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语音通信技术.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IP语音通信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P语音通信技术.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P 语音通信技术语音通信技术 石晶林石晶林 1 IP 语音通信发展 1 IP 语音通信发展 随着互联网络覆盖范围的急剧扩大和使用领域的拓展,基于互联网络的IP1语音通信也呈现出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2003 年,互联网电话业务占国际长话市场的 36,互联网电话已经对大型的电话公司构成重大威胁。据行业分析公司IDC预测,截止 2007 年,VoIP2设备市场总额将达到 151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4。据Gartner Dataquest预测,截止 2007 年,服务供应商的VoIP服务市场总额有望达到 113 亿美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7.2%。而据Frost&Sullivan关于I
2、P语音的市场数据显示,2001 年通过批发、零售方式销售的分组语音通话时间达 60150 亿分钟,预测 2007 年分组语音通话量将达到全部通话量的 75%。另据CCID相关数据显示,2005 年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IP 语音市场规模将达 69 亿美元。另据IDC预测,美国互联网电话市场将从 2003 年的 2.81 亿美元增长到 2007 年 67 亿美元;著名咨询公司Analysys也预测,2007 年西欧的互联网电话业务收入至少可以达到 25 亿欧元,占电信市场业务收入的 15%;该机构还指出,互联网电话将取代传统交换系统,话音质量最终也可以与传统话音质量相媲美,甚至更好。在亚洲,日本
3、互联网电话业务发展也非常迅速,Yahoo BB的业务模式受到全球关注。中国互联网电话网络规模和流量在全球来说也名列前茅,且中国对互联网电话的重视程度很高。目前我国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已开通互联网电话业务,提供 IP 语音服务并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每个电信运营商及众多设备厂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契机。为什么 IP 语音的发展会有那么迅速呢?这除了归功于高速带宽技术的突破外,另一个基本原因是互联网电话通话费低廉,同时可以保证一定的语音质量。实质上这说明互联网网络利用率和自愈恢复能力要比电路交换网强,除此外,互联网电话可以:?以近乎无限的方式,轻松实现系统扩容。除了通过网络扩容,还可按需要,
4、通过给 IP 语音网关添加额外的端口来实现。?通过标准计算机轻松处理数据格式的语音数据。分段传送电话,保存或转发被叫端的应答信息或语音邮件。?通过软件来实现基于IP的PBX3功能。这意味着无需很大开支就能实现其它功能,如电话会议、转发和录音电话。?用标准 PC 组件来设计并部署基于 PC 的 PBX,比传统方式有更大价格优势。本文将详细介绍 IP 语音的实现技术、通信控制管理、IPv4 向 IPv6 过渡中的实现方案,最后简单地介绍一下中科院计算所信息网络室在 IP 语音通信方面所做的工作。2 当前的 IP 语音实现技术 2 当前的 IP 语音实现技术 IP 语音通信根据承载方式的不同,其实现
5、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主要有两种:VoIP 和 TDMoIP。其中,VoIP 是应用最广的一种 IP 网上语音通信传输的实现方式。1 Internet Protocol 2 Voice over IP 3 private branch exchange,用户交换机 2.1 VoIP 2.1 VoIP 传统的语音通信是以电路交换方式传输语音,所要求的传输宽带为 64kbit/s。而 VoIP 是以 IP分组交换网络为传输平台,对模拟的语音信号进行压缩、打包等一系列的特殊处理,然后采用 IP数据报的逐跳路由方式进行传输。主要处理过程是:通过语音压缩算法对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采用的语音编码标准主
6、要是 ITU-T G.711),然后把这些语音数据按 IP 等相关协议进行打包,经过 IP 网络把数据包传输到接收地,再把这些语音数据包串起来,经过解码解压处理后,恢复成原来的语音信号,从而达到由 IP 网络传送语音的目的。在 VoIP 业务的网络环境中,主要有互联网电话终端、网关(Gateway)、网(关)守(Gatekeeper)等几部分组成。互联网电话终端包括传统的语音电话机、PC、互联网电话机,也可以是集语音、数据和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业务终端。由于不同种类的终端产生的数据源结构是不同的,要在同一个网络上传输,这就要由网关或者是通过一个适配器进行数据转换,形成统一的 IP 数据包。互联网
7、电话网关提供 IP 网络和电话网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 PSTN 本地环路连接到 IP 网络的网关,网关负责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压缩打包,成为可以在互联网上传输的 IP 分组语音信号,然后通过互联网传送到被叫用户的网关端,由被叫端的网关对 IP 数据包进行解包、解压和解码,还原为可被识别的模拟语音信号,再通过 PSTN 传到被叫方的终端。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话到电话的互联网电话通信过程。关守实际上是互联网电话网的智能集线器,是整个系统的服务平台,负责系统的管理、配置和维护。关守提供的功能有拨号方案管理、安全性管理、集中帐务管理、数据库管理和备份、网络管理等等。在实现方式上,VoIP
8、有电话机到电话机、电话机到 PC、PC 到电话机和 PC 到 PC 等种方式。最初 VoIP 方式主要是 PC 到 PC,利用 IP 地址进行呼叫,通过语音压缩、打包传送方式,实现互联网上 PC 机间的实时语音传送,语音压缩、编解码和打包均通过 PC 上的处理器、声卡、网卡等硬件资源完成。这种方式和公用电话通信有很大的差异,且限定在互联网内,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电话到电话即普通电话经过电话交换机连到 IP 电话网关,用电话号码穿过 IP 网进行呼叫,发送端网关鉴别主叫用户,翻译电话号码网关 IP 地址,发起互联网电话呼叫,连接到最靠近被叫的网关,并完成语音编码和打包。接收端网关实现拆包、解码和
9、连接被叫。对于电话到 PC 或是 PC 到电话的情况,是由网关来完成 IP 地址和电话号码的对应和翻译,以及语音编解码和打包。从理论上讲,在IP网络上传输语音看起来并不难:数字化后的语音信号只是一种数据,可以和其它数据一样由分组网络传输。电话网络的主要技术成就,如最低成本路由方法,在IP网络中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部分。然而,如果想与TDM4网络进行竞争,VoIP必须切实解决两个主要问题:即QoS5和信令。?服务质量(服务质量(QoS)服务质量对于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数据要求正确传输,对时延要求不高;但语音则对时延十分敏感,丢失几毫秒的信息对语音应用产生的影响倒不易察觉。语音
10、的这个要求与 IP 网络的原意完全相左。除此以外,有关语音质量的其它技术,如回声抑制、语音压缩,并不是数据网的固有功能,需要对 IP 网络进行改造才能满足这些方面服务质量的要求。?信令信令 当前几乎所有在 VoIP 领域的研发努力都集中在解决 QoS 问题上,而对信令问题的研发几乎是空白。这里所说的信令问题是指打电话时除了语音之外所需的交换信息。如摘机、震铃等基本的功能,接通正确的号码和记帐所需的更高级的功能,来电显示、呼叫转移、电话会议等复杂的功能,以及目前智能网络新增的功能。这样的功能包括几千种,再加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细微差别,更增加了复杂程度。4 Time Division Multi
11、plexing时分多路复用 5 Quality of Service 2.2 TDMoIP TDMoIP6技术是在IP网络上进行的线路扩展,它将IP网络作为原有TDM网络的一种插入式替换,通过附加适当的报头,用IP包封装每个T1 或E1 帧后进行传输。它可以与所有的现有设备,如传统PBX和交换机,实现无缝接入,从而提供电话通信服务。TDMoIP技术不做任何数据解释,透明地传输TDM帧,从而在接收端可以方便地提取TDM内的传输内容。这样,TDMoIP就可以用来传输任意的T1/E1 服务,即使有些通道本来是用来传送数据的,或整个帧都是非结构化的数据流。与VoIP相比,TDMoIP更简单,因为它对语
12、音、数据信令和协议是透明的,即使这些协议都是专用的。而VoIP则面临新协议带来的麻烦并且要实现信令格式的转换。VoIP的确承诺支持新的协议,但TDMoIP自动使用了现存PBX和CTI7功能所具备的优势。至于带宽优化,VoIP使用DSP8进行语音压缩和静音抑制从而满足带宽要求。但这是以降低通信质量和增加延迟为代价的。尽管如此,TDMoIP和VoIP实质上还是互补的。从用户端到运营商POP9之间通过IP网络透明扩展TDM主干,使运营商在有资源的POP开发更大的、可扩展的VoIP网关和软交换变得简单容易,并为用户在用户端提供简单的TDMoIP网络终端单元NTU10。这些TDMoIP电路可比VoIP提
13、供更多的服务,如通常的PSTN11接入、中央交换机、帧中继和ISDN12。3 IP 语音通信的控制管理 3 IP 语音通信的控制管理 3.1 VoIP 3.1 VoIP IP 语音通信的服务质量保障和信令问题除了要解决连续性信号码流分组和还原以及编码压缩/还原的媒体网关外,关键是码流的信令控制和服务质量。信令控制方面迄今存在着多种很难互操作的制式。总的说来,VoIP信令协议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即(1)H.323 网守,沿袭LAN13上多媒体会议通信协议,提供呼叫控制、呼叫管理和会议功能等;(2)MGCP14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控制媒体网关状态并指示它们传送媒体到指定地址;(3)SIP15,用客户/
14、服务器分布式呼叫控制和能力协商。?H.323 协议集 ITU 的 H.323 系列建议定义了在无业务质量保证的互联网或其它分组网络上多媒体通信的协议及其规程。H.323 标准是局域网、广域网、内联网(intranet)和互联网上的多媒体提供技术基础保障。它是支持局域网上进行视频(多媒体)通信的一组协议。1996 年公布的第一版中,协议集规范了终端、网关、网守和多点控制单元 4 个组成部分的功能。由于 H.323 标准留下很大的释义余地,所以不能确保不同系统间互操作能力。为了改进操作效率,1998 年初公布了 H.323 第二版本,把寻址能力推广到非 H.323 的域名查号和域名访问协议以及验证
15、授权功能;此后于 1999 年公布了面向大范围网络应用的 H.323 第三版本,包括带宽管理和 QoS 功能。H.323 很大程度上是基于ITU以前的有关多媒体的协议,包括用于ISDN的H.320,用于B-ISDN16的H.321 和用于G.STN终端的H.324 等建议。其编码机制,协议范围和基本操作类似于ISDN的Q.931 6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ver Internet Protocol 7 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 8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9 Points of Presence
16、10 Network Terminal Unit 11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1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13 Local Area Network 14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15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 16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信令协议的简化版本,并采用了比较传统的电路交换的方法。相关的协议包括用于控制的H.245,用于建立
17、连接的H.225.0,用于大型会议的H.332,用于补充业务的H.450.1、H.450.2 和H.450.3,有关安全的H.325,与电路交换业务互操作的H.246。总的说,H.323 协议规范已很成熟,但由于H.323 当初并非专门针对电话业务特性设计的,协议的媒体管理采用了ISDN的Q.931 信令(DSS1),在寻址(E.164 电话号码编号转换到IP地址的寻址过程)建立呼叫和入网登记(RAS17)过程中,终端和网关/网守间协商操作需要数十次往返交换消息,操作耗时。而且网络规模愈大,寻址过程愈复杂,难于满足语音实时通信的要求。?MGCP 协议 Arango和Huitema提出了VoIP
18、的新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中涉及三部分:信令网关(Signal Gateway,SG),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MG)和媒体网关控制(Media Gateway Control,MGC)。这个体系结构的先进之处在于实现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而在这两个分离的单元之间需要定义新的协议,MGCP就是这个接口上的一个较通用的协议,后来IETF18 MeGaCo19工作组和ITU-T 16 研究组在MGCP的基础上提出了H.248 协议,对MGCP进行了扩展。MGCP属于应用层控制协议,主要完成MGC对MG的控制,以实现网络中MG之间的连接,并且处理MG与MGC的交互。为了简化操作和改进
19、信令控制效率,IETF 又提出了 MeGaCo 信令协议标准,MeGaCo 是 MGCP的进一步开发,它与 MGCP 在结构上和 MG/MGC 间交互动用关系上相似。但是在 MeGaCo 场合,信令网关直接管理着 MG 码流的出/入和起/止以及各种码流间的组合关系,从而简化了 MG 和 MGC之间交互操作,提高了效率。MeGaCo的设计思想是把智能集中在服务器上,既能容纳面向连接(CO20)的媒体如TDM和ATM21,又能容纳IP那样的无连接(CL22)媒体,因此选用的媒体网关类型更广,而且网关规模有更大随意性。MeGaCo协议尚在试验阶段。?SIP 协议 SIP 是由 IETF 提出来的一个
20、应用控制(信令)协议。它可用来创建、修改以及终结多个参与者参加的多媒体会话进程。参与会话的成员可以通过组播方式、单播连网或者两者结合的形式进行通信。SIP是立足于WEB的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中主机间的会晤启动协议,用服务器或代理方式提供各种服务。SIP通过有层次的定位符(URL23)识别用户进行寻址,并用服务描述协议指明所要求的服务特性。SIP使用登记报文对SIP服务器登记,用请求命令起动呼叫,报文直接送至客户机或服务器,后者取代了H.323 网守的功能。SIP不是段管理协议,只是段的起动和拆除,不涉及段内部的通信细节。SIP协议一方面借鉴了其他互联网的标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在风格上遵循互联网一
21、贯坚持的简练、开放、兼容和可扩展等原则,另一方面,它也考虑了对传统公众电话网的各种业务,包括IN24智能网业务和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业务的支持,它也支持“个人移动”。SIP协议是互联网多媒体通信和控制协议体系的一个部分,其他协议包括用于预留网络带宽资源的RSVP25、用于多媒体数据传输并提供语音反馈的RTP26/RTCP27、用于多媒体流数据分发控制的 17 Registration,Admission and status 18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19 Media Gateway Control 20 Connection Oriented 2
22、1 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22 Connectionless 23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24 Intelligent Network 25 ReSerVation Protocol 26 Real Time Protocol RTSP28、用于描述会话属性的SDP29以及用于通告会话的SAP30,而且将来随着该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还会有其他新的协议产生,加入该协议体系。但是SIP协议所规范的操作以及相应的功能独立于其它协议。3.2 TDMoIP 3.2 TDMoIP TDMoIP中解决IP网络与电话网络
23、互连时随之产生的信令是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带内信令、CAS31和CCS32来实现的。带内信令与语音在相同的声音频带内传送。它的形式有呼叫进程音,如拨号音或回铃,DTMF33音、用于呼入确认的FSK34,北美的MFR1 或欧洲的MFCR2 等。因为这些都是能听见的音调,它们被编码到TDM时隙中,自动被TDMoIP传输。VoIP系统使用的语音压缩算法通常不能很好传输这些信令。因此VoIP系统需要音频转发协议来确保带内信令正确工作。最常见的 CAS,即随路信令,与语音信号在相同的 T1 或 E1 帧中传送,但不在语音频带内。T1 通过保留位实现该信令,E1 通过保留一个时隙为其余个通道每个通道承载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IP 语音 通信 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