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本人签名:导师签名:日期:z。o 7、;5-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 1 引言人类对光通信的研究起源于1 8 7 0 年。经过1 3 0 多年的发展,光通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最重要,最常规的手段。按照传输介质的不同,光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光纤通信,自由空间光通信和水下通信。其中自由空间光通信又成为光无线通信,是以光波为载体在真空和大气中传递信息的通信技术。又可以分为大气光通信,卫星间光通信和星地光通信。激光通信经历了大气通信和光纤通信两个发展阶段。6 0 年代,处于大气窗口的激
13、光通信曾掀起了世界性的研究热潮。与大气激光通信技术基本同时起步的,还有光纤波导通信。光纤通信从8 0 年代起被确认为使地面有线通信最有发展潜力的重要通信手段。然而,大气中的自由空间光通信F S O 技术,由于当时诸多客观因素,特别是大气衰减和大气湍流的不利影响,限制了它的发展。1 2 大气激光通信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国际上激光大气通信技术【1】【2 l【3 1 1 4】的研究是综合卫星、飞机、地面等方面进行的,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主要结构在美国,日本、欧洲。美国是世界上开展激光通信技术最早的国家,也是技术最前沿的国家,主要研究部门是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 A S A 和美国空军。美国宇航局于七十年
14、代初开始激光通信的研究,主要从事G E O G E O 链路高码率通信和低空链路的低码率通信的研究。在低码率通信中涉及到激光器、探测器、定位系统、光信道等技术领域,以后逐步扩展到L E O L E O、L E O G E O、L E O 一地面站和L E O 飞机的光通信链路,又进行了一些其他关键技术和演示系统的研究,其代表性系统激光通信演示系统L C D S 1 a s e r(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s y s t e m)传输数据率7 5 0 M b p s,空对地演示系统、大气能见度监测计划等。目前正在进行光通
15、信演示系统以及高功率激光器、窄带激光滤波器及地面和空间的激光卫星跟踪网络的研制。此外,美国宇航局还和林肯实验室L i n c o l nl a b o r a t o r y 进行卫星通信计划。如实现图像功能的窄带激光滤波器以及地面和空间的激光卫星通信跟踪网络。美国空军是从七十年代未丌始激光通信研究的,主要研究部门是林肯实验室L i n c o l nl a b o r a t o r y,它在早期完成了1 0 0 M s 的外差接受实验系统,1 9 8 5 年开始L I T E(L a s e rI n t e r s a t e l l i t eT r a n s m i s s i o
16、 nE x p e r i m e n t)系统计划,现已进入工程化阶段。此外,美国空军还进行了预警机与战斗机之间的通信,作用距离8 一“公里,飞行高度7 6 0 0 1 6 0 0 0 米,可同时与5 0 个目标进行通信,传输码率2 M b s。2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日本的主要研究结构是邮政省通信研究室(C T L)、宇宙开发事业团(N A S D A)、高级长途通信研究所(A T R)的光学通信研究室。日本邮电部的C R L 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空间光通信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进行卫星间的空间光束跟踪技术研究,以及地一空激光通信技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取得了满意结果。C R L 从
17、1 9 8 7 年开始空间光通系统的研制。该系统于1 9 9 0 年开始制作工程飞行模型,1 9 9 3 年全部完成,装载于1 9 9 4 年发射的E S T V I 技术实验卫星上,并在1 9 9 4 年1 2 月和1 9 9 6 年7 月期间完成了卫星间光通信的演示和评定实验。虽然该卫星没有被发射到原计划的同步轨道上,但几乎所有计划都基于地面阶段完成的操作方法和硬件得到了完成,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包括光学终端特性、上行下行链路光束传播特性、通信特性、地球背景光特性等。1 9 9 5 年6 月日本还用“菊花一6”(E S T V I)技术实验卫星与美国的大气观测卫星成功地进行了双向激光数字
18、通信,在相距3 2 万k m 距离上成功地通话8 分钟。同年7 月又实现了卫星与地面站的双向光通信。同年1 1 月至次年5月,E S T V I L C E 还与美国J P L 成功地进行了卫星与地面站间的光通信实验,在3 7 8 0 0 k m 距离上实现了传输码率为1 0 2 4 m b p s,误码率达1 0 咱的通信。和国际相比,我国的研究相对单一,但对激光大气通信技术的研究起步并不晚,早在1 9 6 3 年就开始了大气激光通信的研究。1 9 7 1 年,电子工业部三十四所开始了激光大气通信技术的研究,1 9 7 4 年推出了N D Y A G 激光大气通信系统实验样机,并成功进行了外
19、场实验,通信距离约1 3 k m。与此同时,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邮电研究院以及北京、长春、大连、合肥等地的一些单位也相继展开了对激光大气通信的研究,其中电子科技大学多年来利用C 0 2 激光器,Y G A 激光器及半导体激光器等光源对激光大气通信系统和相关技术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先后完成了激光大气通信系统、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系统及相关的激光调制相干探测技术,并对激光电光、声光调制,直接和外差探测,光收发无线,光收发端机,光信道模型等单元和系统技术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功地完成了外场实验和并网实验,其在“八五”期间完成的“宽带数字激光大气通信系统”,首次在国内实现了空间光
20、束的自动搜索、跟踪和瞄准。进人9 0 年代后,随着国际上激光大气通信的复苏及市场的需求,大气激光通信得到有关专家和决策者的重视,加紧了这方面的研究,1 9 9 9 年和2 0 0 0 年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分别推出了3 4 M b i t s和1 5 5 M b i t s 的激光大气通信样机。通信距离1 2 k m,信息产业部3 4 所也于2 0 0 0 年推出了8 M b i t s 的实用型近地大气激光通信机,通信距离4 k m。我国十五计划也加大了开发大气激光通信的投人。1 3 1 技术优势1 3 技术优势与劣势第一章绪论3相对于常用的数字微波、铜缆数字用户线、光纤等其它几种接人方式,无线
21、光通信主要优势有如下几点:1)良好的安全保密性由于激光的高指向性使它的发射光束极窄,方向性很好。通常激光的发散角都在毫弧度,甚至微弧度数量级,因此具有数据传递极高的保密性。除非其通信链路被截断,否则数据不容易外泄。2)无微波频段的许可证因为无线光通信的工作频段可以使设备间无射频信号干扰,所以目前无需申请频率使用许可证。3 1 运营成本相对低廉由于无需昂贵的管道工程铺设和维护,使得其造价远低于光纤通信工程。钔架设迅速无线光通信架设、组网速度快,只需在通信节点上进行设备安装,工程建设以小时或天为计算单位,尤其适合作为光纤通信的应急故障后备及临时构造大容量的通信连路。重新部署撤换也很方便。5)透明的
22、传输协议以光为传输机制,任何传输协议均可容易的迭加上去,电路和数据业务都可透明传输。6)设备尺寸小由于光波的波长短,在同样功能情况下,光收发天线的尺寸比微波、毫米波通信天线尺寸要小得多,同时功耗小,体积小,重量轻。刀信息容量大光波作为信息载体可轻易传播高达l O G b s 的数据。目前已经商用无线激光设备最高速率已达2 5 G b s,实验室里最高传输速率已达1 6 0 G b s。1 3 2 技术劣势和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大气激光通信中存在的不利因索有如下几种:1)天气影响通信质量传输质量对天气非常敏感是F S O 的一个主要问题。天气因素尤其是大雾、沙尘暴等所引起的光的色散、漫反射将极大影
23、响光通信的质量。晴天对F S O 传输质量的影响最小,而雨天、下雪和雾天对传输质量的影响较大。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有缩短传输距离、采用备份链路等解决办法。当距离在1 0 0 5 0 0 米之间时,全球大部分地区可通率均可达至1 J 9 9 9。2 1 通信距离受限F S O 是一种视距技术,传输距离与信号质量的矛盾非常突出,当传输超过一定4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距离时(一般为几公里)波束就会变宽以至于难以被接收节点正确接收。所以F s O 一般只限于城市内使用。大部分测试表明,在l k m 以下才能获得最佳的效率和质量。目前用于近地的民用无线光通信的设备所能达到的距离受人眼安全的发射功率
24、、数据速率、天气条件等的限制一般为1 0 0 m 5 k m,延长传输距离也可以通过建立中继站的方法。1 4 主要应用领域无线激光通信综合了光纤通信与微波通信的优点,比较适合在城域网中使用。目前的主要应用场合包括:1)在不具备接人条件(如:复杂地形)或带宽不足时提供高效的接人方案;在通信链路跨越高速公路,河流,拥挤的城区时,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无法敷设光纤线路时,采用无线激光通信可以有效解决。2)解决综合业务接人的“最后一公里,对智能小区的宽带接入,大企业I n t r a n e t的互连,大客户的宽带接人提供一种快速灵活的方案,可提供2 M 一6 2 2 M 的带宽。3)提供室内外、临近局域
25、网之间的互连互通;当两座楼宇之间的办公室需要建立一条通信链路,其他通信方式不能较好的解决时(带宽,价格,线路资源),采用无线激光通信快速解决。4)对于特殊要求的线路进行备份以及应急临时链路和意外恢复,在突发的自然或人为意外灾害中,原有通信线路被破坏,难以立即恢复时,或者在一些特殊地方发生突发事件,需要应急通信,采用无线激光通信进行快速的部署。5)另外对于一些大型的集会(如运动会,庆祝会等)需要快速建立一些临时链路用于现场通信。6)大部分无线激光通信设备向用户提供的是业务透明的接口,因此可以适应多种常用的通信协议,可以很灵活的接入数据、话音、视频业务,数据网络的互连,适用于E t h e r 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硕士论文 自由空间 光通信 系统 关键技术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