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国腾房地产公司双塔小区结构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国腾房地产公司双塔小区结构设计.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 5 卷第2 7 期7 6 2009 年9 月山西建筑S H A N X IA R C H I T E C T U R EV b l-3 5N o 2 7S e p 2 0 0 9文章编号:1 0 0 9 6 8 2 5 2 0 0 9 2 7 0 0 7 6 0 2山西国腾房地产公司双塔小区结构设计贾敏摘要:结合两栋高层住宅楼和一地下车库的建筑结构设计,介绍了其基础选型,结构布置及相应的计算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工程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多个抗震性能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结构能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与基础,上部结构,内力分析中图分类号:T U 3 1
2、8文献标识码:A1工程概况本工程拟建场地位于太原市东山前垣,双塔村以南,铁路线以东,规划南内环东街北侧。1,2 号住宅楼为地下1 层,地上1 8 层,为剪力墙结构体系,车库为地下1 层,地上局部为商场,为框架结构体系。建筑物基本风压取0 4 0k N m 2,地面粗糙度类别:C 类。抗震设防烈度:地震作用:8 度;抗震措施:8 度。建筑场地类别:类。地基土岩土构成及承载力标准值如表1 所示,本工程场未见地下水,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该场地为自重湿陷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级。2 地基与基础根据勘察报告本工程地基持力层范围内为粉土层,承载力较低,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且场地为自重湿陷场地,故须作地基处理。
3、本工程主楼采用灰土桩+C F G 桩处理地基,群楼采用灰土桩处理地基。桩尖持力层位于第层粉土、粉质黏土。1,2 号住宅楼基础形式采用桩加防水板,地下车库采用独立柱基加防水板。工程建筑荷载大小及分布极不均匀,基础底板大而无缝,为控制差异沉降,在主楼与地下车库之间,1,2 号楼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表1 地基土岩土构成及承载力标准值表层厚承载力侧阻力端阻力土层土层状态厶k P aq。k P aq p k P a杂填十结构松散1 2 507 0黄土状粉土稍湿、稍密4 5 9 52 0 01 2黄上状土具有湿陷性3 2 4 52 2 04 0粉十、粉质黏士具中等胜缩性9 1 1 52 4 03 58 0
4、 0粉质黏土具中等压缩性1 18 1 462 8 0粉质黏上具中等丝缩性最人揭露厚度1 423 0 03 上部结构1)根据建筑功能使用要求,1,2 9-住宅楼采用剪力墙结构体隔震效果不及夹层橡胶支座。此外,无向心复位装置的纯摩擦滑移机构无自动复位功能,不利于结构震后复位。2 2 3 摩擦滚摆式支座隔震摩擦滚摆式隔震器主要由上部的带有滚球的凹形钢支座和摩擦板的凹形圆盘组成 5 l,其结构见图3。隔震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在结构设计中应用隔震技术,能很好地降低地震反应和抗震等级。同时随着隔震技术的发展,隔震系统造价不断降低,隔震房屋的经济效益会越来越突显。隔震技术代表未来抗震技术的发展方向,值
5、得大力推广应用。参考文献:使用时,将上部支座安装在柱的下段,然后再安装到滑盘内。交通大学学报,2 0 0 6,3 6(1):7 0 7 3 地震作用时,建筑物叮作整体摆动,由于底座是一个凹形圆盘,建 6 孙飞飞,李国强,沈祖额中国建筑结构技术发展的最新动筑物可上下移动,这种支座隔震效果明显,使用时要注意建筑物四态 J 建筑结构学报,1 9 9 6,1 7(2):6 7 7 4 周留有足够空隙,以免因建筑物摆动引起相邻建筑物互撞。7 G B5 0 0 1 1 2 0 0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S 3 隔震技术的发展前景o na p p l i c a t i o no fs e i s m i
6、ci s o l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a n d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W A N GY o n g-w e iW A N GQ u n-w e iD UJ i eA b s t r a c t:T h ep a p e r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a n a l y z e st h es e i 盟l i ci s o l a t i o ns y s t e mw h i c hi sm a i n l ya d o p t e d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e x
7、p l o r e s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d i r e c t i o no ft h es e i s m i ci s o l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a n dp o i n t so u tn o w a d a y st h es e i s m i ci s o l a t i o nt e c h n o k g yi st h em o s td i r e c ta n de f f e c t i v em e t h o dt Or e d u c et h
8、 ee a r t h q u a k ed a m a g e sf o rb u i l d i n g s,a n di n c r e a s i n g l ys h o w si t sa d v a n t a g e sU yt h ei n s p e c t i o nO i lt h et e c h n i q u e K e yw o r d s:s e k s m i ci s o l a t i o n m e z z a n i n er u b b e rc u s h i o n,b a s es l i d i n gi s o l a t i o n,a
9、 p p l i c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收稿日期:2 0 0 9-0 5 0 8作者简介:贾敏(1 9 7 8 一),女,助理工程师,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 3 0 0 0 2万方数据第3 5 卷第2 7 期2009 年9 月山西建筑S H A N X IA R C H I T E C T U R EV b l 3 5N o 2 7S e p 2 0 0 97 7 文章编号:1 0 0 9 6 8 2 5(2 0 0 9J 2 7 0 0 7 7 0 3混凝土无损检测综合法测强曲线任泉军摘要:将混凝土回弹值作为因变量,抗压强度值和声速值作为
10、自变量,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提出了五参数超声一回弹法测强曲线。工程实践证明,用该方法推定的检测结果比传统的直线式、幂函数式方程推定的结果精度高,且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关键词:无损检测,测强曲线,超声一回弹法,逆回归分析法中图分类号:T U 3 1 1文献标识码:A目前,施工验收主要以混凝土标准试块的抗压强度值作为验收的标准,但是由于混凝土标准试块与结构实体在受力条件、养护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因此混凝土标准试块的抗压强度不能完全代表结构实体的强度。为此混凝土强度的现场检测便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常用方法有回弹法和超声一回弹综合法。回弹法、超声一回弹综合法是通过混凝土非破损参数与混凝土强度问的相关关系,建
11、立测强曲线来推定现场强度值,而传统的超声一回弹综合法测强曲面公式拟合试验数据误差较大,不能够很好地描述混凝土的声速值、回弹值和抗雎强度值之间的关系。为此本文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将随机性较大的回弹值R 作为因变量,抗压强度值厂和声速值可作为自变量提出了一种含有位置参数的超声一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此曲线使试验数据在R 十可曲面中最大的呈现线性相关。1五参数逆回归超声一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的建立设回归模型为:R=A(口一 0 0)且(,一f 0)c(1)即:l n R=I n A+B i n(口一 0 0)+C l n(f f 0)(2)其中,R 为混凝土试块回弹值;口为混凝土试块声速值;厂为混凝土试块抗
12、压强度值;f 0 和口。为位置参数;A,B 和C 为待定系数。令Y=t n(R),z=I n(口一口o),z=l n(f f 0),a=I n A,b=B,系,这一体系可以满足住宅房间内的柱不凸出墙面的要求。车库为框架结构体系,甲方要求车库采用空心楼盖设计,也可以形成地下1 层大空间满足车库等使用功能的要求。2)构造措施。a 1,2 号楼地下事顶板作为嵌固结构板厚h=1 8 0m i t t,混凝土强度等级C 3 0,夺1 2 2 0 0 双层双向配筋,每个方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 2 5。b 对于楼梯间、电梯井以及楼板开大洞等,其周边布置剪力墙或设置边梁,将洞口附近楼板加厚并适当提高配筋率。c
13、剪力墙顶层配筋加大。4 结构分析采用窄间分析程序S A T W E 进行结构分析。1)结构的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小于1 10 0 0,在规范允许范围内。2)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的比值1 号楼最大为0 8 8,2 号楼为0 8 9,符合高规中不大于0 9 的要求。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及层间位移与该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及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1 号楼最大为1 2,2 号楼最大为1 4 6,符合高规中不超过1 5 的要求。3)各楼层的侧向刚度均不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7 0,且不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平均值的8 0,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分析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工程结构的侧向刚度指标、竖
14、向规则性指标、扭转规则性指标带来的不利影响均符合现行规范的相关要求,且楼板薄弱部位等按弹性罕遇地震作用计算,其承载力仍有一定剩余,因此可以期望工程的结构体系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袭击时,能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同时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5 设计体会1)空心楼盖设计中应验算柱、板的冲切。2)结构关键部位的截面设计在罕遇地震作用计算承载力应有一定剩余量,以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要求。3)顶层剪力墙连梁应加强。4)住宅部分的剪力墙布置宜在端部增加翼墙,对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效果明显。5)梁与剪力墙正交时,宜将相交处做铰接处理,因剪力墙不宜承受过大的平面外弯矩,未设铰时应验
15、算该处的墙配筋。参考文献:1 G B5 0 0 1 1 2 0 0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S 2 J G J3-2 0 0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S 3 马丹利用阻尼器相连双塔结构的抗震性能【J 山西建筑,2 0 0 8,3 4(4):8 5 8 6 4 G B5 0 0 0 7 2 0 0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S 5 J G J7 9 2 0 0 2,建筑地基处理设计规范 S S t r u c t u r a ld e s i g ni nS h u a n g t ar e s i d e n t i a la l-e ao fG u o t e n gr e a le
16、s t a t ec o m p a n yi nS h a n x iJ L M A nA b s t r a c t:C c 柚b i n e dw i t hp r a c t i c a ls t r u c t u r a ld e s i g nw o r k so ft w oh i g h r i s er e s i d e n t i a lb u i l d i n g sa n dO l l eu n d e r g r o u n dg a r a g e,t h ef o u n d a t i o ns e l e c t i o n,s t r u c t u
17、r a la r r a n g e m e n ta n d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c a l c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a r ei n t r o d u c e d R e s u l t ss h o ws e v e r a li n d e x e so f 凼T l i cp e l f o r n a t eo fb u i l d i n g sa l lc a nm e e t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r e l a t e dc o d e su n d 日f r e q u e
18、 n te a r t h q u a k er e a c t i o n st or e a l i z et h es e i s m i cf o r t i f i c a t i o nt a r g e t s“1 3 0d a m a g eu n d e rm u a l le a r t h q u a k e sa n dn oc o l l a p s ei nI a r g ee a r t h q u a k e s”K e yw o r d s:h i g h r i s eb u i l d i n g,f o u n d a t i o na n dg r o
19、 u n d,s u p e rs t r u c t u r e,i n t e r n a lf o r c ea n a l y s i s收稿E t 期:2 0 0 9-0 5 1 1作者简介:任泉j g(t 9 7 5),男,工程师,山西省建筑设计院,山西太原0 3 0 0 1 3万方数据山西国腾房地产公司双塔小区结构设计山西国腾房地产公司双塔小区结构设计作者:贾敏,JIA Min作者单位: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2刊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2009,35(27)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条)参考文献(5条)1.
20、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JGJ 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3.马丹 利用阻尼器相连双塔结构的抗震性能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8(04)4.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 谢向东.吴刚.XIE Xiang-dong.WU Gang 地基基础刚度变化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6,32(5)以高层建筑巨型框架结构为例,将高层建筑巨型框架结构与其基础等效连续化为一个半无限大弹性地基上的加劲薄壁筒组合体,并以此三维模型,用半解析法分析计
21、算了该结构地基基础刚度变化对其上部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基基础刚度变化对高层建筑结构的顶端侧移、层间侧移、上部结构的翘曲位移、地基和基础结构底部应力的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2.学位论文 胡晓勇 高层建筑群体系的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问题研究 2009 通过大量现场实测资料的调研,并通过三维数值计算分析,研究高层建筑群体系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问题。论文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数值计算中地基土弹性模量的取值进行探究,根据已有工程实测数据,推出地基土弹性模量与压缩模量经验关系,得出数值计算中E的建议取值方法。(2)研究桩土共同作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Flac3D程序中桩
22、单元的力学特性,并就轴向受荷桩的模拟方法做深入分析,得出参数选取的合理方法。(3)对单幢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地基-基础共同作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施工过程中地基及基础的变形和受力特性。得出基础沉降分布、地基土压缩量及附加应力扩散规律、桩-筏基础分担作用和桩间土应力分布特征。(4)分析高层建筑群上部结构-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在同一地基建立三栋高层建筑,按一定的施工次序,模拟从基坑开挖到三幢建筑依次建立的过程,分析桩筏基础的变形和受力特性、新建建筑与已建建筑的相互影响等共同作用问题。论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多幢高层建筑物(包括裙楼及附属设施)组成的高层建筑群体系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
23、共同作用的设计理论提供指导。这些研究对于高层建筑群体系共同作用条件下,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也可为评价高层建筑群体系工程质量的优劣提供重要的依据。3.会议论文 薛祥.于玮.沈滨.唐建华 湿陷性黄土地区复杂地基处理后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计算分析 2009 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与基础的变形控制问题是这一地区高层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变形控制设计的地基处理方法是保证工程安全、满足规范及优化地基基础设计的新理念.根据地基与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原理,采用SFIA系统,通过对兰州石化总医院医疗综合楼换填、分区加同等地基处理后的变形分析,建议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地
24、基处理与基础变形控制设计的一般工程实践方法:以地基处理方法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量及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根据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计算分析地基处理后基础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必要时实施变刚度调平设计的地基处理方案.4.期刊论文 王金梅.孙晓红.牟利洁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2)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从结构选型、地基与基础设计及结构计算分析三个方面阐述了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关规定.5.期刊论文 毛华毅.MAO Hua-yi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山西建筑2010,36(9)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从结构选型、地基与基础设计、结构计算分析及抗震分析四个方
25、面阐述了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关规定,同时根据和谐发展的要求提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帮助工程设计人员不断提高工程设计水平.6.期刊论文 谢向东.孙洪鑫.XIE Xiang-dong.SUN Hong-xin 地基基础刚度变化对超高层建筑自振特性的影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9(3)近年来我国地基基础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开发和推广应用.随着地基基础技术不断发展,我国超高层建筑逐渐兴起,而在结构的选型上,由于巨型框架结构有很强的优越性,所以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鉴于此,以超高层建筑空间巨型框架结构为例,把超高层建筑空间巨型框架结构
26、与其基础等效连续化为一个半无限大弹性地基上的加劲薄壁筒组合体,用半解析法对其进行了自由振动分析计算;讨论了地基基础刚度变化对超高层建筑结构自由振动特性的影响,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7.期刊论文 曾宪伟.万俊平 带结构转换的高层住宅的设计-南昌水专学报2002,21(3)结合广州光大花园工程设计实例,叙述了带结构转换的高层住宅结构方案的选择,地基与基础设计,结构内力分析与计算,结构刚度调整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8.期刊论文 王强.牛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探讨-城市建设2010,(7)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从结构选型、地基与基础设计及结构计算分析三个方面阐述了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关规定.
27、9.会议论文 王明贵 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研究与计算机方法 1999 文章论述了高层建筑的地基与基础相互作用原理,研究了地基与基础之间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方法。在中考虑了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和土的塑性问题。为工程应用研制了基础计算系列程序,已被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设计中。10.学位论文 陈沙 高层建筑片筏基础与双参数层状地基相互作用的有限元与无限元耦合分析 2000 该文研究了片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问题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该文总结了多种地基模型的柔度矩阵,并对双参数地基作了详细的分析,提出的确定双参数地基模型参数的三类方法,可供工程界选用.通过对Vlazov双参数地基模型的改进,该文提出了种新的地基模型-双参数层状地基模型.该模型能真实地反映地基土的特征和考虑土的实际分层情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一定的优越性,更进一步推动了双参数地基模型在基础工程中的运用.在Vlazov双参数地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与无限元耦合法,实现了地基与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编制了计算片筏基础与双参数单层和层状地基共同工作的分析程序.实例分析表明,该程序计算结果精确,运行可靠,能反映片筏基础与地基的相互影响和精确受力状态.通过该文开发的软件对片筏和地基共同作用的详细分析,总结了若干规律,并提出了供工程实际应用的若干建议.本文链接:http:/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