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解析及就业方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专业解析及就业方向.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研专业解析及就业方向考研热门专业解析及就业方向一、专业介绍社会学硕士点属于法学一级学科,它是以社会变迁为背景,研究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学科。1、研究方向目前,各大院校与社会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上海大学为例:01.组织社会学02.社区研究03.家庭社会学04.社会分层研究05.网络社会学06.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07.都市社会学08.体育社会学09.理论社会学10.政治社会学11.农村社会学12.经济社会学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市场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较坚实的社会学专业理论和方法基础,知识面较宽、创新能力较强,从事社会
2、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社会工作和管理的高层次人才。3、专业特色社会学是一门紧扣“时代脉搏”的学科,研究领域涉及到我们身边的家庭、学校、企业到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另外,社会学还有自己一套专门的研究方法,比如通过观察、采访、舆论调查来搜集资料,并运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资料分析,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一定的数学、统计学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技能。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初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3)619 社会学理论(4)816 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注:以上海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社会学硕士全国招生较强的单位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华中师
3、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三、就业前景正如前面所说,社会学是一门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研究社会中人的行为,探求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的学科,这里就结合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当下社会的发展形势,来看看如今社会学专业的就业趋势。(一)国家处于转型期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中,这一背景为社会学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研究空间。在我国建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有更多的研究者对转型期中的各类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能为国家与社会的稳定提供科学与合理的政策建议,这也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二)社会热点层出不穷随着
4、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与国际社会日益深入的交流,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社会学逐渐朝着微社会结构发展,如种族、社会阶级、性别及家庭、青少年犯罪问题、失业问题、环保问题、同性恋问题等等层出不穷,这些问题都需要社会学以它独特的视角给出答案,从而也涉及到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就业方向,譬如城乡经济分析,对发达工业社会的组织运行方式的研究,文化传统、宗教、法律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研究,审视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宗教、法律等层面的互动关系等等。四、就业方向主要在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的工作。五、相近学科与社会学相
5、近的二级学科有: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六、课程设置(以河北大学为例)主要课程有:学位课公共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基础英语、专业外语、基础理论课社会学定量研究方法、西方社会学理论专业课:农村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有机化学】一、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有机化学是一级学科化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以天然有机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合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研究有机合成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着手,发展有机化学的反应、合成、方法和理论。2、培养目标依据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有机化学专业的专门人才。(2)有机化学专业
6、硕士研究生要掌握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查阅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3、专业方向01 物理有机化学02 有机合成化03 元素有机化学04 药物合成化05 有机大分子化学06 配位化学4、考试科目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721 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837 有机化学或 838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注:各个学校专业方向、考试科目,以上以复旦大学为例)二、课程设置(以福州大学为例)学位课:自然辩证法、硕士英语(二)、统计分析方法、专业英语、现代科技革命与
7、马克思主义、英语(精)、英语(口语)、高等有机化学、现代有机合成、有机结构分析、现代有机合成实验非学位课:绿色化学、有机合成专论、物理有机化学、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超分子化学、有机光化学、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不对称有机合成、药物化学、高等有机结构分析。三、就业前景1、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中等以上的学校做化学教师化学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亦可到生产企业从事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比如一些大型制药公司,检验检疫局类的单位。2、就业前景众所周知,有机化学在化学学科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学科。有机化学涉及到分子的设计、合成、纯化分离以及
8、目标分子的鉴定,是化学学科创新研究的龙头,也是与化学相关的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机化学专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做有机合成的薪水蛮高,但是对身体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四、职业规划与有机化学有关的职业证书为:执业药师资格证书执业药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 10 月中旬。原则上只在省会城市设立考点。考试分为药学和中药学两个专业,均设四个科目: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中药
9、学)。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合格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的、人事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药师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者,须按规定向所在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注册,取得执业药师注册证书后,方可以执业药师身份执业。执业药师注册有效期为3 年,有效期满前 3 个月,持证者须持参加继续教育的证明到注册机构办理再次注册手续。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
10、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苏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六、相近专业与有机化学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一、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发生和发展与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反思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在特殊的审美感受中受到启迪和鼓
11、舞。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在中国文学的大背景下,以五四以来的文学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现代以来各个文学思潮和流派、作家群体、作家作品和文学风格的嬗变,以及从文体的角度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影视等文学艺术样式的理论批评和研究等。我系该学科的特色在于:从新诗创作与批评的实际出发,注重对新诗的文本意识以及汉语诗性智慧研究;注重运用当代理论批评现当代小说、戏剧、影视等;重点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2、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专门人才。在政治上要求能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牢固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
12、务的思想。在专业方面具备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等不尽相同,在此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3、研究方向01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02 儿童文学研究03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04 新诗研究05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06 中国现当代文学流派研究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 203 日语632 中国现当代文学839 写作 A二、就业情况1、就业形势本学科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文学理论功底较强,学生视野开阔、具备一定的文艺鉴赏与批评能力,尤其突出创新思维能
13、力,毕业后就业面很宽。2、就业方向本硕士点的培养方式,决定了学生有较广泛较强的适应性,就业方向也随之拓展。毕业生适于教学、科研、出版、传播媒体、文化机构、公共事务、企业文化等部门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需求,也有从事创作、评论、策划等创造性工作的自由空间。本专业实力较强院校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四、相近专业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五、课程设置(以暨南大学为例)公共学位课:基础英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哲学、专业英语;专业学位课: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20 世纪中国文艺思潮研究、台港海外华文文学文学研究;非学位课:教学实践、文献检索及利用、中国当代小说研究、现当代经典作品研读、现代诗歌研究、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中国当代文艺思潮、20 世纪中外文学关系、大众文化研究、文学人类学、当代西方重要文论选读、影视文化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