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民族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4) .doc





《2022民族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4)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民族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4) .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族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一、xx畲族乡情概况 我乡地处宁化西南部,乡域面积178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3102户13148人。我乡是革命老区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乡有600余人参军参战,现在册烈士170人,评定革命“五老”人员32人。是宁化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现有世居雷、蓝两姓畲族812户4012人,占总人口的30.5,治平、湖背角、坪埔、社福、光亮、下坪、高峰、高地、泥坑等9个村为民族村,35个自然村村民全部为畲族,几户或十几户聚居成村,具有大分散小聚居和杂居的特点。是宁化最边远分散的高山乡。地处闽赣两省三县八乡交界处,有“三江源头”(闽江、赣江、韩江发源地之
2、一)之称,距县城56公里,是16个乡镇中离县城最远的一个乡镇,全乡3户以上自然村387个,平均海拔678米,为全县地势最高的高山乡,县内最高峰鸡公栋海拔1398米落座在境内。是三明最大的毛竹大乡。全乡现有毛竹林面积13万亩,人均10亩,是全市3个10万亩以上的乡镇之一。是宁化耕地最少的耕地小乡。全乡仅有耕地7845亩,仅为全县的1.86,人均不足0.6亩,有400余人口完全没有耕地。是典型的贫困农业乡。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单一,主要依靠毛竹和烟叶,2004年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34万元,人均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9元,人均18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4218人,占总人口的32,其中人均10
3、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663人,占总人口的5。 二、民族乡成立以来工作情况 我乡于2000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畲族乡。五年来,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尤其是得到省领导汪毅夫、王美香、陈增光、苍震华以及省直部门领导、市县党政主要领导的亲切关怀,特别是省农业厅挂钩帮扶四年来,厅党组高度重视,厅领导先后多次深入我乡,组织专家技术员考察调研,帮助制定规划,进行访贫问苦。先后注入帮扶资金120万元,扶持竹屑香菇生产、土壤改良、农田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建设。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一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04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
4、4218万元、财政收入130.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9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26.2、23.8、39.9。二是特色产业逐步壮大。至2004年完成护笋养竹6.5万亩、改造低产竹林8600亩、建丰产竹林基地2450亩,去年农民人均竹业收入2436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86.4。发展以竹屑代木香菇45万袋,实现产值120万元。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资金,先后铺设曹治线通乡油路4.2公里,开通治平田畲至长汀庵杰边贸公路6.2公里及竹山公路32条86.5公里,改造通民族村四级路10.1公里;新建民族学校教学楼、宿舍楼等校舍3200平方米;完成农网改造、程控电话及9个行政村自
5、来水等一大批基础项目建设,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四是民族工作扎实推进。充分利用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共争取民族补助经费、项目资金、挂钩帮扶资金600多万元,直接拉动投资3000多万元,为民办实事38件,有效改善了畲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党的农村政策得到落实。继续巩固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确保农民得到改革实惠。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去年底已100完成各项林权改革任务。深入开展扶贫开发活动,通过开展对口帮扶,全乡脱贫126户600余人口;实施造福工程搬迁83户407人口。 自2000年以来,我乡先后荣获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委“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集体”、市政府“民族
6、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及2004年度评选的“国务院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模范集体、市政府评选的“十佳毛竹乡”、“闽、浙、赣第六联防区森林防火先进集体”、省民宗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2006年工作思路及进展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县经济工作、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抢抓机遇,打好民族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主动融入县域经济,着力打造竹业强乡,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预期目标是:实现农业总产值4450万元,增长5.5;引进区外资金750万元,增长1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0万元,增长1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960元,增长5。
7、为实现上述目标,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立足资源优势,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做大做强竹业支柱产业,发展烟叶、肉牛、食用菌三个产业,形成区域特色经济。 1、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继续实施“科技兴竹、竹业兴乡”发展战略,以昌丰竹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民族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民族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模式,以低产林改造、丰产林培育、新植小径竹、竹山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开展山地水利建设年活动。一是扩大丰产竹林基地规模。低产竹林垦覆改造10850亩,新建高标准丰产竹林基地12900亩,年产毛竹220万根。二是优化竹种结构。新植小径竹520亩。三是改善竹山生产条件。新开竹山公路75
8、公里,新建竹山喷灌点106个,覆盖竹山面积5200亩。四是加快产业化进程。建立健全乡竹业协会和村竹业分会运作机制,聘请专家担任竹业顾问,提高竹农组织化程度。五是设立竹业发展基金。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100万元竹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对丰产示范基地建设、小径竹基地建设、竹山喷灌设施、竹山公路等方面的补助扶持。目前,毛竹山地水利完成10个村规划设计,坪埔、下坪等村开始组织实施;已在邓屋、彭坊、治平等平原村落实新植小径竹面积500余亩,清明后可完成种植。 2、发展三个产业。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对接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县烟草公司、万士利公司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模式,把烟叶、肉牛、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民族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4 2022 民族乡 工作 进展 情况 汇报

限制150内