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用芯片的高压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研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专用芯片的高压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专用芯片的高压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研究.pdf(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专用芯片的高压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研究姓名:朱玲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电机与电器指导教师:胡虔生20070301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低压无刷直流电机在航天、汽车、家电产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高压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成为目前讨论的重点话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专用芯片的高压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设计。本文在低压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专用芯片的高压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采用了高压驱动芯片I R 2 1 3 0 以及在低压中广泛应用的控制芯片M C 3 3 0 3 5,对系统进行了设计论文阐述了该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对
2、I G B T 器件的选型和保护做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对控制芯片和功率驱动芯片的外围电路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对相关的芯片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最后,对整个硬件系统进行了相应的现场调试,对系统在不同负载下运行的波形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此外,从电机的基础理论出发,推导了无刷直流电机的电路方程以及控制系统的电路方程,建立了各自的数学模型。将M A T L A B 软件中的P S B 建模方法引入电机系统的仿真,并且运用S 1 M U L I N K 对无源P F C 进行了仿真,给出了仿真实例,对仿真结果和实际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论文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对高压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仿真波
3、形及实验波形,设计基本满足了产品的要求,并提出了系统改进的方向。【关键词】高压瑚0 直流电机专用芯片M C 3 3 0 3 5、I R 2 1 3 0、S I M U L I N K 仿真控制系统设计无源P F C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 B S T 刚托T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p o w e re l e c t r o n i c sa n dt h ew i d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b r u s h l e s sD Cm o t o ri na i r c r a f t,a u t o m o b i
4、 l ep o w e rs y s t e m,h o m ea p p l i a n c e sa n de t c,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h i【班v o l t a g eb r u s h l e s sD Cm o t o rh a sb e e ng e t t i n gm o r ea n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 I th a sb e e n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t h ea i r c r a f ta n da u t o m o b i l ep o w
5、e rs y s t e m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i sf o c u s e do n ac o n t r o ls y s t e mo f h i g hv o l t a g eb r n s h l e s sD Cm o t o rb a s e do ns p e c i a li n t e g r a t e dc i r e n i t s A tf i r s t,b a s e d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o wv o l t a g eb r u s h l e s sD Cm o t
6、 o ra n di t sm a t u r e dc o n t r o lm e t h o d s,t h ep a p e rp r e s e n t st h ed e s i g no ft h eb r u s h l e s sD Cm o t o rc o n t r o l l e rw i t ht h ec o r eo fI R 2 1 3 0a n dM C 3 3 0 3 5,w h i c hh a sa p p l i e di nl o wv o l t a g eB L D C Mw i d e l y T h em a i ns t r u c t
7、u r ea b o u tt h i ss y s t e mh a sb e e np r e s e n t e da n das e r i e so ft h e o r e t i ca n a l y s i sh a sb e e nd o n ea r o u n dt h ee l e c t i o na n dp r o t e c t i o no ft h eI G B T T h e n,t h i sp a p e rd e s i g n st h ec i r c u i t sa r o u n dt h ec o n t r o l c h i pa n
8、 dt h ed r i v e c h i p,i tm a k e sm ea c c u m u l a t i n gs o m ee x p e r i e n c ea b o u t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 so ft h ec o r r e l a t i v ec h i p s A tl a s t,t h ew h o l eh a r d w a r es y s t e mi sa p p l i e di na ne x i s t i n gB L D C M,t h ew a v e so fd i f f e r e n tl o
9、 a d sa t er e c o r d e da n da n a l y z e d B e s i d e s,t h es t a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m a t h e m a t i c sm o d e lo ft h em o t o ra n dt h ec o n t r o l l i n gs y s t e ma r eg i v e nb yt h eb a s i cs t r u c t u r ea n do p e r a t i o np f i n c i p l e,t h eP
10、 a p e rs h o w st h es i m u l a t i o ne x a m p l e sa b o u ti n a c t i v ep o w e rf a c t o rc o r r e c t i o n(I P F C)T h et e s tw a v e f o n n sa r es h o w na n d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c o r r e c t n e s so f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s t u d ya n dd i g i t a ls i m u l a t i o n
11、B a s e do nt h et h e o r e t i ca n a l y s i sa n dt h ep r a c t i c i n ge x p e r i m e n t s,t h er e s e a r c hw o r ki nt h i sp a p e ra p p r o v e st h ec o n t r o l l i n gs y s t e m sv a l i d i t y k e yw o r d s I-I V-b r n s h l e s sD Cm o t o rS p e c i a li n t e g r a t e dC
12、i r c u i t s“C3 3 0 3 5、I R 2 1 3 0S I M U L I N Ks y s t e md e s i g n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牝日期:牝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
13、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阕,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研究生签名:鎏途导师签名: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0 1 课题背景0 1 1 选用无刷直流电机的理由绪论众所周知。电动机作为机电能量转换装置,其应用已经遍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机电能量转换效率和电动机的调速性能等方面考虑,长期以来有刷直流电动机以其调速性能优越而掩盖了结构复杂等缺点广泛的应用于工程中。因此,2 0 世纪8 0 年代以前,在变速传
14、动领域中,直流调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近几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快速发展。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性能的提高,有刷直流电机结构上的缺陷日益显露。由于高磁能永磁材料(钕铁硼等)的问世,无刷直流电机(B L D C M)以其结构简单(转子上安装永磁体产生主磁场,电枢绕组安装在定子上)、运行可靠、工作效率高、调速性能好等优点,已成为近来电机发展的热点。无刷直流电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I】:1 电机损耗小这是由于取消了电刷,并采用电子换向代替机械换向,消除了电机的摩擦损耗和电损耗;同时转子上没有了励磁绕组,消除了电损耗;励磁磁场恒定。不会在转子上产生铁
15、耗。2 电机体积小,重量轻。对于异步电动机,由于其转子是由带齿、槽的铁芯构成,槽中用来安装感应绕组,通过感应生成电流,产生转矩,所以转子的外径不能太小;而有刷直流电机,电枢绕组放在转子上,也无法将外径减小,同时机械换向器的存在也限制了外径的减小;而无刷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在定子上,因而转子外径可以相对较小。3 电机发热小。这是由于电机的损耗小,同时电机的电枢绕组在定子上,直接和机壳相连,因此散热条件好,热传导系数大4 效率高。无刷直流电机应用范围广,功率范围大,替代的电动机种类不同,但是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 噪声降低,无线电干扰减小。6 可靠性高,寿命长。电刷的去除,消除了电动机故障的主要
16、根源,加上采用电子换向替代机械换向,电机发热量的降低使电动机的可靠性明显提高,寿命延长。此外,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无刷直流电机的调速性能了。无刷直流电机调速性能好,当电磁力矩(或负载力矩)一定时,无刷直流电机的转速g 随电压U 的变化关系g=,(U),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称为无刷直流电机的调节特性。在电磁力矩(或负载力矩)恒定时,转速n 随电枢电压的升高而线性增加:在不同的电磁力矩下,可得到一组平行的调节特性曲线,曲线的斜率与磁通量妒、电枢绕组的导体根数、磁极对数P、电枢绕组的并联支路对数口有关,对于某一种无刷直流电机来说,可以认为这些参数都是常数。无刷直流电机可以实现无级调速1 4 1 ”。而
17、普通的单相异步电机,根据交流电机的同步转速表达式仇=6 0,J p 以及异步电机转差率的定义s=(仇一功n l,可知异步电机的转速为”=甩。(1-s)=6 0+f+(1 一s)p 因此异步电机的调速方法可以有改变转差率,改变磁极对数以及变频三种。由于变频调速在调速时转差功率不变,在各种异步电机调速系统中效率最高,同时性能也最好,因此目前异步电机的调速广泛采用变频调速方式【2】f”但是单相交流电动机应用变频器调速存在一些问题:1 单相电动机电容耐高频问题。单相电动机的运行电容是将副绕组的相位提前于主绕组9 0 0,以便使电动机形成“圆型”旋转磁场,使电动机正常运行。应用变频器后有较高的高频载波,
18、一般高频载波为3-1 5 k H z,而运行电容一般只能耐几百赫兹,因此高频载波会损坏电动机运行电容,电容会发热甚至爆炸。2 单相电动机电容会损坏变频调速器问题。单相电动机的电容应用变频器后具有对电源的吸收与释放功能。这可能将变频器波形的“死区”堵塞,造成上下桥路的公共导通,即短路,造成变频器保护或烧毁功率器件。3 单相交流电动机的一致性差问题。单相电动机种类和规格多,应用变频器时遇到的问题离散性大。即某种变频器对某类单相电动机适用,可能对另一类却不适用。4 电机的效率低。在进行调速时,转差率随着转速的下降而加大,转子损耗增加,电机的效率下降。综上所述,与传统的单相异步电机相比,由于无刷直流电
19、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质量轻、损耗少、效率高,电机形状尺寸可以灵活多样,如上可以无级调速,因此本课题选用无刷直流电机。表l 是单相异步电动机、有刷直流电动机,无刷直流电动机三种电动机的性能比较。2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13 种电动机的性能比较性能单相异步电动机I有刷直流电动机无刷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软I:硬硬过载能力小I大I大调速性能难l易易运行平稳性较好较好好噪声较小大小电磁干扰小严重小维修性易难易寿命长短长体积大较小小效率低高高成本低较高较高0 1 2 高压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技术现状本课题无刷直流电机的电源是采用2 2 0 V A C 经整流后得到3 0 0 V D C 目前,无刷直流电机控制
20、大体分为两种方式,即带位置传感器方式和无位置传感器方式。带位置传感器控制方式,是指在无刷直流电动机定子上安装位置传感器来检测转予在运转过程中的位置,将转子磁钢磁极的位置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为逻辑开关电路提供正确的换相信息,以控制它们的导通与截止,使电动机电枢绕组中的电流随着转子位置的变化按次序换相,在空间形成旋转磁场,驱动转子旋转。所用的位置传感器有电磁式位置传感器(如磁旋转变压器)、光电式位置传感器(如遮光板)、磁敏式位置传感器(如霍尔位置传感器)等。霍尔位置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简单可靠、安装灵活方便、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位置传感器一J。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式一般指的是无
21、机械位置传感器,即不直接在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定子上安装位置传感器来检测转子位置,可是在电机运转过程中,对电机进行换相的转子位置信号检测还是需要的。所以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研究的核心是设计转子位置信号检测电路,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间接获得可靠的转子位置信号。目前提出的检测方法,大多是利用检测定子电压、电流等容易获取的物理量进行转子位置的估算以获取位置信号,其中较为成熟的有反电势法、定予三次谐波法、电流通路检测法、电感法、状态观测法等,应用最广泛的是反电动势法f 6】f 7】【s】。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跟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器技术以及控制理论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它们
22、对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一方面,电力电子技术进步很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容量增大、开关速度提高,这些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相对来说,电子元器件比较容易做到高电压、低电流,如功率场效应管,不仅降低了损耗,而且管压降占总线电压的比例也随之下降,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效率。因此,高压、低电流应该是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方向1 6 。另一方面,微处理器技术飞速发展,专用控制芯片、高速微处理器和D S P 等器件的出现,大大简化了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电路,并显著提高了电机的性能。此外,随着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许多现代控制理论,如P I D 控制、矢量控制、模糊算法、神经元网络和专家
23、系统等,均被用于和0 直流电机的控制。但是其中有些控制理论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然而,随着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和控制理论的不断成熟,这些先进的控制方法必将会进一步推动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I,】。0 2 课题研究的意义目前,在实际的应用场合中,对于低压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已经比较成熟,但高压无刷电机的应用还比较少。因此,研究如何控制高压无刷直流电机,使之也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这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1。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专用芯片的高压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采用了开环设计,有过电流保护电路,并进行了闭环的仿真。O 3 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各章节的安排本课题研究的
24、无刷直流电机及其控制装置,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电机电压为3 0 0 V D C。因此如何对功率I G B T 器件进行选型和保护,对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成为整个装置控制系统部分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的重点和难点如下所述;第一、高压无刷直流电机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从交流2 2 0 V 到直流3 0 0 V 的整流、滤波过程中,电源的转换效率比较低,再加上电网的波动,会引起整流后的直流电压的波动,从而对电机电压影响比较大,这将直接影响到电机的运行效率。另外,高压电对控制部分的影响比较大,一旦某功率器件损坏,会使得高压电直接串入整个控制部分,容易使控制器部分的电子器件击穿,造成永久性损坏
25、,增加了成本。第二、由于驱动电路采用I R 2 1 3 0,虽然该芯片对高压驱动有诸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I I c 2 1 3 0的设计还存在些不合理之处:由于I I;1 2 1 3 0 的故障输出只有个通道,在实际应用中很难4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判断是过电流还是欠电压故障,特别是在上电过程中,控制电源必然从0 上升至某值,在此过程中,I R 2 1 3 0 的故障输出端因内部欠压而动作,将此信号作为过电流信号去触发前级保护电路时,可能会使电路无法启动;由于I R 2 1 3 0 的电流检测输入端直接与主电路连接,很容易引入干扰而使系统停机或出现故障;由于I R 2 1 3 0 采用不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专用 芯片 高压 直流电机 控制器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