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PROS的单元机组电气仿真.pdf
《基于APROS的单元机组电气仿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APROS的单元机组电气仿真.pdf(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APROS的单元机组电气仿真姓名:马建广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万秋兰20050301摘要摘要随着电力工业市场化机制进一步深入发展,“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已经成为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机组能否在保证运行安全的条件下适应电力市场的竞争,已经成为促使发电厂发展的根本动力。仿真机的投运是提高机组运行人员的日常工作能力和处理紧急情况能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仿真建模方法的效率较低、模型调试起来比较费力、模型建立起来后维护极为困难。而A p r o s(a d v a n c e dp r o c e s ss i m u l a t o r)是一个高级过程
2、仿真支撑系统和先进的图形化建模工具软件。该软件基于w i n d o w s 操作平台,兼顾仿真工程开发与实时运行环境,具有可视化、在线交互、图形化建模功能,且建模过程灵活、方便,可在线监视和修改模型程序的实时运行数据,是性能优秀的发电厂仿真机支撑系统和方便的建模工具。单元机组仿真包括了炉、机、电、控四个主要部分。本文根据单元机组电气系统的数学模型,应用A p r o s 仿真支撑系统,以扬州第二发电厂6 0 0 M W 机组为对象,采用以模块化建模思想为指导的自动建模技术,利用仿真支撑系统提供的基本组件模型进行图形组态,扩展开发出多功能发电厂仿真机的电气系统的模型。该电气仿真模型与同样在A
3、p r o s 仿真系统支撑下的汽轮机仿真模型、锅炉系统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一起构成发电厂实时的全范围仿真计算模型,从而可以实现对扬卅第二发电厂#2 机组全范围的模拟仿真。本文应用A p r o s 开发的单元机组电气系统模型包括:发变组系统、励磁系统、电气主接线控制屏系统、励磁控制系统、1 0 k V、3 k V、4 0 0 V 厂用电系统、中压厂用电快切装置、保安电源系统及同期操作。并且对以上仿真模型在A p r o s 仿真支撑系统上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模型正确,性能良好。由此可见,应用A p r o s 仿真支撑系统进行开发,大大提高了仿真模型的建模效率、准确性和规范性。关键词:单
4、元机组仿真A p r 0 8 模块化建模图形组态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 B S T R A C TW i t ht h ed e e p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o w e rm a r k e tm e c h a n is m,S e p a r a t i o no fP o w e rP l a n t f r o mE l e c t r i cN e t w o r k,C o n n e c t i o nt ot h eN a t i o n a lN e t w o r kb yP r i c eC o m p e t i t i o nh
5、a sb e c o m et h en e c e s s a r yd e v e l o p i n gt r e n dt op o w e ri n d u s t r y I th a sb e e n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m o t i v i t yt h a tu n i t ss h o u l da d a p tt h em a r k e tc o m p e t i t i o nt oa s s u r et h eo p e r a t i o ns a f e t y T h es i m u l a t i o ns y s t
6、 e m sc a nt r a i og o o do p e r a t o r sa n di m p r o v et h ec a p a b i l i t yo fd e a l i n gw i t he m e r g e n ti n c i d e n t I tisc o s t l ya n dt i m ew a s t e dt od e v e l o ps i m u l a t i o ns y s t e mf o ro n es p e c i a lp l a n tt h r o u g hc o n v e n t i o n a lm o d e
7、 l i n g,a n di ti sm u c ht o od i f f i c u l tt ot e s ta n dm a i n t a i n A I)r o s(A d v a n c e dP r o c e s sS i m u l a t i o nS o f t w a r e)m a d ei nF i n l a n di so n ea u t o m a t i cg r a p h i c sm o d e l i n gs y s t e m I ti sas i m u l a t i o ns o f t w a r ep r o d u c tf o
8、 rf u l l-s c a l em o d e l i n ga n dd y n a m i cs i m u l a t i o no fi n d u s t r i a lp r o c e s s A p r o si sa ne x c e l l e n ts u p p o r t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a d v a n c e dt o o lo f m o d e li n g T u r b i n e u n i t,b o i l e r-u n i t,g e n e r a t o r-u n i ta n dc o
9、 n t r o ls y s t e m sa r ei m p o r t a n tp a r t si np o w e rp l a n t 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 sa r et h eb a s eo fe l e c t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s y s t e m A p r o sw h i c hp r o v i d e sb a s i cp r o c e s sc o m p o n e n tm o d e l sf o rg r a p h i cc o n f i g u r a
10、t i o nb a s e do nm o d u l a rm o d e l i n gi su s e di nt h i sp a p e rt od e v e l o pt h em o d e l so fe l e c t r i c a ls y s t e mf o rY a n g z h o u6 0 0 M Wu n i t T o g e t h e rw i t ht h es i m u l a t i o nm o d e l so ft h et u r b i n e u n i ta n db o i l e r-u n i ta l s od e v
11、 e l o p e di nA p r o s,t h es i m u l a t i o nm o d e l so ft h ee l e c t r i c a ls y s t e mi n t r o d u c e di nt h isp a p e rc o m p o s eo ft h ea l l-r a n g eh i g h-f i d e l i t ys i m u l a t i o nm o d e l sa n dt h em u l t i-f u n c t i o n a ls i m u l a t i o ns y s t e mo fY a
12、n g z h o u6 0 0 M Wu n i t T h ee l e c t r i c a l8 i m u l a t i o ns y s t e mo fu n i tp l a n tb a s e do nA p r o si sd e v e l o p e dt h i sp a p e r,i n c l u d i n gg e n e r a t o r-t r a n s f o r m e rs y s t e m s,e x c i t a t i o ns y s t e m s,c o n t r o lp a n e lo ft h em a i ne
13、 l e c t r i c a ls c h e m es y s t e m s,e x c i t a t i o nc o n t r o li n s t a l l a t i o n s,1 0 k V,3 k V,4 0 0 Vp o w e rs u p p l ys y s t e m s,m i d d l e-v o l t a g ef a s t c u tb a c ks y s t e m s,s a f e t ye l e c t r i c a ls o u r c es y s t e m s,a n ds y n c h r o n o u so p
14、e r a t i o n T h em o d e lw a st e s t e do nA p r o s s u p p o r t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h er e s u l ti n d i c a t e st h em o d e l sa r ec o r r e c t,p e r f o r m a n c eo fo p e r a t i o ni sw e l l T h e r e f o r e,A p r o si st h ee f f i c i e n tt o o l t h a tt h em o d
15、 e l i n ge f f i c i e n c y,v e r a c i t ya n d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c a nb ei m p r o v e db yA p r o s K e y w o r d s:u n i to fp o w e rp l a n ts i m u l a t i o n,A p r o s,m o d u l a rm o d e l i n g,g r a p h i ca s s e m b l e d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
16、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望塑日期:迹阀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17、研究生签名:忍蛰导师签名:熟日期:汐断垌第一章绪论1 1 仿真技术概述2第一章绪论科学技术发展N-十一世纪,系统仿真学科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仿真技术由于其有效性、可重复操作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特点,日益彰显出重要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仿真”一词来源于英文的S i m u l a t i o n,曾经一段时间内被译为“模拟”,现在被大家公认的仿真定义是“仿真是一个模型或一套模型的形成和运行”。通过这个简练的定义可以说明仿真与建模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没有模型就不能进行有效的仿真。所谓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也可以是数学模型,还可以是数学物理的混合模型,物理模型往往是仿真对象在相似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模拟
18、实体。数学模型,特别是连续过程的数学模型则可以用一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代数方程组成的数学方程来表达。由于数字式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采用数学模型比采用物理模型更具有普遍性和灵活性。数学模型在计算机硬件和特别设计的软件仿真环境下,构成仿真系统,能复现出与实际过程时空完全一致的、真实性的虚拟真相。系统仿真是通过对系统模型的试验,研究一个存在或者试验的系统。当前仿真技术是以控制论、系统论、相似理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专用的物理效应设备(模拟再现真实世界环境)为工具,借助于系统模型对实际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的-i、综合性技术。仿真与建模可以应用在几乎任何其它需要进行繁重的实际试验或
19、者是直接试验也许不能实现或者根本不可能的情况,因此,仿真技术已经成为人类认识和处理复杂问题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研究工具和工程实践方法。仿真与建模首先应用在航天和军事领域,在科学家们为了战争需要开发先进技术时,仿真与建模技术的发展成为研究气候变化和武器生产试验的关键。仿真与建模的昂大应用领域也当属于航天和军事领域,包括小规模的战术性战争到全球性战争的作战行动仿真、综合系统性能仿真和仿真训练,而且已经成为部队完成战术训练和协同作战等军事演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关键环节。仿真与建模的另一个迅速发展和应用的领域是对天气的预报,对本地区天气体系的研究和对气候的预测。2 0世
20、纪7 0 年代以后,民用工业中连续过程仿真得到迅速发展,建筑机械、钻探机械、港口起重机等等都采用了仿真技术,建立了仿真机,其中应用最快、应用最广的首属电力工业,包括核电和火电两大类。在计算机尚未出现或不够普及之前,只能是实物仿真。因此仿真学科是附属在其他相关的学科之中。当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之后,数字仿真得到了大发展,其中提出了大量共同性技术问题。例如运行速度、并行处理技术、建模方法和仿真算法、网络通信、仿真图像生成、仿真支持软件等。计算机仿真包括三个要素;系统、模型和计算机。联系三个要素的有三个基本活动: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仿真模型建立和仿真试验。他们的相互关系见图1 1。图1 1 仿真活动
21、的相互关系首先根据被研究或被试验系统(对象)的物理原则建立系统的对象数学模型,它的主体大多是一组1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微分方程和代数方程组。再将数学模型按一种或多种能为计算机所接收的算法,例如差分方程,人工地或自动地编制成计算机程序,这就是所谓的仿真模型,仿真模型的建立本质上是各种算法的研究、比较和选定,其可以适应于不同对象的数学模型,然后将仿真模型在计算机上运行,取得试验所需的各种参数、图表、图形、曲线等。系统、模型和仿真三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系统是研究对象,模型是系统特性的描述,一般来讲模型不仅用来代替系统,而且应该是系统的简化。仿真则包括建立模型和对模型进行试验验证两个过程。随着计
22、算机技术日趋完善并且高度智能化,仿真技术作为当今时代最有效的综合集成方法,已经成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战略技术,随着仿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一体化仿真的出现和专用仿真软件的出现,专家系统在仿真中的应用,仿真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前景将更为宽广。1 2 仿真技术的内涵口仿真技术是一门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内涵非常丰富的学科,其所包括的技术术语主要有建模技术、支持环境软件、并行仿真技术与分布式仿真技术和分布式仿真虚拟环境等。(1)建模技术从计算机仿真技术被采用以来,仿真建模技术大致经历了手工建模、模块化建模、专用仿真语言、面向对象建模和图形化自动建模等阶段。(2)支持环境软件仿真技术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时候,出现
23、了集仿真建模、模型调试、运行管理和仿真结果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仿真软件平台,即所谓的一体化仿真支撑环境。(3)并行仿真技术与分布式仿真技术并行仿真技术并行仿真技术是为了解决开发大规模、复杂的仿真系统的困难,并建立在并行计算机和并行算法基础上而出现的。通过将复杂的计算任务合理地分配在不同的处理器上计算,从而可以加速整个仿真过程。分布式仿真技术它是用多计算机协同完成一项复杂或规模宏大的任务而采用的分布式仿真技术。把仿真系统中所有的计算机通过网络传输相应的仿真数据,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具有开发性的计算机仿真系统。(4)分布式仿真虚拟环境利用计算机网络将地理分布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用户共享的
24、、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多个用户在其中进行交互和资源共享。1 3 仿真机的分类。根据仿真对象中被仿真的规模不同,把电力系统的训练用仿真机可以分为全范围高逼真度实时培训仿真机、有限范围高逼真度实时培训仿真机和通用型培训实时仿真机。(1)全范围高逼真度实时培训仿真机这类仿真机几乎是仿真对象的复制品,可以仿真控制室内所有能操作和控制的设备及系统。这种仿真机比较适合装有这种仿真对象的运行操作人员使用,尤其适合于正在安装该类型设备的运行操作人员投产前培训。(2)有限范围高逼真度实时培训仿真机该类仿真机是指为将仿真机制造价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技术要求和培训效果又能达到与全范围高逼真度仿真机基本一样水平
25、的仿真机。这类仿真机压缩了部分不十分重要的表盘和系统,它虽与实际仿真对象有所差别,但还是包括了仿真对象所有的控制和逻辑模型,所有的重要数据、参数和报警信号都能被适当的仿真。2第一章绪论(3)通用型培训实时仿真机一般可认为下列几种仿真都为通用型仿真机:操作员的操作界面布置没有被设计成与仿真对象完全一致,或仅接近于某一实际对象的操作盘台,因而是一种典型的盘台布置;经过非压缩目的而进行了表盘二次设计,或从原理出发把不同对象盘台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仿真机上;采用通用的电站数学模型,并不考虑仿真对象运行的特殊性。1 4 仿真机的发展历程H o我国发电厂仿真机的发展始于1 9 7 6 年,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APROS 单元 机组 电气 仿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