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住宅与绿色住宅小区规划研究__以广东省为例.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城市绿色住宅与绿色住宅小区规划研究__以广东省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绿色住宅与绿色住宅小区规划研究__以广东省为例.pdf(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绿色住宅与绿色住宅小区规划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姓名:黎锋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指导教师:洪亮平2006051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2 l 世纪,追求全新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从人居的角度来看,合理利用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发展绿色住宅则是这个时代房地产业发展的方向。自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纷纷致力于绿色住宅的研究和丌发,并分别成立了相关的认证机构和组织,建立了相应的评估体系。我国亦于2 0 0 1 年编制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并于同年正式制定比较客观科学的绿色生态住宅评
2、价体系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无可否认,虽然我国在绿色住宅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与这些发达国家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可喜的是,随着政府推动力度的不断加大,绿色住宅渐渐成为房地产业热点,全国各地相继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并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及推行绿色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标准。本文以广东省绿色住区的规划发展情况为例,通过介绍广东省绿色住宅小区的考评标准并结合实例分析,解读绿色住宅的几个基本要素,并探讨绿色住宅小区的规划、景观及生态节能要点,同时分析绿色住宅小区规划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绿色住宅小区规划发展的策略。关键词:绿色住宅小区评价体系规划策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 b s t r a
3、c tP u r s u i n gt h eb r a n dn e ws l l S t a i n d b l e1 i f eS t y l eh 舔b e e nm ed e p e 芏1 d i n gs t r a i ni nm e2 1s tc e n t u 珥A sr c f c rt ot h eh 啪a I lr e s i d e n c e,t h cr c a le s t a t cd c v e l o 础r l e mt r c m d so nt h ed e v e l o p n l e n to fg r e e nr e s i d e n c
4、ew h i c hb a s e do nr e a s o na _ b l eu s eo fr e s o u r c e sa 1 1 de n v 的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n g S i n c el9 9 0 t 1 1,t h ew e l l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s u c ha st 1 1 eU S A,廿1 eU K,F m c e,G e m l a na I l dJ 印a ne t c,h 粥b e e nw o r 虹n go n 协er e s e a r c h e s 趾d
5、p r a c t i c e so ft h eg r c e nr c s i d c n c e A tt h es 锄et i m e,m er e l a t e da u t h o r i t yo 唱a I l i z a t i o n sw e r es e tI l pa l l dt h e 印p r a i s a ls y s t e m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 1 1 1 es 锄es i t u a t i o nh a p p e n e di nC h i n a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t e c
6、 h l l i q u eg I l i d e l i n e so nt 1 1 eG r e c nE c o l o g i c a l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c a(c o n s u h m gp a p e r)a n d 铀eA p p m i s a lM a n u a lo nt h eE c o l o g i c a lR e s i d e n c ei nc h i n a”i n2 0 0 1 盯ej u s ti n 也ec a s e N o n 砒e l e s s,t h es t u d yo nt h i st 1 1 e
7、 m es t a n e dl a t ei nC h i n ac o m p a r i I l gt oi t sc o 珊I t e r p a r t i e s,t h eg r e e n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c o n s 仃u c t i o nh a sn o w 醇l d u a l l yb e e nm eh o t s p o to ft h er e a le s t a t ef o l l o、v i n gw i n l 廿l ei n c r e a s e dp u s l l i n gf o r c eo f m
8、eg o v e m m e n t E a c hp r o V i l l c es t a n e dt oe s t a b l i s ha n dp u s hm ec o n s 订u c t i n gs t a n d a r d so ft l l i sk j n do fr e s i i I e n t i a la r e aa c c o r d i I l gt or c l c v 姐tn a t i o n a ls t a n d a r d s 1 磕i n gm ep l 釉i n gd e v d o p m e n to f 伊e e nr e s
9、 i d e 而a la r e ai nQ 1 a 曲g d o n gp r 洲证c ea sa I le x 锄p l e,t l l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ds c v c m l d 咖e m a lf 砬t o 华o f 也eg r c e nr c s i d 删a la r c aa n dd i s c u s s e da b o u t“sf o c u s e so nt h ep l a I l l l m g,l a n d S c 印ea I l de c o l o g i c a lb e n e f i ci o n s B e
10、 s i d e s,t l l ep 印e ra I l a l y z e d 也ep r o b l e m se a s i l ye m e r g c d 抽t h ec o l l r s eo fp l 删n ga n df L l n h e rs u g g e s t e dp r o m o t i n gs n m e 百e st os p e e dt 1 1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eg r e e n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p l a n n 协g K e yw o r d s:G r e e nr
11、e s i d e 埘a la r e aA p p m i s a ls y s t e mP l a l l l l i n gs t r a t e 西e sI l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F 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酗日期:和年j 月f 乏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12、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不保密叼。(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f 月J;日指导教师签名乒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1 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1 绪论1 1 1 研究背景近百年来,因为人类行为和科技进步使经济和社会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也是如此:工业化极大地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森林、生物物种、清洁的淡水和空气,以及可耕种的土
13、地,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在急剧地减少。今天,当人们享受着工业文明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丰富物质财富和舒适生活的同时,也越来越明显地受到了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带来的生存威胁。如果再按过去的发展模式一味地发展下去,环境问题会更加严峻。如何尽可能地节省自然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人类共同关心的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1 9 9 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并通过了全球2 1 世纪议程为全球范围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行动纲领。“可持续发展”作为2 1 世纪的主旋律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伴随全球“绿色运
14、动”的兴起,绿色住宅小区的研究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题之一,它是在可持续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注重生态原则,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前提,突破以往住区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的人类住居新概念。但是,总体上目前我国绿色住宅仍如一个初生的婴儿,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理论、设计方法及管理机制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在绿色住宅小区评估体系、技术标准、规划设计、景观及生态节能方面仍十分薄弱。本论文以上述背景为契机,试图探索绿色住宅小区的相关规划理论、研究绿色住宅小区的发展策略。1 1 2 研究内容具
15、体研究的内容包括第一部分: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和方法,进而界定本论文的具体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以及论文内容的框架。第二部分:绿色住宅的内涵和基本原则。通过阐述绿色住宅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以区分相关概念,理清绿色住宅的概念和设计原则。第三部分:绿色住宅的发展现状。介绍绿色住宅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以及中国的发展现况,阐述目前中国在发展绿色住宅过程中存在的误区。第四部分:阐述广东省在发展绿色住宅小区规划方面的历程以及其考评标准,并对广东省绿色住宅小区规划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广州市岭南花园及佛山市西樵山江滨花园两个住宅小区的规划实例解读,分析绿色住宅小区规划的要点。第五部分:
16、绿色住宅小区规划发展策略。以广东省为例提出相应的绿色住宅小区规划发展策略。1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党的十六大突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八个方面的任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其中之一。而“绿色住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这期间,我国在住房消费观念、居住水平、环境质量、市场运行机制和产业发展模式上,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概括地说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消费总量扩大,套型面积增加;二是居住质量提高,住宅功能完善;三是住区环境优化,生态质量
17、改善;四是地区特色显现,文化品位提升;五是市场机制主导,保障体系健全;六是多元需求并存,个性消费增多。而从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绿色住区应该是人民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越“小康”阶段后对居住水平的普遍追求。换言之,创建“绿色住区”也就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住宅房地产业提出的新的客观要求。绿色住宅作为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需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来完善、健全、发展。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以广东省为例探讨在我国应如何结合各地客观条件发展绿色住宅小区,并就绿色住宅小区的规划,从认识层面、规划层面、操作层面提出相关观点和建议,以期能作各地发展
18、绿色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的参考,共同积极促进绿色住宅建设事业的发展,建设健康、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2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1 3 1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综述;(2)分析归纳对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从一般入手,寻求典型范例,在详细认证典型范例的基础上,推演普遍规律和现象;(3)实证研究通过典型实例的调研,提出规划对策。本论文以广东省两个绿色住宅小区的规划为实例,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归纳整理,整理和发掘出绿色住宅小区规划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并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对策。1 3 2 研究框架本文的研究框架详见下页附表:注释:【1】魏清泉,王晋暾
19、创建绿色住区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南方房地产,2 0 0 3(1):4 3-4 4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表1 1 研究框架4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1 绿色住宅的定义2 绿色住宅的内涵绿色住宅是以生态、自然和人文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多级传递循环再生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和多学科的现代绿色科技成就,根据当地环境和资源状况,强调优化组合住区的功能结构,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结合的新型人类聚居环境和建筑体系J。它一般根据住宅建筑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组织住宅建筑内外空间与系统内其他相关因素之
20、问的关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为人们居住生活提供舒适的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问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它代表的是多功能、环境好、科技含量高而又可持续发展的人居建筑没计理念,让居住建筑共生共融于地域的自然生态平衡系统中,与自然共同自由自在健康的成长;它既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还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和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的特性。2 2 绿色住宅的特征绿色住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亲自然性,即在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使用运行、维护管理、拆除改建等一切
21、活动中都自始至终地做到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尽可能地把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实现住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在表现形式上,还具有舒适、健康、高效、美观四个主要特征:绿色住宅的表现特征之一,是追求舒适。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等。在心理方面,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等要求。绿色住宅的表现特征之二,是追求健康。即住宅必须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比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保证室内装饰材料无辐射、无污染等。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是指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绿色生态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22、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绿色住宅的表现特征之三,是追求高效。所谓高效,是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尽可能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积极采用洁净能源和再生材料。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污染换取最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绿色住宅的表现特征之四,是追求美观。即绿色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同时也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绿色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社会文化相融合,使居民身处其中心旷神恰,达到“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境界。2 3 绿色住宅的设计原则和要素2 3 1 绿色住宅的
23、设计原则绿色住宅设计的原则可以归纳总结为:协调共生原则、能源利用最优化原则、废物生产最小化原则、循环再生原则、持续自生原则。根据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研究制定的有关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技术导则,衡量绿色住宅的质量大致有以下几条标准:(1)在生理生态方面有广泛的开敞性;(2)采用的是无害、无污、可以自然降解的环保型建筑材料;(3)按生态经济开放式闭合循环的原理作无废无污的生态工程设计;(4)有合理的立体绿化,能有利于保护、稳定周边地域的生态;(5)利用了清洁能源,降解住宅运转的能耗,提高自养水平;(6)富有生态文化及艺术内涵。2 3 2 绿色住宅要素的设计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学原理,结合住宅
24、建设特点,绿色住宅在设计和建设中要符合以下要素:(1)能源系统绿色住宅的能源系统建设,重点应放在建筑节能、常规能源系统优化与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利用三个方面。在建筑节能方面,总能源放在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上,使建筑节能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常规能源系统建设必须优化,应避免因多种能源结构形式的重复建设而造成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浪费,应充分利用绿色能源。(由于存在技术与经济方面的问题,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特点,且性价比较高的技术与产品。)室内装饰和装修设计要考虑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问题:要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承载量和通风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要使房间拥有充分的空间,
25、来容纳大自然的光线与色彩,巧用自然光源,减少电耗,创造质朴、自然情趣的生活环境。(2)水环境系统水是绿色住宅建设的灵魂。因此,水环境系统的建设应放在节水、水的重复利用与水环境系统集成三个方面。根据国家节水条例及节水型城市必备的条件,在节水方面应重点加强节水器具的使用。在水的重复利用方面,重点应放在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方面;景观用水系统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水环境系统的建设目标应符合以下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小区的整体节水量应能达到3 0,二是各类水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3)气环境系统在我国现行的环境规范中,对住宅小区的气环境尚未提出具体要求。但考虑到我国的住宅建设将要与国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绿色 住宅 住宅小区 规划 研究 _ 广东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