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时练习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时练习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时练习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课时练习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单选题(共16题)1下列四种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是( )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C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2有关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外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B背斜常形成自流盆地C在内力作用下,向斜常形成谷地D向斜谷地常形成裂谷、陡崖3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半岛位于亚欧板块 BM半岛位于非洲板块C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陆地区域边界 D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板块生长边界4下图中属于向
2、斜构造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5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处可能为天然气 B图中处最可能为天然气C图中处最可能为水 D图中处最可能为油6下图所示地区地层变动的先后顺序为( )A褶皱弯曲、岩浆侵入、断层形成B岩浆侵入、断层形成、褶皱弯曲C断层形成、褶皱弯曲、岩浆侵入D褶皱弯曲、断层形成、岩浆侵入7图7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图中、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8“当年闻说绕江澜,憾地洪涛足下看。却
3、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该诗为乾隆下江南时登临南京燕子矶所题,隐喻了地理环境的演变,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河流主流变动造成侵蚀与堆积的变化B地壳抬升使原水域变为陆域C河岸沙丘运动填入江中形成陆地D海平面上升造成河滩的淤积与扩展9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D流水沉积作用10埃及大金字塔高度从建成时期的146.5米降至136.5米,其高度变化的原因是()A遭受尼罗河洪水的冲刷作用B遭受风沙的侵蚀作用C遭受人为的破坏作用D遭受强烈的地震作用11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流水侵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
4、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12(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自然景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黄河壶口瀑布 B华山西峰绝壁C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 D海南天涯海角沙滩13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了( )A喜马拉雅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C马里亚纳海沟D日本群岛14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BCD15关于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B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C内力作用都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觉察D地壳运动是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16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沙丘B三角洲C东非大裂谷D冲积平原二、综合题(共3题
5、)17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各地的地质构造名称:甲_,乙_,丙_。(2)乙地质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_,甲、乙地质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_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地区地壳运动的状况为_(单项选择)A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B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C先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后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凹凸不平D地壳先下沉后上升,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3)甲、乙两地中,若想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选择_地比较好,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_地。(4)丙地有一条流向为自东
6、向西的河流,计划在此地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_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分别是:地形:甲是_,乙是_。地质构造:甲是_,丙是_。(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3)简要说明判断乙地地质构造的两个依据。(4)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和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19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三大类岩石:c是_岩,d是_岩。(2)把图中数字与其对应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用直线连接起来。 固结成岩 上升冷却凝固 重熔再生 变质作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富士山的形成与作用有关B表示内力作用,其余均为外力作用C的过
7、程可能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D表示岩石冷却凝固变化岩浆(4)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1C【分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详解】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是由于该地位于板块张裂地区,为内力作用,A不对。夏威夷群岛的形成是由于岩浆喷发形成,B不对。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是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属于外力作用,C对。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是由于该地位于板块张裂,为内力作用,D不对。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点睛】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
8、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是因为流水的溶蚀形成的。2C【分析】考查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详解】背斜成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A错误;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井盆地,B错误;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C正确;裂谷、陡崖常是由断层发育形成的,D错误。故选C。3D【详解】读图,M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A、B错。 图中所示的边界位于红海、印度洋,属于海洋区域边界,C错。图中所示的边界箭头向两侧张开,属于板块生长边界,D对。4C【详解】据图可知,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地理资料 高中地理专题 新教材地理资料 高中地理课件 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设计 高考地理专题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