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中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学习本单元,要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要了解掌握诗歌特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学习各位名家的抒情方式和手段,尝试写作诗歌。体会诗歌和小
2、说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新诗发展进程,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认识“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及个性解放思潮。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 教材分析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代表作品,它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女神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诗。在阅读和教学中应联系“五四”特定的时代氛围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形式。而闻一多的红烛化用“蜡烛”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应注意体会诗人如何借助与红烛的“对话”
3、表达青春的困惑与希望,以及对理想的坚毅追求。教学时将,两诗放在一起,更能凸显“五四”时期的精神觉醒。对比郭沫若和闻一多的诗风,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二、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现代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阅读能力。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设问,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地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理解文章内容。目前学生的写作能力教为薄弱,还需补充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阅读其他诗作,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三、 教学目标1、 了解新诗发展进程和郭沫若、闻一多的生平及其创作。2、 品味
4、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3、 把握诗歌诗人创作风格,认识“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及个性解放思潮。教学重点在于带领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领悟诗歌语言,认识“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及个性解放思潮,让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四、 学法指导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处境,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2、反复诵读,联系具体语境,品味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意蕴。3、欣赏诗人相关的其他作品及名言,在理解、感受诗歌的基础上,领会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精神,树立自我意识。五、教学过程环节一 常识补充1、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
5、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地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是提倡新文学的一场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主要从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个文学领域开展。2、 现代诗歌: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1.形式自由;2.内涵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
6、排列。 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3、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环节二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歌品读1、作者介绍 郭沫若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14年留学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