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3G通信的流媒体关键技术研究.pdf
《面向3G通信的流媒体关键技术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3G通信的流媒体关键技术研究.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 7 卷第5 期2 0 1 0 年5 月计算机科学C o m p u t e rS c i e n c eV 0 1 3 7N o 5M a y2 0 1 0面向3 G 通信的流媒体关键技术研究曹磊1 2 沈航1 骆斌2白光伟1(南京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南京2 1 0 0 0 9)1(南京大学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 1 0 0 9 3)2摘要3 G 网络实时流媒体通信是一种新兴的移动增值业务,近年来对其需求日益增强,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3 G 流媒体开创了无线通信、互联网和视频融合的新时代。然而由于无线通信网络动态变化的信道特性、有限的带宽资源、
2、高误码率、节点移动以及多媒体业务严格的服务质量(Q o S)要隶,3 G 流媒体业务的服务质量(Q o S)保障成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首先对比目前几种主要的3 G 通信标准的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从(1 0 s 体系、传输协议、编码技术、实时流媒体通信流特性建模等几个方面探讨面向3 G 通信的流媒体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法;最后归纳该领域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关键词3 G,流媒体,Q o S,传输协议,视频编码R e s e a r c ho nt h eK e yT e c h n o l o g i e so fM e d i aS t r e a m i n gf o r3 GN e t
3、w o r k sC A OL e i l 2S H E NH a n 9 1L U OB i n 2B A IG u a n g-w e i l(D e p a r t m e n to fC o m p u t e r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a 厕i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N a n j i n g2 1 0 0 0 9,C h i n a)1(S t a t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f o rN o v e lS o f t w a r e
4、T e c h n o l o g y。N a m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N a m i n g2 1 0 0 9 3,C h i n a)2A b s t r a c tA so n eo ft h en o v e lm o b i l ev a l u ea d d e ds e r v i c e s r e a b r i m em e d i as t r e a m i n gh a ss e e ni n c r e a s e dd e m a n do n3 Gn e t w o r k si nr e c e n ty e a r s,a n
5、dh a sd r a w nt r e m e n d o u sa t t e n t i o nf r o mb o t ha c a d e m i aa n di n d u s t r y,s i n c ei t i sc r e a t i n gan e we r ao fi n t e g r a t i o no fw i r e l e s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h eI n t e r n e ta n dv i d e o H o w e v e r,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v e rw i r e
6、l e s sn e t w o r k si s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l i m i t e db a n d w i d t h,h i g he r r o rr a t e s,u n s t a b l ea n dd y n a m i cc h a n g e so fw i r e l e s sc h a n n e lc o n d i t i o n,u s e rm o b i l i t y,c h a n n e lc o m p e t i t i o n,e t c T h e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7、t i c sa n ds t r i n g e n tQ o S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m u l t i m e d i aa p p l i c a t i o n si d e n t i f ys i g n i f i c a n tc h a l l e n g e sf o rp r o v i d i n gQ o Sg u a r a n t e e sf o rm e d i as t r e a m i n ga p p l i c a t i o n si n3 Gn e t w o r k s T h i sW O r kb e g a
8、 nw i t hac o m p a r i s o no ft e c h n o k)g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3 Gs t a n d a r d s O nt h i sb a s i s。w ee x p l o r e dk e yt e c h n o l o g i e so fm e d i as t r e a m i n gf o r3 Gn e t w o r k si nt e r m so fQ o Ss y s t e m,t r a n s p o r tp r o t o c o l,v i d e oc o d
9、i n g,a n dm o d e l i n go nr e a l t i m ev i d e ot r a f f i c F i n a l l y,w eo u t l i n e dk e yo p e np r o b l e m si nt h i sa r e a K e y w o r d s3 G,M e d i as t r e a m i n g,Q o S,T r a n s p o r tp r o t o c o l,V i d e oc o d i n g1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多媒体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移动环境下为用户提供多媒体服务正成为运
10、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多媒体应用对通信网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视频点播(V O D)、可视电话和移动电视等多媒体应用需要平滑的实时数据传输和服务质量(Q o S)保证。Q o S 指网络能够提供有保证的、可预测的数据传输服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应用需求。无线网络中,用户的移动性、传输信道的恶劣等使得移动通信的Q o S 保证更加复杂。在提高3 G 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还要兼顾各种业务类型的服务质量与不同业务流之间的公平。然而,在无线移动环境下为这些应用提供Q o S 保证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无线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环境,无线移动通信的特性包括信道带宽有限,高误码率,不稳定的、随时间动态变
11、化的信道质量(c h a n n e lc o n d i t i o n s)等。无线信号传输的衰减和失真、随机干扰以及障碍物的阻挡等都会严重影响无线通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实时多媒体数据的传输通常具有很高的网络带宽要求,尤其是实时视频流数据的传输,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传送连续的视频数据,并在接收方实时播放,具有严格的端到端时延和延迟抖动要求。目前广泛应用于低码率视频应用中的压缩算法(如M P E G)采用预测编码、运动补偿以及可变长编码等技术实现对视频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压缩,以便获得较高的压缩率,但压缩后视频流是可变速率(V B R)的,具有非常复杂的通信流特性。由于带宽受限,第2 5
12、G(G P R S:G e n e r a lP a c k e tR a d i o到稿日期:2 0 0 9 0 6 0 2 返修日期:2 0 0 9-0 9-0 2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 0 6 7 3 1 8 5),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 0 0 7 11 1 0 8)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2 0 0 7 1 2),南京工业大学青年学科基金项目(3 9 7 0 9 0 0 7)资助。磊(1 9 8 0-)。男,博士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3 G 移动通信、无线多媒体网络等,E-m a i l:n j u a r b i t e r h o
13、 t r n a i l e o m;沈航(1 9 8 4 一),男,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多媒体网络;骆斌(1 9 6 7 一),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t e n t 建模评价等;白光伟(1 9 6 1一),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3 G 多媒体网络、网络协议和性能评价等。5 7万方数据S e r v i c e)移动电话系统不能提供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各种宽带多媒体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网(3 r dG e n e r a t i o n,3 G)作为日趋完善的无线网络,为流媒体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随着3 G 移动通信系统的逐步商用,为无
14、线实时多媒体业务提供可靠的服务已经成为国内外通信网络领域研究的热点,吸引了学术界和工业界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第2 节探讨当前几种主流的3 G 技术标准的特点;第3 节分4 个方面研究3 G 流媒体通信关键技术和研究问题;第4 节列出当前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给出全文总结和展望。23 G 技术标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仅有话音传输功能的第一代模拟技术阶段和起源于2 0 世纪9 0 年代初期的第二代(2 G)移动通信技术。2 G 阶段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移动通信阶段,在语音通信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还可以进行低速数据传输。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 G)。国
15、际电信联盟I T U R 在1 9 8 5 年就开始研究3 G 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3 G 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其信道带宽不仅可以传输话音和数据,也使得传输包括视频和音频在内的实时多媒体成为可能。3 G 通信的名称繁多,国际电信联盟(I T U)规定为I M T-2 0 0 0(国际移动电话2 0 0 0)标准,欧洲的电信业巨头们则称其为U M T 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该标准规定,移动终端以车速移动时的传转数据速率为1 4 4 k b p s,室外静止或步行时
16、速率为3 8 4 k b p s,而室内为2 M b p s。但这些要求并不意味着用户可用速率就可以达到2 M b p s,因为室内速率还将依赖于建筑物内详细的频率规划、组织以及运营商协作的紧密程度。国际电信联盟确定3 G 通信的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W C D M A(宽频分码多重存取)、C D M A 2 0 0 0(多载波分复用扩频调制)和T D S-C D M 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W C D M A 是基于G S M 网发展出来的,主要起源于欧洲和日本的早期第三代无线研究活动,该系统在现有的G s M网络上使用,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该标准的主要支持者有欧洲、
17、日本、韩国。去年底,美国的A T&T 移动业务分公司也宣布选取W C D M A 为自己的第三代业务平台。该标准采用了G S M(2 G)-G P R S E D G E-W C D M A(3 G)的演进策略。C D M A 2 0 0 0 系统主要是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的,是由窄带C D M A(c D M A I s 9 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 D M A 技术。该系统的建设成本相对比较低廉,主要支持者包括日本、韩国和北美等地区和国家。该标准提出了从C D-M A I S 9 5(2 G)-C D M A 2 0 0 0 1 x-C D M A 2 0 0 0 3 x(3 G)
18、的演进策略。c I)M A 2 0 0 0 1 x 被称为2 5 代移动通信技术。C D M A 2 0 0 0 3 x与C D M A 2 0 0 0 1 x 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了多路载波技术,通过采用三载波使带宽提高。1 r I S C D M A 是由中国提出并研发的3 G 移动通信标准,全称为T i m e D i v i s i o n-S y n c h r o n o u sC D M A(时分同步C D-5 8 M A)。该标准提出不经过2 5 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 G 过渡。在与欧洲、美国各自提出的3 G 标准的竞争中,T D-S C nM A 已正式成为全球3 G 标准之
19、一。从技术特点上看,W C D M A 与C D M A 2 0 0 0 都是采用F I)D(频分数字双工)模式,T D-S C D I M A 采用1 r I)D(时分数字双工)模式。F D D 使用两个对称频带分别服务于上行(发送)和下行(接收)的传输。对于上行下行速率相当的业务,该模式运行效率较高。T I)D 是将上行和下行的传输使用同一频带的双工模式,物理层的时隙被分为上、下行两部分,上下行链路业务共享同一信道,特别适用于非对称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T D D 的频谱利用率高,而且成本低廉,但由于其采用多时隙的不连续传输方式,基站发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的比值较高,造成基站功耗较大且信号覆
20、盖半径较小。另外,该传输方式的抗衰落和抗多普勒频移的性能较差,当手机处于高速移动的状态时通信能力较差。尽管3 G 标准可以分为如上3 类,但支持多媒体业务是它们必须达到的共同目标。Q o S 保障是多媒体通信网络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流媒体的Q o S 问题在有线网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无线网络中用户的移动性、传输信道动态变化等使得移动流媒体的Q o S 保证更加复杂。流媒体的播放有严格的实时性要求,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将特定的数据单元解码显示。目前的3 G 移动网络要为实时多媒体业务提供满意的服务质量还存在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有待于解决。33 G 流媒体通信关键技术和研究问题本节探讨3
21、G 流媒体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首先介绍几种主流的3 G 通信Q o S 体系;然后分析比较现有的3 G 通信传输协议的特点,探索适合3 G 多媒体数据流特性的传输协议,最后深入分析、研究多媒体通信源及其编码特性。3 1 流媒体通信系统Q o S 体系3 G 网络中,终端的移动性、传输信道的恶劣等使得Q o S保证比传统I P 网更加复杂。并且,由于3 G 网络由有线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两部分组成,使得Q o S 方案的实现必须考虑到这两种传输介质与机制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方法。目前,许多文献提出了移动通信网的Q o S 实现机制,但大多针对无线接入网,而3 G 核心网中的Q o S 研究相对较少,
22、因此研究相应的体系模型和实现机制是十分必要的。3 G 网络Q o S 方案的实施必须考虑以下两点:一方面需要提高3 G 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各种业务类型的服务质量与不同业务流之间的公平。为了对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多种数据传输提供端到端的Q o S 支持,通常按照不同业务对时延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将上述业务分为4 类:对话类、流类、交互类、背景类。语音或可视电话、视频流在线观看分别属于典型的对话类和流类业务,对传输时延和时延抖动的要求最高。交互类的业务时延敏感性稍弱于前两者,例如网页的浏览。而文件下载,邮件发送这样的背景类业务对传输时延的要求很低,却对于业务内容差错率的控制提出很
23、高的要求。上述各类业务的特征和对于时延的要求有明显差异,因而需要的承载特性也不同,网络应采用相应的控制机制来满足不同业务的Q o S 要求。对基于分组交换的3 G 通信网络而言,制订可靠的Q o S 管理机制来满足3 G 业务万方数据需求尤为重要。从实现手段看,3 G 网络中的Q o S 问题可以被视为I P 网络中Q o S 问题在无线移动通信中的延伸。I 翻r F 定义的集成服务(I n t s e r v)和区分服务(D i f f s e r v)是经典的互联网Q o S 体系结构,也是3 G 移动通信系统中核心网络Q o S 体系结构的主要参考模型。体现h a t S e r v 思
24、想的R S V P 协议在数据传送前,先进行基于单流的网络资源协商预留。由于基于单流的管理需要网络维护大量流状态信息和I n t e r n e t 的异构性,使得端到端的资源预留协议难以如此精确地实现。而区分服务模型D i f f S e r v 的核心思想是取消复杂的接纳控制算法和端到端的资源预留协议,通过在边缘路由器上对流量进行分类、标记,结合核心路由器对分类后的流聚集进行区别对待。这些特性决定了D i f f S e r v 模型更适用于3 G 网络这样的大规模通信系统,因此针对D i f S e r v 的研究较多。研究3 G 网络Q o S 的成果中,如下的一些较有代表性。M o
25、n t e s 等人提出了一种端到端的Q o S 框架 1 。文中重点分析了所示的U M T S f-2 网络中R T S P 协议的交互过程。终端用户与R T S P 服务器之间的交互分为两个阶段,通过激活P I)P 上下文传输相关的q o s 参数,确保信道能够为多媒体数据传输提供足够的网络资源。在此基础上,文中对比不同的资源预留参数对网络性能产生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文中提出的框架完全能够实现预期的Q o S 目的。文献E 3 3 分析了传统的G S M 网络的技术特点和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G P R S 的Q o S 特性使之适应U M T S 网络的方案。该方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向 3G 通信 流媒体 关键技术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