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无线通信中协作分集技术的研究.pdf
《【硕士论文】无线通信中协作分集技术的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论文】无线通信中协作分集技术的研究.pdf(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多输入多输出(M I M O)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的重大突破,它能够极大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但由于受天线尺寸、功耗和硬件复杂度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M I M O 技术在无线移动终端中难以实现。为此,人们提出了协作分集技术,其基本思想是系统中的每个终端可以拥有自己的一个或多个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共享彼此的天线,构成虚拟的M I M O 系统,从而使单天线的移动终端实现了空域分集。本论文针对协作分集领域的协作方案设计和资源优化分配策略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带宽高效的协作分集方案,然后引入可调功率分配因子,并提出一种功率分配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 以典型的两用户
2、协作场景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1 6 H P S K 调制技术的固定型中继转发协作方案。推导了协作用户采用十六进制超相移键控(1 6 H P S K)星座调制时,系统的端到端的误比特率性能的闭式解,从理论上证明了所提方案相对于基于正交调制的协作方案,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2 针对固定型中继转发协议非协作时的功率浪费问题,提出基于1 6 H P S K 调制技术的选择型中继转发协作方案。相对于固定型中继,所提方案对信道状况有更好的适应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3 针对等功率分配方案缺乏对信道状况的自适应的问题,引入功率分配因子,提出了基于1 6 H P S K 调制
3、技术的固定型中继和选择型中继协作方案的最优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最优功率分配相对于等功率分配有更大的性能增益,且增益大小与用户间信道质量有关。关键词:协作分集多输入多输出功率分配多进制超移相键控频谱利用率误比特率洗纹身机http:/www.lr- B S T R A C TM u l t i p l eI n p u t M u l t i p l eO u t p u t(M I M O)t e c h n o l o g yi sas i g n i f i c a n tb r e a k t h r o u g hi nw i r e l e s sc o m m u n i c a
4、 t i o n s,w h i c hc a ng r e a t l yi m p r o v et h es y s t e mc a p a c i t ya n ds p e c t r a le f f i c i e n c y H o w e v e r,d u et ot h el i m i t a t i o ni ns i z e,p o w e ro rh a r d w a r ec o m p l e x i t y,a n t e n n aa r r a yi sn o te x e r c i s a b l et oi m p l e m e n tf o
5、 rm o b i l ed e v i c e s H e n c e,c o o p e r a t i v ed i v e r s i t yh a sb e e np r o p o s e dt Oo v e r c o m et h ed i f f i c u l t y I nc o o p e r a t i v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 s,e a c hm o b i l et e r m i n a lh a so n eo rm o r ep a r t n e r s B ys h a r i n ge a c h
6、o t h e r Ss i n g l ea n t e n n a,c o o p e r a t i v ed i v e r s i t yc o n s t i t u t e sv i r t u a lM I M Os y s t e m,S Ot h a tt h es p a t i a ld i v e r s i t yc a nb er e a l i z e di ns i n g l e-a n t e n n am o b i l et e r m i n a l s I nt h i st h e s i s,as t u d yh a sb e e nm a
7、d eo ft h es c h e m ef o ra n dt h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r e s o u r c e sa l l o c a t i o ni nc o o p e r a t i v ed i v e r s i t y Ab a n d w i d t he f f i c i e n tc o o p e r a t i v et e c h n i q u ei sp r o p o s e d M o r e o v e r,r e s o u r c eu t i l i z a t i o ne f f i c i e n
8、 c yi sf u r t h e ri n c r e a s e db yi n t r o d u c i n gt h ea d i u s t a b l ep o w e ra l l o c a t i o nf a c t o r T h em a i nw o r ko ft h i st h e s i sc a nb es u m m a r i z e da sf o l l o w s:F i r s t l y,f o c u s i n go nt h et y p i c a lt w o u s e rc o o p e r a t i o n,af i x
9、 e dr e l a y i n gc o o p e r a t i v es y s t e mb a s e do n16 H P S Ki sp r o p o s e d T h ee n d t o-e n db i te r r o rr a t ei sd e r i v e dw h e ne a c hu s e re m p l o y s16 H P S Km o d u l a t i o n,w h i c h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p r o v e st h a tt h ep r o p o s e ds c h e m eh a
10、sh i g h e rs p e c t r u me f f i c i e n c yc o m p a r e dt ot h a tb a s e do no r t h o g o n a lm o d u l a t i o n 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v e r i f yt h ec o r r e c t n e s so ft h et h e o r y S e c o n d l y,i no r d e rt oa v o i dt h ep o w e ri n e f f i c i e n c yw h e nt h e
11、u s e r sf a i lt oc o o p e r a t e,as e l e c t i v er e l a y i n gc o o p e r a t i v es y s t e mb a s e do n16 H P S Ki sp r o p o s e d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f o r m a lf i x e dr e l a y i n gs c h e m e,t h i ss c h e m ei sm o r ea d a p t i v et oc h a n n e l,a n dt h u sc a ni m p
12、r o v et h er e s o u r c eu t i l i z a t i o ne f f i c i e n c y F i n a l l y,i na l l u s i o nt ot h el a c ko fa d a p t i v i t yt oc h a n n e li ne q u a lp o w e ra l l o c a t i o ns c h e m e t h ea d j u s t a b l ep o w e ra l l o c a t i o nf a c t o ri si n t r o d u c e d,a n dt h
13、eo p t i m a lp o w e ra l l o c a t i o ns c h e m e sf o rb o t ht h ef i x e dr e l a y i n ga n ds e l e c t i v er e l a y i n gc o o p e r a t i v es y s t e mb a s e do n16 H P S Ka r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 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s u g g e s tt h a t,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e q
14、u a lp o w e ra l l o c a t i o ns c h e m e,t h eo p t i m a lp o w e ra l l o c a t i o ns c h e m ec a l li m p r o v et h ec o o p e r a t i v eg a i n,d o m i n a t i n gb yt h eq u a l i t yo fc h a n n e lb e t w e e nd i f f e r e n tu s e r s K e y w o r d s:C o o p e r a t i v eD i v e r s
15、 i t yM I M OP o w e rA l l o c a t i o nM H P S KS p e c t r a lE f f i c i e n c yB E R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随着无线通信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无线传输的数据速率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与主要传送语音业务的第1、第2 代无线通信系统不同,第3 代和第4 代无线通信系统还将支持速率高达1 0 0 M b s 1 G b s 的多媒体宽带数据业务,因此寻求进一步扩大信道容量、改善通信质量的新技术是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章首先介绍课题研究背景,接着引出了协作分集技术及其发展概况,最后给出论文的主要贡
16、献和内容安排。1 1 研究背景无线通信环境十分恶劣和复杂,存在着大量的直射波、反射波和绕射波等,由于信号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端的时间、幅度和相位不同,导致叠加后信号的幅度急剧变化,从而产生多径衰落。多径效应严重制约了无线通过中信号传输的质量,同时也是影响无线通信传输速率的重要因素,因而成为未来的移动无线通信发展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对于目前处于火热研究的第四代(4 G)移动通信,如何进一步扩大信道容量、改善通信质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多径效应,人们曾提出了一系列抗衰落技术以减轻多径衰落的影响,如抗衰落性能好的调制解调技术、扩频技术、功率控制技术、与交织结合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17、以及分集接收技术等。其中分集接收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抗衰落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发送端采取某种方式通过相互独立的衰落信道传送同一信号的多个副本,降低信号分量同时陷入深度衰落的概率;在接收端再对接收到的多个衰落独立的信号进行处理,合理地利用这些信号的能量来改善接收信号的质量。常见的分集技术有:频率分集、时间分集、空间分集和极化分集等。目前分集技术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系统提高传输可靠性的关键技术。空间分集是从不同的位置(天线)发送信号,在接收端得到经历独立衰落的多个信号副本,经过恰当的合并可以有效地消除多径衰落的影响。M I M O(M u l t i p l eI n p u t-M u l t i p l
18、 eO u t p u t)技术作为空间分集的典型应用,通过在通信链路的发射端与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能够将传统通信系统中的多径因素变成有利的因素【l】【2】【3】,在抗多径衰落、提高通信链路的速率和质量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M I M O 技术在不需要占用额外的带宽和频谱资源的情况下,极大的提高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毋庸置疑是4 G 的主流技术之一。无线通信中协作分集技术的研究1 2 协作通信的产生和发展概况M I M O 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的重大突破,它能够极大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但在实际的蜂窝通信系统中,由于移动终端体积、功耗以及硬件复杂度等的限制,不能在移动终端上安装多天线,这
19、就极大的限制了M I M O 技术在无线移动终端中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诞生了一种全新的分集技术协作分集(C o o p e r a t i v eD i v e r s i t y),使单天线的移动终端也可以实现空域分集。它的基本思想是系统中的每个终端可以拥有自己的一个或多个合作伙伴,合作伙伴有责任帮助其伙伴传输信息。这样,每个源节点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既利用了自己的又利用了合作伙伴的空间信道,从而获得了一定的空间分集增益。由于协作分集中的合作伙伴共享彼此的天线,从而构成了虚拟的M I M O 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协作分集为M I M O 多天线技术的实用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协作分集技
20、术在未来的4 G 通信系统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无线蜂窝网、A d h o c 网、无线局域网、无线传感器网等多种场合,因此,协作分集技术已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协作分集的概念最初源于v a nd e rM u e l e n 4 5 J 对中继信道模型(包括源、中继和目的端三个节点)的理论研究,C o v e r 与G a m a l l 6 1 对非衰落条件下的中继信道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这类信道容量的上界和下界;为了适合实际的应用,源节点和中继节点在正交信道(T D M A、F D M A、C D M A)传输条件下,不同协作方案的容量和中断概率性能相继被研究1 7
21、 儿引。此外,还出现了多址接入信道中协作度可变的协作方梨9 -,1 2】、多址接入信道中移动端和基站共享一个中继方案等【13 1。基于以上中继性能的研究,S e n d o n a r i s 等人最先提出了协作分集的概念【1 4 卜【1 6】,首先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并给出了这个系统的容量限,然后讨论了协作对中断概率的影响,最后针对C D M A 接入方式提出了检测转发(D e t e c ta n dF o r w a r d,D F)的协作策略。几乎同一时间,J N L a n e m a n 1 7 J 针对两个用户进行协作的情况,提出放大转发(A m p l ym a dF o
22、r w a r d,A F)协议来实现中继;文献【1 8】中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协作分集协议:固定中继,选择中继和增量中继;随后将协作方案扩展到准静态瑞利信道下【19 1,对协作系统的中断概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用户协作时获得的分集度为2。更进一步地,为了在协作分集的情况下提高系统吞吐率,H u n t e r s 提出了基于编码协作的新概念【2 0 J 【2 4 1。它是用户协作与信道编码的结合,不同于以前的重发(A F 和D F),协作端对源端发送信息译码后按照一定的协议转发额外的校验信息,而且为了避免错误转发,还引入了C R C 校验。之后,学者们对协作分集技术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2
23、 4 卜 3 2】,并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根据协作用户数目的多少可以将这些协作方案分为:两用户协洗纹身机http:/www.lr- m p l i f y a n d F o r w a r d,A F)、译码转发(D e c o d e a n d F o r w a r d,D F)和编码协作(C o d e dC o o p e r a t i o n,C C)三类,其中A F中继按照功率限制对接收信号放大后直接转发出去,而D F 则是先进行解调和译码,然后进行编码和调制,重构源信号后再进行中继发送,与A F、D F 方案的重复转发不同,C C 方案转发的是源信息的冗余而不是重复,从编
24、码的角度看效率更高,这令C C 方案能够获得额外的编码增益;根据中继是否具有信道自适应性可以将这些协作方案分为:固定型中继、选择型中继和增强型中继三种中继协议,其中固定型中继在任何情况下都进行中继,而选择型中继只有满足一定条件(如中继译码正确、用户间信道信噪比达到某一门限)时才进行中继,而增强型中继只在直传出错时才考虑中继。另外还有采用空时编码的协作方案,其本质上属于C C方案,因为其同样是信道编码技术与协作技术结合的产物。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译码转发(D F)的固定型和选择型中继两用户协作系统。协作通信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几年在国内外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3 3 【3 6】,并已取得诸多研究成果
25、。但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协作通信技术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目前,协作通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协作的构架问题:在蜂窝通信系统中由于基站的存在,有可能对该小区内的移动终端进行统一管理,有利于用户协作;但对于自组网或传感器网,并没有一个中心节点进行管理,需要一个分布式协作协议,使终端能够自己决定怎样协作或跟谁协作;第二,协作系统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以及平坦快衰落信道下的应用问题:目前现有的研究工作大多都是假设信道是平衰落的,但是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往往是频率选择性衰落的,那么如何在恶劣信道环境下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硕士论文 无线通信 协作 分集 技术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